説起招生和就業,不少女生會“喊冤”,憑什麼就業單位喜歡男生?“屬相不和”,大學不是“211”“985”,甚至連一些學生幹部都會遭遇就業歧視。如何破除這樣的“糟心事”?近日,在全國政協共青團、青聯界別討論時,委員們熱議招生和就業歧視話題並現場為青年支招。
“有些女性工作可能更細緻一些,有些男性衝勁可能更大一點。”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市青聯副主席其實認為,無論是男性員工還是女性員工,工作態度、工作成果很多時候並沒有本質區別,沒有必要過度標簽化。
可是,有的企業擔心女性員工生孩子會耽誤工作,招聘“性價比”不如男性員工。其實從自己所在公司來看,女性員工生孩子並沒有耽誤工作,相反可能還會增加工作的穩定性。
“我告訴單位的員工,該結婚就要結婚,該生孩子就生孩子,這些都是人生大事,單位為什麼要干預呢?單位本來就應該考慮到女員工生孩子後的工作安置,這是單位的基本社會責任。如果連這一責任都不願意承擔,那還談什麼社會責任?”其實説。
這幾年,有這樣一種社會現象,就是在招聘和招生過程中,有的學生幹部被貼上浮躁和功利的標簽,甚至因此被用人單位拒絕。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國際青年交流中心黨委書記陳宗反駁道:“我對此非常不認同!”單位和老師有選擇員工和學生的權利,但不能因此否定一個群體。
他認為,任何一個正常的群體都應該受到尊重,這是現代社會的共識。如果一味對某一群體進行貶低,難免有博眼球的嫌疑。據他觀察,不少學生幹部進入社會各個領域工作,總體表現都非常不錯。
“我們也很反感‘學生官’,出現這樣的情況應該進行批評,但應當看到,大部分學生幹部是充滿活力的。”陳宗結合自己的經歷談到,他上學時,學生幹部都是同學選出來的,比如學校食堂飯菜出現了問題,學生幹部就會主動向學校反映情況。
有委員提出,在就業和招生中,單位和老師不妨“召回”歧視與偏見,也不必對某一類群體特殊照顧,只需要按照崗位和學業匹配程度來選擇。
全國政協委員、西南政法大學教授王煜宇認為:“我們的教育原則是有教無類,教育者的使命就是面向學生群體,應該反對給孩子貼標簽和類型化。”
“我們也年輕過,有時候年輕人有點浮躁,這很正常,老師的責任就是引導學生,去除浮躁心態,幫助他們正確認識自己,不斷地幫助他們成長。”王煜宇説。
全國政協委員、全國青少年井岡山革命傳統教育基地管理中心黨委書記、主任王學坤介紹説,從他所在的工作單位來看,每年都有各行各業的青年到基地培訓,他們無論是在遵守培訓紀律、還是培訓過程中的自我管理等方面,都展現出良好的素養,都非常優秀。
王學坤認為,要加強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讓學生知道自己的興趣點在哪,力求使發展方向與自己的興趣相一致。青年學生不要在發展過程中過多自我設限,應該展現出年輕人積極陽光的一面,讓招生與就業單位看到青年的優勢。當然,用人單位或者學校也要拋棄一些先入為主的觀念,公正地對待青年群體。
全國政協委員、團中央維護青少年權益部部長王鋒表示,對於青年來説,招生、就業都是他們成長中的大事,他們期盼能有一個公平競爭的環境,這也是社會公平的重要體現。
王鋒認為:“高校的老師、用人單位的人事部門,乃至社會各界,都應該為年輕人營造公平競爭環境,創造條件,搭建平臺。這樣年輕人才能充滿信心步入社會,不會被一些不合理因素干擾,對社會公平産生懷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