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
全國人大代表、南寧市天桃實驗學校副校長 覃鴻
“當前校園欺淩呈低齡化趨勢”
新京報:近些年,各地校園欺淩事件頻發。你在教育管理工作中接觸、了解到的類似事情,有哪些特點或傾向?
覃鴻:校園欺淩事件中,一些未成年學生被打或者被當眾羞辱,這些行為在年齡上呈現出低齡化的趨勢。在流動人口、留守兒童密集的地方,出現類似的事情也比較多。
另外,一些女生也成為校園欺淩事件的主角,包括參與實施校園欺淩。可能在初中這樣的階段,女生會稍微早熟。也會有一些男生會為了關於女生的事情,挑起校園內外的欺淩和暴力。
雖然校園欺淩相對社會暴力出現較少,但發生在未成年人身上,是需要重視的。這些欺淩、暴力行為,不僅損害同齡同學的身心健康,造成身體上的傷害,還可能對這些孩子更長一段時間的心理産生影響。如果不制止,容易造成很惡劣的社會風氣。
新京報:類似校園欺淩、暴力事件的背後,哪些原因需要重視?
覃鴻:首先是家庭教育的缺乏,家長管教不充分或者不恰當。還有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在於社會不良風氣的侵蝕,未對暴力網遊、色情的東西進行有效監管。比如打開網頁,孩子們很容易有機會去看到這些東西,在心理上産生變化。雖然也有規定,未成年人不能進網吧,但往往管控力度不是很大。
另外,國家針對未成年人的暴力行為,更多是以“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手段,因為他們都需要保護,比較少採用法律手段進行懲罰。這種情況下,很難對未成年人的欺淩暴力行為形成有效警示和震懾作用。
新京報:對這些現象,你有什麼建議?
覃鴻:建議在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的基礎上,儘快出臺一些懲治未成年人欺淩暴力等違法現象的地方性法律法規,以加強法律干預。希望能再制定出從接收關於欺淩暴力行為的報告,到問題的界定,還有調查、制定方案、進行干預,對干預效果進行評估等一系列完善的工作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