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
新聞

要聞直播兩會圖片中央領導下團組

獨家視頻現場直擊記者會部長通道

兩會
觀察

圖跡直通兩會中國正在説兩會天天評

圖解中國訪談代表委員説報告全解讀

獨家
策劃

習觀中國3分鐘中外觀HI中國人

世相幀像深讀碰詞兒兩會有數

當前位置:2018全國兩會>正文

代表委員聚焦打擊制售假問題

文章來源:中國青年報 發佈時間:2018-03-13 07:35:52 責任編輯:吳亮

“假貨已經成為整個社會的毒瘤,威脅著誠信體系建設。”全國政協委員、中華全國律師協會副會長朱徵夫,繼去年呼籲對制售假“加重刑罰”後,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繼續與假貨治理“死磕”。

朱徵夫透露,今年他將提交《加大對制假售假的打擊力度的提案》,提議要加大對假貨源頭的治理,降低制售假入刑門檻,推動制假行為直接入刑,並加大對制售假人員的經濟懲罰,發揮立法對制售假犯罪威懾和預防作用。

“無論是電商平臺、社交平臺,還是線下渠道、線上渠道,全社會要形成合力,尤其是針對跨平臺跨國境、多渠道、線上線下併發的售假新形態,對制售假犯罪要嚴厲打擊,加大制售假的源頭治理。”朱徵夫表示。

令人欣慰的是,制售假亂象已經越來越引起高層重視。今年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決不允許假冒偽劣滋生蔓延,強化智慧財産權保護,實行侵權懲罰性賠償制度,讓不法制售者難逃法網,從國家戰略的高度,堅定了政府打擊制售假問題的決心。

朱徵夫並非孤軍奮戰,全國政協委員、民革中央委員、民革浙江省委會副主委朱新力帶著“嚴懲假貨犯罪”等多份提案上會。他呼籲,嚴懲假貨犯罪,提升國家形象。

朱徵夫委員關於制售假問題的提案、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多次提及加大智慧財産權保護及假貨治理,立刻在法學界引發熱議。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政法大學等多所高校的專家學者表示,制售假行為屢禁不止,主要原因在於刑罰打擊力度不足、各地司法部門和執法機關在假貨治理問題上標準不一,導致制售假行為違法犯罪成本較低,“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專家認為,從立法上降低制售假入刑門檻、執法上統一各地標準、探討多元治理模式以提高制售假者違法犯罪成本等幾個方面,有望成為未來解決假貨問題的重要途徑。

“我國刑法中已經設立了生産、銷售偽劣産品罪來專門打擊制售假行為,但20多年來一直沒有調整,現在是時候與時俱進地進行完善了。”在談到降低制售假入刑門檻、推動制假行為直接入刑時,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北京市昌平區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中國刑法學研究會常務理事王新説。

王新介紹,生産、銷售偽劣産品罪的入刑門檻條件是銷售額達到5萬元,“也就是説,即使司法機關查明瞭某人有制假售假的行為,但如果銷售金額不到5萬元,或者銷售情況很難查明,就無法追究當事人的刑事責任,這無疑對於打擊制售假行為十分不利。”

除了降低入罪門檻,還應適度擴大打擊範圍。朱新力委員在提案中建議,加重法律責任,增加違法成本。包括明確設定適用緩刑的條件,以限制適用緩刑;取消倍比制罰金規定,提高罰金數額;強化附加刑的力度,增設終身禁止從業等規定;建立黑名單制度,將制假售假者從市場生産活動中徹底排除;設立更高的懲罰性賠償措施,以經營額為計算基準,實行“一次造假、終身負債”的經濟制裁。

清華大學法學院副院長余淩雲認為,這麼多年來假貨屢禁不止,一方面,不少人法律意識淡薄,道德素養仍需加強,對假貨沒有形成抵制的心理,讓假貨有存在的空間;另一方面,執法成本較高和制售假行為違法犯罪成本較低,也讓假貨現象難以滅絕。

2017年12月,公安部開展了為期兩個月的打擊侵犯智慧財産權犯罪的“春雷行動”,針對屢打不絕的地域性造假頑疾展開集中整治。

北京外國語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市法學會電子商務法治研究會副會長王文華認為,公安部集中整治假貨産業帶,體現了國家要全力打擊制假售假行為、營造良好發展環境的決心。“打假就是要抓住源頭。”王文華表示,打擊制假源頭,是保護消費者和正品商家合法權益的有力之舉。

王文華認為,事實上,打擊假貨産業帶,對於當地産業的轉型升級、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也是有促進作用的:“從企業來講,合規是唯一的出路,只有符合相關法律法規,才能持續發展。對於當地來説,打假是重建社會誠信、營造良好商業環境的必經之路。”

“只有嚴厲打擊制假售假,才能提升企業的創新能力。否則,被侵權者就沒有動力進行智慧財産權創造,侵權者也更願意盜用別人的創新成果來發展自己。”王文華表示。

北京師範大學法學院教授、亞太網路法律研究中心主任劉德良認為,假冒偽劣商品的産生,是一個系統性工程,涉及生産、運輸、銷售、使用等多個環節,會有眾多主體參與其中。在他看來,治理假貨也需要系統性地來應對。

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表示,當前各大電商平臺對假貨問題十分重視,頻頻出重拳進行打擊,因而在傳統電商平臺上,假貨問題已經有一定程度上的緩解;但與之相伴的是,這些被打擊的假貨,正在向一些新興的社交平臺流竄,除了人們熟知的朋友圈、微商,當下人氣頗高的直播、短視頻等社交平臺,也正在成為假貨氾濫的渠道。

朱巍透露,社交平臺電商治理問題已經得到國家有關部門的重視,目前相關部門正在開展課題研究,有望在不久的將來,對社交平臺上涉及售假、虛假宣傳、傳銷等一系列問題出臺明確、可供執行的行為規範。

對於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有關加大智慧財産權保護及重視假貨治理的表態,中國電子商務協會政策法律委員會副主任阿拉木斯表示,這反映出最高層非常重視打假問題,在這樣政策方向的指引下,打擊假貨將保持高壓態勢,對制售假加重處罰、提高違法成本將逐步實現,可以期待未來在法律、政策上有關假貨治理的相關規範將不斷完善,無論線上線下的假貨都將得到更有效的治理。

“對於假貨問題,目前政産學研等各界的認識趨向一致,就是要嚴厲打擊才能取得成效。當前有全國政協委員、人大代表、企業在共同呼籲降低制售假入刑標準、積極引入懲罰性賠償制度,讓制售假者傾家蕩産,能夠讓制售假者主觀上不想、客觀上不能繼續重操舊業,我認為十分有必要。”阿拉木斯表示。

朱新力委員在提案中指出,只有堅持像治理酒駕一樣的理念,通過嚴刑峻法表達國家對假貨零容忍的態度,才能從根源上解決假貨問題,實現“天下無假”的美好願景。

要聞更多>>

圖片新聞更多>>

直播更多>>

全媒體矩陣

世相更多>>

幀像更多>>

中外觀更多>>

專題首頁 | 中國網首頁

會議
新聞

兩會
觀察

獨家
策劃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