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
新聞

要聞直播兩會圖片中央領導下團組

獨家視頻現場直擊記者會部長通道

兩會
觀察

圖跡直通兩會中國正在説兩會天天評

圖解中國訪談代表委員説報告全解讀

獨家
策劃

習觀中國3分鐘中外觀HI中國人

世相幀像深讀碰詞兒兩會有數

當前位置:2018全國兩會>正文

張伯禮代表:中藥生産線也要瞄準工業4.0

文章來源:科技日報 發佈時間:2018-03-12 12:49:50 責任編輯:吳亮

“經過20多年中醫藥現代化戰略的實施,古老的中醫藥煥發出勃勃生機,如今,借助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興技術,它一定會造福更多人。”説起智慧中醫藥的話題,全國人大代表、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張伯禮有著打開一個新研究領域大門的興奮。

張伯禮是我國中醫藥現代化的實踐者和推動者。他介紹道,中醫藥現代化戰略推動了中醫藥學與現代科學技術的交匯融合,産生了重大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數據顯示,全國中藥工業産值目前約9000億元,約佔我國生物醫藥工業總産值的1/3,並將帶動形成約2.5萬億元規模的中藥大健康産業。

與此同時,中醫藥科學研究取得長足進步。我國學者發表的中醫藥SCI論文從不到100篇增加到每年3000余篇,20年增長了30倍,佔國際中醫藥論文比例從5%增加到35%,增長了7倍。“特別是近5年來,國家‘重大新藥創制’科技重大專項持續支援中藥國際化研究,取得了諸多標誌性成果。”張伯禮説。

但是,他話鋒一轉:“中醫藥現代化還處於初級階段。”例如,對中醫藥原創思維、臨床經驗、防治方法的科學內涵的認識不夠充分,中醫藥的優勢和價值還遠遠沒有得到充分發揮;中醫藥理論先進,但技術層面相對落後的問題還沒有得到很好解決,等等。

尤其是在生産製造領域,大部分停留在機械化階段,“全國大部門中藥生産線還處於工業2.0水準,實現了自動化生産,但達到工業3.0或4.0水準的數字化、智慧化生産線還很少。”張伯禮認為。

中藥成分和作用機理複雜,因而實現其智慧化生産也更難。他以六味地黃丸為例。“以前只是將藥材放在一起煎煮,進行提取和純化,但不同批次有效成分含量及變化等缺乏研究和控制。現在我們希望能做到生産過程監測,通過優化生産工藝參數,保證有效成分穩定在可控範圍,提高製造品質和藥品品質。”

目前很多大企業都在探索中醫藥智慧生産的路子,並進行積極實踐。其中,天士力控股集團在中藥智慧化生産方面走在前列。

該集團董事局主席閆希軍告訴科技日報記者,其高速滴丸車間以復方丹參滴丸為載體,突破傳統滴丸理論,自主開發高速微丸滴制設備,採用超高速非接觸電磁懸浮震動、4G重力加速度的滴制技術,形成具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的超高速微滴丸滴制設備,解決了傳統滴丸劑丸型偏大、速度慢、需要液體冷媒的制約,將傳統滴丸劑型改成容易被國際市場接受的微滴丸膠囊劑型,為中藥國際化提供了裝備支援, “在實現中藥提取自動化的同時可自動採集、實時監控重要過程數據。”

“但大多數公司的制藥技術是針對某一産品來做的,許多裝備是進口的,適合中藥生産特點的模組化、數字化智慧制藥裝備需要加快研製和推廣。”張伯禮説,“中藥制藥的智慧化需要現代化的裝備,要用資訊化給中藥生産插上‘智慧’的翅膀。”

“我們希望將之前多年基礎研究的成果應用到中藥製造工程,指導幫助生産工藝參數的優化,並通過大數據的收集和系統分析,推進綠色製造和智慧製造,使傳統中藥産業實現技術升級和跨越。”張伯禮説。

探索之路已經開始。去年10月,聚焦資訊技術推進中醫藥現代化的首屆未來中醫藥論壇在昆明召開。重大新藥創制、核高基、積體電路裝備、寬頻行動通訊等專項的技術總師和副總師及專家參會,對利用資訊技術推進中醫藥現代化進行了深入交流和討論,並形成多項共識。

“建議由科技部牽頭設立重大科技專項,加快制定規劃,建立中醫藥與資訊技術融合的發展平臺規劃;由工信部牽頭實施中藥智慧製造工程,建立示範基地;在國家和地方科技計劃中增加對中醫藥與現代技術融合的資助。”張伯禮代表提出了推動中醫藥學與現代技術融合發展的建議。(記者 操秀英)

要聞

圖片新聞

直播更多>>

全媒體矩陣

世相更多>>

幀像更多>>

中外觀更多>>

專題首頁 | 中國網首頁

會議
新聞

兩會
觀察

獨家
策劃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