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
新聞

要聞直播兩會圖片中央領導下團組

獨家視頻現場直擊記者會部長通道

兩會
觀察

圖跡直通兩會中國正在説兩會天天評

圖解中國訪談代表委員説報告全解讀

獨家
策劃

習觀中國3分鐘中外觀HI中國人

世相幀像深讀碰詞兒兩會有數

當前位置:2018全國兩會>正文

劉偉:人文社會科學如何創建“雙一流”

文章來源:新華網 發佈時間:2018-03-12 07:37:35 責任編輯:吳亮

3月11日,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人民大學校長劉偉(左)做客新華網2018全國兩會特別訪談。新華網 郭小天攝

新華網北京3月11日電(記者 李雪芹)11日,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人民大學校長劉偉做客新華網2018全國兩會特別訪談。劉偉認為,“雙一流”建設順利推進的前提在於科學規劃,而科學規劃的難點是如何根據國家需要和學科發展的規律來確定重點。

以下為訪談主要內容:

新華網:在“雙一流”建設過程中,人文社會科學如何建立更加公正有效的激勵機制和評價機制?

劉偉:首先,“雙一流”建設順利推進的前提在於科學規劃,而科學規劃的難點是如何根據國家需要和學科發展的規律來確定重點。具體而言,就是如何結合社會需求的變化、結合對學科發展規律的正確認識、結合資源約束的現實來確定一系列的發展目標和重點任務。為此,必須遵循兩方面的精神:一方面要出於公心,要服務於國家、服務於社會,而不是出於其他的既得利益的需要;另外一方面,還要出於科學的認識,科學把握社會和學術的發展規律和歷史趨勢。遵循這兩方面精神是科學規劃的前提,但同時這也是一個艱難的抉擇過程。

其次,是人才隊伍建設。中國人民大學有14個學科被列入“雙一流”建設的一流學科行列,在第四輪學科評估過程中又有9個學科被評為A+。如何發揮現有優勢,需要進一步努力,其中最要緊的是人才隊伍建設。中國人民大學已經推出傑出學者計劃、傑出學者聘任制度等措施,目的就是盡可能地支援、培養、吸引優秀學者。用一句話説就是“近者悅,遠者來”,讓學者們有一個比較舒心的學術環境,使他們能夠抵禦外在誘惑,安心做學問。人文社會科學的人才成長規律跟自然科學不太一樣,是需要積累的,學者的人文關懷精神、擔當精神和使命意識,以及對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和反思是需要長時間積累的。既然研究的是人文,對人文的反省就要有系統考慮;既然研究的是社會科學,對社會發展的規律就應有比較透徹的認識。這些都是需要深入實踐、深入體會,不是簡單從書本而來的。怎麼培養一支這樣的隊伍,形成這樣的人才梯隊,是我們面臨的最大壓力。

再次,要努力構建具有良好引領作用的評價體系。包括人才體系,學科評價體系,學術成果評價體系等等。人文社會科學的學科評價標準本身就很有爭議。中國人民大學在國內主要的評價體系中基本是名列前茅的,但它在國際上的幾大學科評價體系中的排名跟國內的大學比較起來就非常靠後,這種反差之大是很少見的。這可能集中反映了人文社會科學的民族性和國際性如何統一的問題。一方面,人文社會科學具有民族性、本土性,是紮根在民族、國家、社會的具體實踐和文化土壤當中的。必須以解決好民族問題為前提,回答不了本民族問題,想在世界上博得一席之地,也顯然是無源之水。另外一方面,還要考慮人文社會科學有沒有國際上的一般標準問題,這就需要認真深入的討論,問題可能就發生在這個地方。因此,人文社會科學的發展,從人民大學來説,我們需要在探索構建人文社會科學的標準上下功夫,包括學術體系、學科體系和話語體系等,這個標準要考慮到本土、民族、社會發展,也要考慮到國際比較和對外開放,努力的方向,就是如何實現國際化和民族化的有機統一。

要聞更多>>

圖片新聞更多>>

直播更多>>

全媒體矩陣

世相更多>>

幀像更多>>

中外觀更多>>

專題首頁 | 中國網首頁

會議
新聞

兩會
觀察

獨家
策劃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