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北京3月9日訊(記者 楊雲鵬)“風來風掃地,月來月點燈。”這句話描繪的正是貴州惠水縣村民在易地扶貧搬遷之前的生活居住情況。
全國人大代表、貴州惠水縣新民社區黨支部書記羅應和在接受中國網記者採訪時説,過去他的家在深山裏,距離最近的一條公路有兩公里路程。家裏人每天要去山上的一口井中取水,小靈通信號時有時無。而且,他的家處在滾石災害地帶上,非常危險。他説:“小時候睡覺的時候經常能聽到石頭滾下來的聲音。”
讓羅應和最放心不下的還是孩子上學路上的安全問題。每天天不亮,孩子就要起床,餓著肚子走一個多小時去上學,放學後又要立刻往家趕。一路上,孩子們只能用手電筒和打火機照明。
面對這樣的情況,貴州省將居住在“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地區的130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優先搬遷,對貧困發生率在50%以上的、50戶以下的自然村寨非貧困人口與貧困人口同步搬遷。
2016年7月,羅應和一家和搬遷群眾一起搬進了惠水縣經濟開發區新民社區裏傢具齊全的新居。羅應和發現,在搬到新家後,村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狀態都發生了巨大變化。他告訴記者,現在社區內有1756戶人。1-2人的家庭住宅面積為40平方米,每增加一人,面積增加20平方米;平均每個家庭有1.5人在開發區的企業工作,月收入保持在2000-4000元,有的家庭存款已經達到8萬元;社區內已經有了126輛私家車。他笑著説:“我現在頭疼的是找不到地方停車。”
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整個社區不再像原來的山村那樣只有留守老人和兒童,外出務工的年輕人紛紛回到了家鄉,到處生機勃勃的景象。現在,住房問題、孩子上學問題、工作問題都已經不再讓羅應和發愁。他現在的最大希望是能有更多大企業入駐惠水縣開發區,拓寬居民的就業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