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總理記者會,左二為張璐。
外交部挑選翻譯人員要經過嚴格的初試和復試:初試一般通過公務員考試排名,或是去專業院校進行筆試。其中成績排在最前面的10至15名,才有可能進入翻譯司參加下一階段的“觀察培訓”。
“觀察培訓”實質上就是“淘汰式培訓”,最終只有不到4%的人被錄用。
張璐和同事們在外交部翻譯司接受的是“魔鬼訓練”。為了提高速度,部分內容會用一些符號來代替。“比如‘四項基本原則’可以用‘四’字來代替”,張璐解釋,領導人發言的時候,不可能讓他停下來,即使是連續10分鐘的講話,也得盡可能全部翻譯出來。因此,記筆記是翻譯的一個工作重點,這就需要不斷地練習臂力。
外交部還有一個特殊的制度——旁聽制度。張璐説,前輩們作為一個旁觀者,會把他聽到的優缺點,一針見血地指出來,這個制度有一點“嚇人”。
張璐和她的同事們每年還要考試,考官是翻譯司的領導。考官故意將一些別人聽不太懂的,甚至把一些音效不好的東西錄下來放給他們聽。
張璐總結,“必須不斷地記,像海綿一樣努力去吸取水分。所以在外交部翻譯司感受到的可能不是一種機關文化,而是感覺好像又回到了校園。”
對於他們來説,每年的兩會總理記者會都是一場“硬仗”,外交部都要提前一個月通知翻譯。
“大戰”前,還要模擬召開記者會,不上場的同事充當陪練,設計出各種可能出現的突發情況。此外,還要進行綵排走場,熟悉燈光和聲效。
“穿著高跟鞋優雅飛奔”
隨著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近年來中國外交日程日益增加,相對應的,張璐的工作也越來越繁忙。僅2015年,她跟隨領導人出訪就達54次。
與電視上翻譯們光鮮亮麗地出入各種高端場合、動動嘴就完成工作的形象不一樣。實際上,外交翻譯的工作既辛苦又繁重。
“對於一個相對比較成熟的外交翻譯人士來説,每年大概有100場左右。但這只是單場口譯,還要加上出差的口譯活動。”張璐在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演講説,出差時可能同時要口譯和筆譯,比如説會議記錄。“一般來説,對於一個相對成熟的翻譯,出差時間甚至可能接近140至150天。一年真正工作的時間也就260多天左右。”
張璐只談到了她的工作量,同樣擔任過總理記者會翻譯的費勝潮披露的一些細節,或許可以給這些數字提供一些注解。“出差高峰期時,一年有150天出差海外,時差倒得很亂,有時候半夜醒來,不知自己身在何處。”費勝潮在一次演講中説,“幹外交翻譯工作,上洗手間是個老大難的問題,為了不去,只能忍著口渴不喝水,連續作戰的時候根本也喝不上水。女翻譯們更練就了穿著高跟鞋優雅飛奔,並且不會摔倒的本事。”
而在正式的翻譯之外,也許要花多幾倍的時間做事前準備。“有一天我父母問我説,你這活動準備好沒呢。我就説,我不能回答你這個問題,我覺得我到最後也看不出來我自己準備好沒有。”張璐説,在每次準備活動之前,她都要根據活動的性質、重要程度、內容、影響程度以及我自己的熟悉程度來做各種不同的方案。
“所以有時你的準備時間遠遠超過活動的時間是很正常的。我有一個同事,他要為霍金翻譯,這個活動最多不會超過一個小時,但他把《時間簡史》這本書翻來覆去看了好幾遍,還專門研究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