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法實施:為己正名還在路上

中國中醫zy.china.com.cn  時間: 2017-07-05  內容來源: 澎湃新聞

南京中醫藥大學田侃向澎湃新聞記者介紹,南京中醫藥大學承擔了《中醫藥法》立法過程中的大量基礎性研究工作。田侃正是該政策研究團隊負責人。

以人才培養為例,中醫看病講究辯證綜合,針對的是“這個人”而非“某種病”,因此“知常達變”的經驗積累和傳承十分重要。過去,中醫培養以師承為主,而現在的中醫醫生多來自專業院校。“相對單一的人才培養途徑,帶來了目前中醫藥人才青黃不接的問題,這值得我們對中醫藥的院校教育反思。”田侃坦言。

這部《中醫藥法》提出,應當遵循中醫藥人才成長規律,師承教育要全面融入院校、畢業後及繼續教育。

同時,中醫“高手在民間”,對於一些醫術確有專長卻無法通過理論考試取得醫師資格的人才,變現行的“審批制”為“備案制”,即可以通過實踐技能和效果考核取得行醫資格。更進一步,對於一些確有專長、希望個人開業的中醫執業醫師,《中醫藥法》將“醫師坐堂望聞問切”的中醫診所由現行的“許可管理”改為備案管理,大大降低了開設中醫診所的門檻。

此外,中醫講究“隨症加減”,《中醫藥法》還允許醫療機構對市場上沒有供應的中藥飲片醫師處方,自行炮製或再加工中藥飲片。

政策配套制度尚需落地,資本已先行

中醫業內人士認為,7004個字構成的《中醫藥法》得以實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然而,這並不意味著中醫藥事業迎來了直接的發展動力。

有專家表示,中醫藥“為己正名”的道路依然漫長,《中醫藥法》有關規定的落實尚需後續配套制度的出臺,以及相關部門的統籌協調。

比如,針對目前執法實踐中常見的“中醫診所超範圍提供醫療服務”的問題,地方部門如何對今後改為“備案管理”的中醫診所進行監管,“備案範圍”需要進一步明確。

再比如,醫療機構“臨方炮製”中藥飲片雖獲《中醫藥法》允許,但按照藥品管理法的規定,醫療機構是不能炮製中藥飲片的。實踐中,地方藥監部門如何具體執法,這也需要相關部門統籌解決。

此外,中醫準入、經典名方目錄及其製劑化免臨床、標準化等這些細則都還需要出臺。

儘管“靴子還未完全著地”,資本早已聞風而動。

在《中醫藥法》通過審議後的半年時間裏,據不完全統計,發生在中醫藥行業的並購投資案例約有50起,幾乎已超過2016年全年中醫藥行業並購數量。從中藥飲片、中成藥,到中醫院、中醫診所等,産業資本已將目光鎖定中醫藥健康服務的全産業鏈。

責任編輯: 李哲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