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醫大師朱良春:見證滄桑巨變 鑄就大醫風範

中國中醫zy.china.com.cn  時間: 2015-08-31  內容來源: 中國中醫藥報

 

善融合病證結合 立卓然療效超群

毫無疑問,中醫進入現代社會之後,面臨著巨大的考驗,需要接受科學共同體的拷問、質疑,必須用西醫能夠聽懂的語言説明自己的科學性,證明自身的學術價值。在中西醫匯通、中醫科學化思潮的逼迫下,能夠儘早提出“辨證與辨病相結合”的大原則,是古老中醫融入現代社會,與西醫在一個平臺上合作的必然選擇。朱良春先生在這個轉變的過程之中,最早、或者較早提倡“辨病與辨證相結合”的學術主張,這是非常難能可貴的學術見解。而且,朱良春先生在提出這一見解的時候,不僅發表在《中醫雜誌》上,供全國中醫界學習參考,而且還在他當院長的南通市中醫院落實在臨床行動上,理論探索與實踐驗證相結合,指導了一個時期的醫學實踐,也是行之有效的戰略策略。

朱良春先生説:“中醫辨證,西醫辨病,各有短長,因此必須給予有機的結合。證候是機體的病理反應,疾病是症狀産生的原因,二者有因果關係。臨床實踐證明,證病緊密結合,對於發揮中西醫診治疾病的集合優勢,探索臨床診治規律,提高治療效果,推動中西醫結合,具有重要的意義。”

在貫徹辨證與辨病相結合方針的過程之中,很多基礎理論不牢固的中醫,受西醫理論影響而不能堅持中醫辨證,出現了“對號入座”的傾向,把這個方法簡單化、庸俗化了。因此,1979年朱良春發表了《關於中西醫結合工作的幾點看法》,語重心長地提出:“要注意的,在辨病的同時,切不可放棄辨證,我們不能機械地像去電影院似地‘對號入座’,而要如帽子店、鞋子店似地對號發貨才行。也就是説,我們既要針對某一病的共性,還須在人體不斷適應的條件下聯繫其表現的情況,認識到不同受激的人體反應,重新建立一套以唯物辯證法為指導的中西醫融會貫通的診療方法。”

堅持中醫辨證論治體系的傳統,是朱良春一貫的主張,也是他取得醫學成就必不可少的條件。比如,治療類風濕病,他發明的益腎蠲痹丸,就是在辨證的基礎上,抓住了患者正氣虛損這個關鍵環節,以此為基礎進行治療,把辨證論治與專方專藥相結合,既有固化的成熟經驗,又彰顯了中醫辨證論治的特色,因此,這就使其卓然獨立於杏林,成為一代大醫的代表。

求至善自強不息 帶高徒譽滿杏林

“止于至善”不僅是中華文化的優秀傳統,也是朱良春努力踐行的目標。那麼,何謂“至善”?這很難有一個標準答案,不同的人必然有不同的理解。

以人為本,是國家和民族文明的標誌。“善莫大於救人”,以高尚的醫德治病救人,是一個讓人敬重、值得人們學習的境界。

毛澤東説過:“一個人做點好事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而不做壞事。”

朱良春先生治病救人一輩子,做了數不清的好事,至耄耋之年仍然為中醫事業奮鬥不止,他與鄧鐵濤等著名中醫學家發起名師帶高徒的學術傳承活動,“名師高徒聚首南通,傳承中醫為我中華”,豪邁的言行得到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等領導的高度贊同和支援,全國首屆著名中醫藥學家學術傳承會議于2005年在南通召開,標誌著中醫師帶徒學術傳承進入到一個新的時期。

朱良春先生多年以來,出版學術著作,發表論文,在海內外各地講學傳經送寶,前來拜師學習的中醫遍及國內各個省市,足以説明朱良春的學術影響力之深遠,絕對不限于南通,也不僅僅屬於江蘇,而是享譽全國名滿杏林。朱良春先生是中國的國醫大師,是中醫界的泰斗,是這個時代的先鋒模範和旗幟,也是廣大中醫學人敬仰和追隨的恒星。

我們看到,朱良春先生走過的道路,是一條奮鬥不息、止于至善的道路,是一條值得後人效倣的成功之路,沿著這條道路前行,中醫藥事業才能不斷做大做強,才能造福于廣大民眾,引領世界健康事業,共同奔向美好的前方。(河北省中醫藥科學院曹東義)

責任編輯: 劉璟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