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醫大師朱良春:見證滄桑巨變 鑄就大醫風範

中國中醫zy.china.com.cn  時間: 2015-08-31  內容來源: 中國中醫藥報

 

有胸懷育三支花 敢擔當率先創業

章次公先生具有伯樂的智慧,他給即將開業行醫的徒弟、年僅21歲的朱良春一方圖章,上面的文字可謂別出心裁:“兒女性情,英雄肝膽,神仙手眼,菩薩心腸。”這不是一般的贈品,也不是一般中醫可以接受的禮品,這是凝聚那個時代中醫使命的囑託。章次公先生解釋説,作為一個醫生,態度一定要溫和,診斷要週詳,用藥要果斷,既要膽大,又要心細,還要關心病員,同情病員,愛護病員,這樣才算是一個好的醫生。這不是“大醫精誠”那樣的豪言壯語,但是它讓人達到的境界,一點也不亞於“大醫精誠”的內涵。不同的只是時代變了,中醫的使命卻沒有變;説話的人變了,接受這個使命的人也是一個新人。章先生又説:“醫雖小道,乃仁術也,要以身盡之,方能竟其業,否則罪也”。

疾病是複雜的,醫學的探索沒有止境。司馬遷《史記·扁鵲傳》説:“人之病,病疾多;醫之病,病道少。”張仲景勤求古訓、博采眾方,為的也是不斷豐富診療理論與經驗。

朱良春先生為了更好地解決疾病診治問題,不僅深入研究前賢的著作,比如他早年就對《千金方》做過系統研究,抓緊學習力爭“每日必有一得”,而且還對挖掘民間經驗用心、用情、用力,因此才能與民間中醫成為朋友,得到他們賴以生存的“秘方”、“絕活”。

挖掘民間中醫經驗,是一個杏林尋寶的過程,不僅靠運氣,還要有慧眼,更要有胸懷。沒有過人的智慧,發現不了三支花;沒有過人的胸懷,也培育不出三支花,容不下三支花。

朱良春先生把大字不識的耍蛇人,變成醫學家、成為中國醫學科學院的特約研究員,享有一系列榮譽,而他把自己的整理過程、研究工作的辛苦與成就,都作為幕後的默默奉獻,這種膽識、胸懷不是一般人所能具有的。

清代名醫徐大椿《醫學源流論》曾經説過,醫生是“重任也,精藝也,賤工也”,不是人人都可以成為一個好醫生的,更不是輕易就可以成為醫學大家的。

朱良春先生支援子女創業,儘管有國家政策的號召,是適應時代發展的先鋒,但是其中也潛藏著巨大的風險,既有政治的難以預料,也有專業的下海嗆水風險,但是他一路走過了險灘無數,不僅建立了研究所、醫院,有了一個可持續發展的平臺和團隊,也為大家樹立了一個不畏艱險,敢於嘗試的典範。

中醫藥是博大精深的事業,古人所謂“不在朝廷之上,便在醫林之中”,足以説明做一個中醫的價值,值得有志青年去奮鬥。中醫藥像一顆碩果纍纍的大樹,它豐盛的果實可以哺育天下眾生,成功的中醫人應該為人們展示其養生治病、發展事業的美好前景,中醫學巨大的潛力,應該成為吸引眾多學子的“顯學”,而不是瀕臨滅亡,時時讓人拯救的“絕學”。

責任編輯: 劉璟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