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醫大師朱良春:見證滄桑巨變 鑄就大醫風範

中國中醫zy.china.com.cn  時間: 2015-08-31  內容來源: 中國中醫藥報

 

朱良春先生“逆潮流而動”選擇學習中醫,既不是家學祖蔭,也不是父母之命,而是他自己的主動選擇。朱良春身患結核卻能劫後余生,得益於被中醫救助,休學一年之後,改學中醫,這次選擇改變了他的命運,也為當代中醫增添了一段傳奇。一開始學習中醫,他沒有選擇設在上海的中醫學院,而是投奔傳統中醫積澱最深厚的孟河,跟隨太醫後人馬惠卿先生抄方一年,成為杏林傳人。跟師中途改投蘇州國醫學院,由傳統迅速步入現代,系統學習中醫知識,也開始接觸西方醫學。1937年淞滬大戰硝煙未散,他隻身來到上海,追隨章次公先生臨證實習,得名師指點,勤工儉學在紅十字會醫院治病救人,然後於1938年開業行醫。

在國難當頭,民不聊生的時代,他救治登革熱、霍亂等烈性傳染病,依靠中醫學術練就過人膽識。抗戰勝利後,辦全日制中醫學校,歷時四年,培養20多名畢業生,交給新中國。

這個時期的中醫教育,正在經歷時代變革,他們自編教材,授人以漁,教學相長,也使自己根基更牢。

建國後,朱良春先生由私人診所升級為聯合診所,再由私立中醫院到公立中醫院,靠的是過硬的真水準,有膽有識,有為有位;培養中醫學徒,為西學中講課,到全國各地參加學術會議,編教材,作報告、講座;改革開放之後,下海辦研究所、醫院,研究新藥、轉化成果,成為國醫大師。

朱良春一路走來,引領時代中醫到現在,他始終站立潮頭。他告訴後人:“經典是基礎,師傳是關鍵”;“術無道不遠,道無術不行”,發展中醫必須道術並重,絕對不能“廢醫存藥”。“發皇古意,融會新知”是獨立發展中醫事業必須遵循的原則,也是多半個世紀苦苦理論探索,“日有一得”的必然結果。

跨時代傳承中醫 朱家軍承先啟後

朱良春先生學中醫的時候,雖然沒有家學淵源,但是他很快就把根基建立在歷史的傳統之上,拜師再拜師,學習再學習,把師傳與學歷教育很好地結合在一起,充分吸收兩者的長處,使自己根基牢固,學術素養非同一般。

中醫發展幾千年,關鍵在於有傳承。沒有傳承,就沒有流派,也難以做大做強,成不了事業。朱良春先生尊師重道,既有很好的繼承經驗,也身體力行把自己的心得體會和盤托出,到處講座都是“幹貨”。他常説:“技術不私密,經驗不帶走”。一定要把中醫學的火種,播撒在祖國的山山水水,使之萬年常青。

言教不如身教,朱良春先生用自己的學術成就、中醫文化的深厚底蘊,把幾個子女“化成”中醫傳人,並且讓他們在實踐之中發揮自己的所長,逐漸成長為時代的精英。朱良春的親炙弟子、私淑弟子遍佈神州大地,難以一一盡述,他的學術影響力堪稱一座時代的豐碑。

有學者總結朱良春的成功經驗,説他是獨特的“朱良春現象”;我們不難看出,傳承有序的“朱家軍”,絕對不僅僅是“現象”,而是辛勤耕耘的必然收穫,是中醫當代傳承的有效方式,是向社會展示中醫魅力極為靚麗的成果。

責任編輯: 劉璟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