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證論治首見於《證治要義》

中國中醫zy.china.com.cn  時間: 2015-05-28  內容來源: 中國中醫藥報

 

首見於《證治要義》

中醫學術界目前普遍認為,最早提出“辨證論治”一詞的是清代醫家章虛谷,他在《醫門棒喝·論景岳書》中説:“竊觀景岳先生,才宏學博,平生著作數十萬言……不明六氣變化之理,辨證論治,豈能善哉!不識六氣變化,由不明陰陽至理故也。”

3年前,筆者有幸參與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古籍保護與利用能力建設項目工作,承擔浙江項目組之《證治要義》醫籍的整理研究,校注期間,欣然看到“辨證論治”四字竟在《證治要義》中出現。經考證,確定“辨證論治”最早見於《證治要義》,由清代醫家陳當務首先提出。陳當務,字惠民,清代康熙至乾隆時期撫州(今江西臨川)人,壽逾70,但生卒年不詳。

《證治要義》中提到“辨證論治”片語的有兩處:一在卷七“藥方”,其開卷雲:“本集前後共計三百八十七方。因古人一方可治數十病,而一病又兼數方,難以重復,故另匯於此。以仲景公之方列前,諸名醫之方列後。凡集中辨證論治,旁邊有厶角圈者,即是藥方,細心查之自見。”一在戴第元“敘”,其雲:“若喜惠民之學,辨證論治,妙義天開,能使不知醫者,亦能知病之原委,誠有功於民生。”

該書序言載,陳當務約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完成了《證治要義》十卷的撰寫,成稿後復經3次修改,歷時9年,最終由其友人于乾隆四十年(1775年)刊刻出版。根據《中國中醫古籍總目》所載,《證治要義》現存版本有清乾隆四十年乙未(1775年)刻本及清乾隆五十年乙巳(1785年)惠民堂刻本。筆者目前找到的即惠民堂刻本為上海市圖書館藏本,保存完好,刊刻清晰,字跡工整,其出版至今已過去四個甲子,“辨證論治”一詞的出現距今剛好240年。

已知《醫門棒喝》一書,由作者章虛谷撰于1825年。推算可知,《證治要義》撰著出版要比《醫門棒喝》提前整整50年。可見,首次出現“辨證論治”一詞的中醫文獻是《證治要義》,而非《醫門棒喝》;提出“辨證論治”稱謂的第一人是陳當務,而非章虛谷。

責任編輯: 劉璟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