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德求真續文脈 厚學明理化天下

中國中醫zy.china.com.cn  時間: 2014-09-11  內容來源: 中國中醫藥報

作為文化素質教育模式之一的杏林修身工程值得一提。1997年,學校組織撰寫了《杏林學子修身銘》,通過100句朗朗上口的銘文,進行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和中醫文化教育;出版《杏林風範》一書,記載了108位江蘇省名中醫、名中西醫結合專家和學校名師的為人、治學、行醫之道,學生人手一冊,成為大學生醫德醫風和治學方法教育的藍本。

確實,這些年來,學生的道德情操和思想境界得到了昇華。陳麗婷是保研生,多次獲得各類獎學金。她説,自己之所以取得好成績,與勤奮好學、刻苦鑽研分不開,也與經常參加中醫傳統文化系列講座有很大關係。她的座右銘是,非博學無以致遠,非篤行無以明志。平時多付出努力與汗水,總會有收穫的。

“在這點滴的歲月裏,我一步步在成長,在成熟,在進步。” 2009級“精誠班”學生王于嫣然説,作為校愛心社的社員,她加入南京市紅山小學義務支教的隊伍,成為南京市明心兒童孤獨症康復中心志願者,還為社區敬老院孤寡老人到府服務。

據統計,該校92%的本科生遞交過入黨申請書,絕大部分學生在一年級就會訂立自己的發展規劃;學生社團活動參加率、青年志願者活動參加率、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參加率均達到100%。目前,該校在校大學生中有近9000名學子成為南京市註冊青年志願者,修身立德、服務社會已成為大學生的自覺追求。

近期對用人單位的調查結果也顯示,用人單位對該校畢業生的素質與能力給予了充分肯定;對學生家長和外校考取該校的研究生的調查同樣顯示,嚴謹的學風、濃厚的中醫文化氛圍、學生紮實的專業基礎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得到了社會的廣泛認同。

“這些社會評價的獲得,是我校長期堅持與弘揚中醫人文精神、加強學生文化素質教育與實踐的必然結果。”張宗明説。

青囊讀書會:一個文化沙龍

一燈如穗,三五對坐。沉心修學,志存高遠。面壁磨劍,終臻化境。

這是一個週三晚上,南京中醫藥大學的青囊讀書會正在舉行。以“中醫是什麼”為主題的讀書交流會,吸引了該校不同學科的青年教師參加。會上,一人主講,一人點評,從中醫的起源、發展及流派的研究到陰陽五行的發展,由基礎知識開始到層層遞進探究中醫思想元神。隨後,他們各抒己見,暢所欲言,相互交流。大家聚而論道揚智慧,談笑間悟道,思辨中明理,潛移默化中得啟示,酣暢淋漓間解困惑。

為何以“青囊”冠名?發起人之一的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藥文獻研究所所長陳仁壽教授介紹,“青囊”引自我國東漢末年醫學家華佗的典故。據説華佗被殺前,為報一獄吏酒肉侍奉之恩,曾將所用醫書裝滿一青囊贈與他。華佗死後,獄吏亦行醫,使華佗的部分醫術流傳下來,後人便稱中醫為“青囊”。在這裡,“青”點出了讀書會是由青年才俊組成;“囊”指 “袋中之書”,亦可為“腹中學問”,體現讀書會成員一心求索的態度。

陳仁壽説,蓄深養厚是一生的要務,而讀書是提高個人素養與學識的必經之路。正是秉承“深閱讀、深思考”的理念,舉辦青囊讀書會目的為廣交知友,閱讀經典,探討醫學,提升文化素質。具體做法是,兩周舉行一次讀書會,每次交流主題提前一個月選定並公佈給成員,讓大家廣查資料,細看原文,仔細閱讀和領悟,實現個人所想、所得的最大化。由於每位老師術業專攻不一,各有特色,因此每個人的“最大化”到讀書會上都變成相對的“一方面”。“最大化”與“一方面”的思想碰撞,使每個人都能夠有更新、更廣的認知。

“除了現場交流會,成員間還通過微網志進行交流互動,或遇到問題,隨即在網路展開討論。”發起人之一的王小丁老師也將每期讀書會內容進行整合,籌劃以半年刊形式發表,供內部人員選讀回顧。

“舉辦這個文化沙龍的初衷是什麼?” 陳仁壽説,讀書會活動的開展,是引導老師們從自身做起,為大學生樹立了一個“學到老”的榜樣。目前學生閱讀醫書、相互交流學習的氛圍比較冷清。例如必修的醫古文課並未激發他們閱讀古籍的興趣,一些古文的詞義、語法等給學生帶來了閱讀障礙,而醫古文課是學好中醫不可或缺的橋梁。身為醫古文教研室一員的王明強老師表示,將讀書會普及到學生中,並重視醫古文教學,可以培養學生閱讀中醫古籍的興趣,讓他們從原版文獻中追尋中醫學靈魂。

陳仁壽告訴記者,“針對國學中的中醫,中醫中的國學,國學對中醫的影響等進行研究,是我校剛剛成立的中醫國學研究所的主要任務。”這也是全國第二所中醫類院校籌建的中醫國學研究所。他説,學校曾培育了許多中醫大家,他們國學功底深厚,其精神氣質、審美品位和人文情懷令人仰止,而中醫國學研究所的開辦,可以開啟對遺失的中醫國學文化的重尋之路。

“讀書只有起步,沒有止步。”青囊讀書會已開展了10次,一定程度上開拓了中醫自我探尋的方向,也拉近了各學科以及師生之間的聯繫。展望讀書會的未來,陳仁壽強調,讀書會一定注重其學術性的本質,要堅持“高大上”,把讀書會做成學術“精品”,形成“南中醫特色”。當然,青囊讀書會能夠茁壯成長,枝繁葉茂,貴在每位讀書會成員對中醫熱愛的堅持,對學術本質的堅守。

“治青囊而業醫”,探究中醫文化是文化博弈,是充滿艱辛與汗水的文化苦旅。只有將中醫研究發展為己任的學者,才能在中醫文化研究中收穫快樂與成果,而陳仁壽與他的學員們,信心滿滿,勝券在握。

責任編輯: 劉璟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