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德求真續文脈 厚學明理化天下

中國中醫zy.china.com.cn  時間: 2014-09-11  內容來源: 中國中醫藥報

“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化是大學藉以生存、發展的重要根基和血脈,也是大學存在價值和個性特徵的體現。如何讓文化從“人化”到“化人”,建校60年的發展歷程證明,南京中醫藥大學形成了“崇德求真、厚學明理的文化傳統,含蓄內斂、大氣包容的文化性格,善於創新、敢為人先的文化氣質”。這些文化傳統,是南京中醫藥大學持續發展、生生不息的前進動力;這種文化性格,造就了南京中醫藥大學的歷史承載和非凡業績;這種文化氣質,構成了南京中醫藥大學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

文化育人是大學的主要職能。“謙誠、勤奮、博古、通今”的優良學風,實踐出真知的教學內容,深潛內修、厚積薄發的成才路徑,嚴進嚴出的招生與畢業管理等舉措,培養了一批批具有原創思維方式、深厚學養底蘊、高尚道德情操的中醫藥人才。這其中,中醫文化傳承的魅力不可低估。

“品學兼修,莊敬自強。立身處世,道德文章。”大學校園裏的《杏林學子修身銘》石刻,既是對杏林學子成長成才的原則要求,也是長期堅持的人才培養核心價值觀,更是體現良知、自由、深厚、沉雄的大學精神。

文化是南京中醫藥大學之魂。一場場文化講座,一個個文化沙龍,一本本文化書籍,成為團結師生、交流學術的文化平臺,成為師生修身立德、弘揚岐黃的文化大餐,成為校園裏的一道獨特風景。正是這些文化基因、文化元素,鑄就了南中醫人以德為本的道德境界,以技為精的職業技能,以誠為美的道德風尚;正是這些文化力量、文化底蘊,反映了中醫文化中“以仁存心”、“大醫精誠”的道德追求和人文情懷。

“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儒家文化的精髓與傳統正在南京中醫藥大學發揚光大。

“週五現象”:一道校園文化風景

“被學生稱為‘週五現象’的是什麼?”原來是中醫傳統文化系列講座。

“大概講哪些內容?”講座既涉及中醫傳統文化之精華,如中國傳統哲學之智、中國古代文學之韻、中國古典藝術之逸;又突出中醫文化特色,如中醫成才之道、中醫復興之路、中醫發展之途。

“從什麼時間開始的?”始於上世紀90年代的中醫文化講座成為南中醫學子課餘生活的精神文化大餐,也是一道校園文化風景。

“開展中醫文化教育對培養中醫人才有何意義?”“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中國傳統文化要求為醫者同時具備自然科學與人文社會科學知識結構。“醫乃仁術”、“大醫精誠”,中醫文化要求中醫不僅要具備高超的臨床技術,更要具備高尚的職業道德修養。在中醫院校開展中醫文化教育,可以增強杏林學子的民族自豪感和發展中醫的信念,培養他們的高尚職業道德以及幫助其樹立穩固的專業思想。

南京中醫藥大學人文與政治教育學院院長張宗明教授介紹,面向全校學生的中醫傳統文化系列講座已經開展20多年了。開始是本校老師講,後來邀請國內外的學者來講。南京大學哲學教授林德宏的“東方智慧的新浪潮”、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文化專家張其成的“中醫文化的復興”、英國中醫醫師學會會長馬伯英的“中醫的思想與文化”等講座,場場座無虛席。專家們演講的激情與思想的魅力,讓中醫學子盡享高端思想文化盛宴。

除了中醫文化系列講座,師生共同參與的中醫文化論壇也成為校園學術文化的一個亮點。張宗明回憶,學校多年來堅持辦中醫文化論壇,主題涉及中醫理論創新、中西醫結合、中醫文化教育,也有關於中醫核心價值觀、中醫文化現代價值、中醫文化學科建設等專題。“讓不同的思想在一起交流與碰撞,去共同探尋中醫理論的文化之源,攜手破譯中西醫差異的文化之謎,聯合探索中醫文化的傳承傳播之路。”該校周仲瑛、任殿雷、薛公忱、吉文輝等老師都是論壇的常客,前輩們對中醫文化的熱愛,對學術的執著,對真理的追求,不斷激勵與鞭策著後學。

責任編輯: 劉璟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