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沛然
上海中醫藥大學主任醫師、教授
中國中醫zy.china.com.cn 時間: 2014-03-28 內容來源: 中國網
詩文佳作 道德文章
他工詩善弈,技驚裏手;他以“文化大道”引“醫學小道”;特撰《人學散墨》,以治療心靈疾患
如今,裘沛然雖已是耄耋之年,仍未釋卷停診。他耳聰目明,頭腦清醒,行動自如,身體雖然消瘦卻很少生病。工作閒暇,裘沛然喜歡吟詩寫詞和與人對弈,其詩多寄託遙深,著名書法家胡問遂以“筆為蒼生始可珍”墨寶相贈。
裘沛然儒學及古體詩造詣尤深,可謂博古通今,醫文俱佳。被上海中醫學院第一任院長程門雪讚為“一時詩句動星辰”。一部《劍風樓詩文鈔》六十余位書法家欣然為其詩濡墨揮毫。而在《裘沛然選集》中收錄了他的不少詩詞佳作和散文隨筆。上海市文史研究館編選的《翰苑吟叢》收錄了裘沛然15首詩歌,對其詩至為推許:“先生是當世大醫,在中醫理論和實踐兩方面都卓有建樹,以善治疑難雜症著稱,同時又具有深厚的傳統文化及詩文造詣,以良醫涉世,良相胸懷,好學不倦,老而彌篤。其詩沉鬱而兼曠達,晚近之作理致與詩興交融,臻渾成老境矣。”《辭海紀事》曾這樣描述他的文筆:“那一手精妙美文如同出自文學大家之手,而他深厚的古文功底,絕非當今一般作家所能比。”
關於他的詩弈之趣,有兩則美談逸聞。一個是他與已故海派大畫家唐雲賴詩畫相交的故事。唐雲以孤傲狂放著稱,裘沛然對於唐雲的書法極為欽佩,一日路過唐府,於是徑直進門相訪。唐雲面對陌生來客,踞坐高椅,生硬發問,傲慢之態溢於言表。裘沛然答:“我有一首詩,要請你寫字。”唐雲依然視若無睹説:“把詩拿給我看看。”接詩之後,唐雲捧讀再三,驀然起立,請裘沛然就坐,並招呼保姆遞煙送茶,堅持留飯,並言:“大作極佳,理當遵命。”賓主談詩論藝,言談甚歡,其後訂為至交,成就藝壇佳話。另一個是裘沛然與象棋特級大師胡榮華多有手談,胡大師驚呼裘老以如此高齡而有不凡棋藝和神來妙招,遂稱裘老為真正的全國冠軍,但又補一句,“您是古稀年齡一段的全國冠軍”。兩位冠軍相晤,其樂融融。
裘沛然吟詩弄文,詩文深處卻是他對濟世活人的牽係。他曾自詩:“世猶多病愧稱醫。”身為醫生,有責任救治民眾的身病,也有責任矯治民眾的心病和社會的道德風情病,這也正是中國傳統醫學中的“儒醫”的標準。而在長期的醫療實踐中逐漸發現:道德修養、心理健康狀況對於疾病具有重要的影響。做了好事,心情愉快,氣血調和,對於健康很有裨益;而如果做了虧心事,雖然人或不曉,但是自己心虛氣怯,臟腑失調,自然有損身心健康。
他嘗言“醫學是小道,文化是大道,大道通,小道易通”。對“做人”與“健康”之間的關係問題的思考,使他的視野超越了醫學範圍,而向史學、哲學領域延伸。在先哲時賢眾多研究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人生體驗,對社會人情的思索,他形成了學術性與普適性相結合的儒學觀念。為孔孟儒學“撥亂反正”,闡發其“人學”思想的內涵,他開始動手撰寫《人學散墨》一書。當時他已八十七歲。八年來,他或請教專家,或博覽群書,或燈下沉思,或聚友商談,匯眾人之力,屢易其稿,終於面世。書中強調了立德養性的做人之道。匯醫道、文道、人道于一爐,立意深邃,融會貫通,集中反映了他的博識才學和仁愛之心,更透露出老人濃濃的道德憂患精神,為社會廣泛關注,評論界稱之為“一代儒醫的道德文章”。
歷來醫生兼曉儒學的不少,然而像裘沛然這樣對儒學進行深入研究與長期思考,特別還撰有儒學專著者,在古今醫家頗為少見。
裘沛然簡歷
1916年1月 出生於浙江省慈溪縣。
1928年-1930年 隨叔父裘汝根學針灸。
1930年-1934年 上海中醫專門學校學習。
1934年-1958年 在浙江慈溪、寧波及上海市行醫。
1958年-1977年 在上海中醫學院任教。先後擔任針灸學教研室副主任,經絡學、內經、基礎理論、各家學説等教研室主任。
1978年 任上海中醫學院基礎部主任。
1979年 任上海中醫學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
1980年 任上海中醫藥大學、上海市中醫藥研究院專家委員會主任。
1990年 任上海中醫藥大學終身教授。(記者 任壯)
責任編輯: 劉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