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沛然
上海中醫藥大學主任醫師、教授
中國中醫zy.china.com.cn 時間: 2014-03-28 內容來源: 中國網
診治難症 獨出機杼
他總結疑難病證治療八法,力倡傷寒溫病一體論,提出養生“一花四葉湯”
裘沛然臨床經驗豐富,對疑難雜症的治療尤多心得。他總結的疑難病證治療八法,可謂融哲理、醫理為一爐,在醫學界引起熱烈反響。
他認為,疑難雜症纏綿難愈,有五方面原因。一是人體正氣表現十分虛弱,失卻制止病邪的能力;二是病邪峻厲,人體正氣不能抗拒;三是病情複雜,或表裏同病,或寒熱錯雜,或大虛大實和虛實夾雜;四是病邪深痼,相互膠結,深入隧絡,不易祛除;五是患者失去信心,精神崩潰。
因而他提出,辨證仔細,分析全面,才能制定正確治療方法。一是養正徐圖法,調養扶助正氣,使正氣得充而驅邪有力。二是反激逆從法,如在熱盛火炎的病證而用大劑寒涼的方中加入少量溫通之品,或在寒盛陽微的病證應用溫熱重劑中加入苦寒藥,峻補方中略加消導,攻瀉方中又加入補正之藥等。三是大方復治法,廣集寒熱溫涼氣血攻補之藥于一方。四是內外通貫法,根據臟腑經絡為一整體、營衛氣血周流內外,將中醫外科學許多名方應用於內科疾患。五是培補脾腎法,著重調補脾腎。六是斬關奪隘法,在邪氣盛實,正氣未衰的情況下,果斷投以峻厲祛邪方藥。七是隨機用巧法,醫者運用巧思,投藥緊扣病機以取捷效。八是醫患相得法,醫患精神糅合為一,使病人精神安定,激發抗病正氣。此外,他還善用古方治今病,用方知常達變,講究處方貴精,立法宜奇,用藥在巧,關鍵在博。
裘沛然在學術理論上,搜百家學説,在傷寒溫病學的融合、經絡的研究、養生學説、中醫藥學術思想等方面發表了許多新見解。
他力倡“傷寒溫病一體論”。針對傷寒和溫病兩個學派長期的論爭,他從病證概念到實際內容進行研究考證,指出“傷寒”為一切外感疾病的總稱,包括近代醫家所稱的溫病。溫病只是傷寒的分支,溫病學説在某些方面豐富和發展了外感熱病的認識和證治,應從實際出發,使傷寒與溫病的機理治法成為一個整體,才有利於外感熱病的診治。
關於經絡問題,他提出,“經絡學説是祖國醫學的機體聯繫學説,是闡述人體內各部分之間的相互關係及其密切影響,説明這些聯繫是人體生命活動、疾病機轉和診斷治療的重要依據,它體現了祖國醫學理論中的整體觀點”。經絡擔負著傳輸氣血、運作營衛、聯繫臟腑、濡養組織等重要作用;當機體發生異常變化時,經絡具有反映病候、傳導病邪的作用;在應用針灸或湯藥施治時,又有接受刺激和傳遞治療效應的作用。他指出,經絡除“點”、“線”相連之外,還應當從它隸屬範圍較大的“面”來理解。
論及養生之道,裘沛然認為,養生貴在“全神“,最重要的是養心。他根據長期的臨床觀察和體驗,他創造性地提出了養生“一花四葉湯”,一花,即指身體健康長壽之花;四葉,即一為豁達,二為瀟灑,三為寬容,四為厚道。
針對中醫藥學術的基本思想,他的觀點是,中醫學是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的綜合學科,其內涵是科學技術與中華文化的結合體;中醫學的精髓,就是傚法自然、研究自然,利用自然,探索人體生命規律,並創建相應的理論體系和防治疾病的原則和技術。
傳承學術 傳播文化
他教書育人,強調德才兼備;他建言獻策,為中醫發展鼓與呼;他著作等身,主編出版書籍42部
裘沛然1958年進入上海中醫學院,歷任針灸、經絡、內經、中醫基礎理論和各家學説諸教研室主任。其時,學院開創伊始,無現成教材,他就帶頭編寫各種教材以應教學急需。在短短的四年中主持編寫出了《針灸學概要》、《經絡學説》、《針灸學講義》、《刺灸法》、《腧穴學》、《針灸治療學》等6部針灸學著作。裘沛然數次受命衛生部參加和主持全國高等中醫院校統編教材編審工作,出色完成了10門教材的審改任務。他勤於著述,主編撰寫出版中醫論著42部。
在教學工作中他注重理論聯繫實際,重視啟髮式講課、形象教學和現場教學。他還創造性地制訂了中醫“三基”(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技能)訓練項目,以提高教學品質。曾獲衛生部領導和中醫界的贊同。適值“文革”肆虐,旋成劫灰。
他特別注意在教書中育人。他認為培養選拔人才的原則當然是德才兼備,而德是首位的,德比才更重要。他説,為醫者,首先必須是一個高尚品格的人:對師長要尊敬,對同道要謙遜、真誠、寬容,對後學諄諄誘導,熱情教誨,對病者一視同仁。
他終生研究儒家之學,並希望學生學習儒家經典.通過學習培養、提高道德品格和素質修養。他根據《禮記·中庸》“仁者人也”,提出了“以仁為本,以禮為節,以義為衡”的為人三大綱要。
進德以促修業,他自己也身體力行。過去帶教實習期間,他總是不論早晚,不避風雨,到府救治危重患者,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如今年逾九旬,仍在講臺上傳授醫學知識,在醫院內親自診療,在深夜挑燈修改學生論文。在2003年“非典”時期,他不避個人安危,為“疑似非典”的高熱患者診治。即使有時身體不適,病臥在床,仍堅持為患者把脈處方,令病家感動不已。
裘沛然還經常組織調查研究,對教學、科研及臨床醫療的改革提出積極建議,並多方加快呼籲中醫藥立法工作。同時,他還舉辦各種形式的學術講座,為培養優秀中醫藥人才,傾注大量心血。他提出的“中醫特色、時代氣息”八字中醫發展方向,在中醫界得到了廣泛認同。
作為全國首批名老中醫師承導師,裘沛然悉心培養,其學術繼承人王慶其目前已成長為“上海市名中醫”。2005年,上海中醫藥大學成立“裘沛然名師工作室”,開始系統整理裘沛然的學術思想和臨床經驗。2006年國家科技部批准“裘沛然學術思想和臨床經驗研究”正式確立為“十五”攻關課題,2008年“裘沛然治療喘咳病的臨床經驗運用研究”又確立為科技部“支撐”計劃課題。
責任編輯: 劉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