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賦能文化|科技助力煥新

數字賦能文化|科技助力煥新

 

“曼唐——藏醫藥精品唐卡展”即將在偽滿皇宮博物院開幕

要聞>

時間:  2024-05-14 11:40:12  |  來源:  中國網中網藝雲

0efb7d83c14e08657e2713e7dde512f7_auto-orient,1.jpg

2024年5月17日,由偽滿皇宮博物院、西藏博物館聯合主辦的曼唐——藏醫藥精品唐卡展即將在偽滿皇宮博物院博物館之眼藝術宮第3展廳開幕。該展覽是在東北地區的首次展出。

藏醫學是藏族先民在長期生産、生活中,汲取兄弟民族及周邊國家醫藥學的精髓,結合青藏高原獨有的自然條件和藥物資源,孕育出的一門理論與實踐並重的醫學體系,與中醫學等同為世界傳統醫學。它的起源和發展,與中原地區密不可分。

西元七至八世紀,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的入藏,不僅帶來了豐富的物資和先進文化,還將漢地的醫藥學知識與經驗帶入西藏。這些知識在西藏得到了廣泛傳播和應用,極大地豐富了藏醫學理論,使藏醫學得以博采多家之長,廣泛吸收和融合,為藏醫藥學的形成奠定了基礎。西元八世紀,藏醫先驅宇妥寧瑪·雲丹貢布編寫的《四部醫典》,標誌著藏醫學正式形成了完整的理論體系。西元十七世紀,第司·桑傑嘉措編撰《四部醫典》的註釋本《藍琉璃》,創建藥王山利眾醫學院,組織編繪了80幅藏醫彩色圖譜教學工具——曼唐,完善了藏醫學以圖施教的系統性教學方法。這些醫學瑰寶不僅傳承了藏醫學的智慧,也為各民族間的交往、交流、交融起到了積極作用。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藏醫學等西藏優秀傳統文化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保護和蓬勃發展。這不僅增強了中華文化自信,更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注入了強大的動力。

本次展覽精選的36幅唐卡,將帶領觀眾探索藏醫學的神秘與魅力。這不僅是藏醫學的展示,更是各民族文化交融的見證。


精美唐卡介紹:

4a0d8bf1a3cef9e294f721203a11b2c0.jpg

布畫人體生理和病理樹喻唐卡(18-19世紀)

此樹喻唐卡是通過樹的根、幹、枝、葉形象,介紹人體的生理功能和病理變化。左側生理樹榦上的葉片描繪了三因的15種分類、維持身體的7種物質和3種排泄物,一共25片樹葉。右側病理樹榦描繪了疾病的根源、發病的原因、途徑、部位,病變的具體位置、發病的規律與年齡、地區、季節變化的關係,疾病的結果與致病原因、疾病的轉化、歸類等九個分枝,共63片樹葉。整幅唐卡共88片樹葉。

e4149fb0152a3a1613d2d305297ae652.jpg

布畫診斷樹喻唐卡(18-19世紀

此樹喻唐卡中繪製的3個主幹分別代表望診、觸診、問診。望診樹榦有看舌和驗尿2個分枝,觸診樹榦有隆病、赤巴病和培根病的切脈3個分枝,問診樹榦有隆病、赤巴病和培根病的問診3個分枝。整幅唐卡共有8個分枝,38個樹葉。

1db332eb816feb6f427fc6c40fe32506.jpg

布畫治療原則樹喻唐卡(18-19世紀)

此樹喻唐卡中繪製的4根樹榦,分別代表日常飲食、行為起居、藥物和外治四種治療方法。第一根日常飲食樹榦分出六根枝條,描繪了治療隆、赤巴、培根3種疾病的食物和飲品;第二根行為起居樹榦,也按隆、赤巴、培根分為3個樹枝;第三根藥物樹榦,包括治療隆、赤巴、培根3種疾病的湯藥和丸劑、散劑等內容;第四根樹榦為外治方法。整幅唐卡共98片樹葉。

e54e3044c096c89794f376c04b790dc2.jpg

布畫人體的隱喻和測量唐卡(18-19世紀)

藏醫中的五臟為“心臟、肺、肝、脾和左右腎”,六腑為“胃、小腸、大腸、膽囊、膀胱、精囊/卵巢”。唐卡中把臟器比喻成生活中的各種活動和所需的用品,如心臟似國王、肺臟似內務大臣、肺小葉似王子、肝臟似王后、脾臟似王妃、腎臟似力士等,具有濃郁的藏族特色。

58e347b3c34901beb221da47f2c70d01.jpg

布畫日常飲食唐卡(18-19世紀)

凡是想要健康安居者一定要精於飲食的配比。藏醫認為飲食需要注意三點:一是飲食要益於保持身體隆、赤巴、培根三因的平衡,滋養身體元氣,增強體力;二要注意飲食中的禁忌,萬物相生相剋,搭配不合理就會中毒;三要適量飲食,性輕食物可吃飽,性重食物吃半飽。藏醫強調,胃的容積1/2留給食物,1/4給飲料,1/4是隆、赤巴、培根的運作空間。調理飲食、住宅舒適清潔、注意保暖、避免用心過度等都是養生。

據悉,本次展覽將將從5月17日至8月19日。

(本文圖片由偽滿皇宮博物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