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賦能文化|科技助力煥新

數字賦能文化|科技助力煥新

 

龍舞千年——廣西賓陽縣炮龍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藝述>

時間:  2024-02-22 10:12:15  |  來源:  新華網



在廣西賓陽縣炮龍文化廣場,人們在炮龍節上舞炮龍(2024年2月20日攝)。



在廣西賓陽縣炮龍文化廣場,人們在炮龍節上舞炮龍(2024年2月20日攝)。



在廣西賓陽縣文化廣場,人們在炮龍比賽中舞龍(2016年2月16日攝)。



在廣西賓陽縣賓州鎮三聯街,炮龍扎制藝人鄒玉特在扎制炮龍(2024年1月16日攝)。



在廣西賓陽縣賓州鎮三聯街,炮龍扎制藝人鄒玉特在扎制炮龍(2024年1月16日攝)。



在廣西賓陽縣職業技術學校,炮龍扎制藝人鄒玉特(前排左三)在教學生扎制炮龍(2017年1月5日攝)。



在廣西賓陽縣文化廣場,人們在炮龍比賽中舞龍(2016年2月16日攝)。



在廣西賓陽縣賓州鎮,炮龍扎制藝人鄒玉特在裝飾炮龍(2016年2月16日攝)。

2月20日晚,廣西南寧市賓陽縣舉行2024年炮龍節百龍舞賓州活動,超過100條炮龍在震耳欲聾的鞭炮聲、鑼鼓聲和歡呼聲中起舞。

賓陽縣被譽為“中國炮龍之鄉”。賓陽炮龍節是當地漢、壯民族文化融合的民間節慶,至今已有千年曆史,2008年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炮龍的材料主要是竹片和紙張。龍頭和龍尾由竹篾扎制,用砂紙裝裱。龍身由麻繩串聯,以龍布裝飾。短的龍身有7節,長的有11節,全長30米至40米不等。

目前,賓陽縣有炮龍扎制藝人近20人。扎制炮龍是一個耗費大量時間和精力的手工活,僅龍頭就有1000多個捆綁點,一條炮龍往往需要多人合作半個月才能完成扎制。代代師傳,薪火不斷,炮龍已是賓陽縣一張“舞動”國內外的文化名片。

新華社記者陸波岸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