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賦能文化|科技助力煥新

數字賦能文化|科技助力煥新

 

AI賦能健康管理

數字空間>

時間:  2024-01-22 14:34:57  |  來源:  經濟日報

“30多歲的我們就像在完成一場抵抗重力的飛行,一邊是事業,一邊是家庭,根本就沒有想到正值青壯年的我會患上腦膜瘤。”從事法律工作的陳清至今回憶起自己的確診經歷仍心有餘悸,年初的一次“眼睛檢查”,竟幫她及時發現了腦瘤。“當時眼睛出現了一些短暫的雙影、模糊症狀,以為是用眼過度。我在體檢中心選擇了包含視網膜人工智慧健康評估的體檢套餐,體檢結果出來後,立刻接到了工作人員的電話提醒,被告知存在‘視乳頭水腫的現象’,建議進一步就醫。”在工作人員的建議下,陳清在三甲醫院做了腦部CT等檢查後被預判為腦膜瘤。

像陳清這樣通過視網膜異常發現重大疾病風險的患者並不是個例。2018年7月至2023年6月的5年中,愛康體檢集團聯合視網膜影像人工智慧研發企業鷹瞳科技共計發現17845人次眼底重大陽性的體檢者,其中視神經類重大陽性就有950例。這些患者需要立即到醫院確診或排除可能引起嚴重視力損傷的病變,否則可能造成不可逆的視力損傷。

“目前,陳清經過及時手術和干預,視乳頭水腫的症狀已經消退,兩隻眼睛也恢復了正常,這説明術後效果非常好。”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院副院長魏文斌在對比陳清的檢查報告時介紹,眼睛視網膜是我們人體中唯一能夠直接看見血管神經的組織,腦部、心臟、腎臟……幾乎所有人體系統在眼睛上都能找到對應的關係,眼底影像可以做全身健康的守護神。

“我們主要用生成式人工智慧來預測一個人每天視網膜血管和神經的發展變化,並生成圖像,從而幫助用戶提前發現健康風險,及早干預。”鷹瞳科技創始人張大磊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眼底理論上可以觀測到200多種常見慢病,作為疾病早篩手段價值巨大,並且更有機會通過各種場景進行普及。因此,鷹瞳科技在國家政策的支援下,在AI視網膜影像領域精耕細作,如今已成為一家擁有先進技術平臺的人工智慧醫療器械公司。

“近年來,隨著醫療AI産品的註冊審批流程不斷加快,國家相關數據庫的建設、行業標準等逐步完善,行業整體發展在不斷提速。”張大磊説,2021年,鷹瞳有幸作為第一家醫療AI公司在港交所成功上市;2022年獲評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也是獲得這個榮譽的首批醫療AI公司之一。“截至2023年上半年,我們的視網膜影像AI産品已經在800多家醫院、500多家基層醫療機構、200家體檢中心、1200多家視光中心、90多家保險公司、700多家藥店應用,服務用戶近2000萬人次。”

“人工智慧技術在推動醫療健康事業高品質發展方面正在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未來,AI賦能醫療將表現得更加精彩。”張大磊認為,醫療AI企業應抓住機遇,不斷通過科技創新,提升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下一步,鷹瞳科技將繼續加大産品研發投入,研發出更多符合臨床價值的醫療AI産品,探索多維度的商業化落地模式。“醫療AI在基層的應用能發揮出它最大的價值。未來兩年我們有信心把産品技術進一步下沉基層,解決大量未獲滿足的市場需求。”張大磊説。(記者吳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