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賦能文化|科技助力煥新

數字賦能文化|科技助力煥新

 

發力新興産業 開闢産業新賽道

數字空間>

時間:  2024-01-10 09:32:25  |  來源:  經濟參考報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産業體系建設”,提出“打造生物製造、商業航太、低空經濟等若干戰略性新興産業,開闢量子、生命科學等未來産業新賽道,廣泛應用數智技術、綠色技術,加快傳統産業轉型升級”。那麼,提出發力新興産業、開闢産業新賽道,有何重要意義,釋放了怎樣的政策信號?

應對産業變革須提升自主創新能力

按照康得拉季耶夫長波週期結合技術經濟範式轉換特徵判斷,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已經進入第六次技術革命浪潮下技術經濟範式的導入期爆發階段。發達國家已經開始謀劃新的産業調整方向,重點佈局數字、新能源、電子和基礎設施等戰略性新興産業,推動全球範圍內的産業鏈、供應鏈、價值鏈的改造與重組。為應對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提升國際競爭能力,促進經濟高品質發展,應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産業體系,提升自主創新能力。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産業體系建設,發力新興産業、開闢産業新賽道,就是適應創新驅動、數字賦能、低碳綠色的時代要求。通過創新驅動發展,實現創新要素、創新主體、創新環節之間的有效銜接,催生新業態、新模式、新産品,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産業結構,提高産業體系整體效能;通過數字賦能,促進大數據、雲計算和人工智慧的使用,促進開放型知識的共用和創造,優化知識資源、資訊資源配置,提升新質生産力發展;通過低碳綠色發展,維持生態平衡、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積極發展新能源産業、節能環保産業,打造高效生態産業集群,通過技術創新改造傳統高耗能産業,促進産業綠色化轉型,實現經濟高品質發展。

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産業體系建設、發力新興産業、開闢産業新賽道的核心要義在於解決産業升級的問題。我國某些産業上仍存在大而不強的問題,其原因在於部分産品仍處於全球價值鏈的低端,核心技術、關鍵技術不在自己手中,品牌優勢也不突出,由此産生高産值、低收益的問題。要改變這種狀況,在産業發展上必須走創新驅動、數字賦能、低碳綠色之路,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産業體系建設,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突破“卡脖子”技術瓶頸,克服高端製造業的技術短板,增強先進製造業的核心競爭力,從而實現産業間升級,從附加值低向附加值高的産業轉型;實現生産要素層級的提升,促進人力、技術等後天資本的積累;實現需求結構的轉變,促進消費升級;實現從低附加值環節向高附加值環節移動,促進企業價值鏈的攀升;實現從關注有形的生産要素到關注無形的支援性服務的轉變,促進企業經營方式的轉變;實現向國際品質水準的跨越,促進現代化産業體系建設。

我國新産業發展成效與短板

近年來,我國在新興産業發展上取得了顯著成效,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新經濟佔比顯著上升。以北京為例,抓住戰略性新興産業先機,加快發展高精尖産業,不斷提升聚焦未來資訊、未來健康、未來製造、未來能源、未來材料、未來空間等領域。2023年上半年,北京市新經濟佔全市地區生産總值的比重已達38.5%。

二是戰略性新興産業驅動增長,未來産業引領新發展。以深圳為例,2022年出臺《關於發展壯大戰略性新興産業集群和培育發展未來産業的意見》,重點發展以先進製造業為主體的20個戰略性新興産業集群,前瞻佈局8大未來産業。2023年前三季度,深圳戰略性新興産業增加值達10393.39億元,增長8.3%,佔GDP比重從2019年的37.7%、2022年的41.1%,進一步提升至42.5%,有力地促進了新增長。

三是推動傳統産業轉型升級。隨著新技術的廣泛應用,廣泛應用數智技術、綠色技術,推動經濟結構的升級和産業的轉型。以中國汽車行業為例,中國電動車和智慧車在全球形成較強競爭力,中國汽車企業加大研發投資,推動企業提高技術創新投資,提高生産率,推動傳統産業的轉型升級。

與此同時,也要看到,我國新興産業發展仍然存在短板和不足,産業鏈、供應鏈、價值鏈的現代化水準還不高,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一是自主創新能力與發達國家先進水準還存在一定差距。儘管戰略性新興産業産值不斷增加,但自主創新能力亟須提升,研發創新還不足;二是高端人才仍顯不足。從事高技術産業的人員近年數量增加較多,但掌握尖端技術的人才十分短缺;三是一些戰略性新興産業仍處於全球價值鏈的中低端;四是核心專利存在短板。雖然我國專利數量可觀,但大部分企業專利主要是外觀專利,高技術專利較少。尤其是核心領域專利明顯不足;五是市場潛力挖掘不夠。許多産業應大力挖掘市場潛力,使産業的技術先進性與市場成熟度相匹配;六是一部分科研成果落地性不強,産學研用結合不足。近年來戰略性新興産業的科研成果雖然增加,但品質不高,實用性低下,一定程度阻礙了産業的高端化發展。

激發更優“數據生産力”發展新興産業

第一,大力促進開放創新。在數字經濟時代,合作不是一個線性關係而是多個合作夥伴同時合作的過程,是共同提高國際化視野、彼此互鑒、共同創造的過程。通過開放式創新,輔以區塊鏈、人工智慧等資訊技術的加成,匯聚全球的力量,利用各方的力量推動現代化産業體系發展。這就要求不僅要重視國內區域之間的創新合作,而且更要注重國際間的交流合作。

第二,加快顛覆式創新。為加速形成新質生産力,加速戰略性新興産業、未來産業的發展和傳統産業升級轉型,應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為顛覆式創新技術應用提供良好條件。新型基礎設施是企業利用先進前沿技術實現跨越式升級發展的基礎條件。新基礎設施的新穎之處在於有潛力與經濟和社會中的各個行業以及生産和生活的各個方面相結合,能夠利用新技術促進傳統産業數字化、智慧化轉型,賦能應用於多樣化的領域,促進多種技術、産品和行業的協同。要積極促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堅持創新驅動新型基礎設施的發展,緊緊地把握重點領域科技發展的新動向。

第三,全面激發更優“數據生産力”。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科技創新、綠色轉型、普惠小微、數字經濟等方面的支援力度”。現階段我國數字經濟規模已穩居世界第二,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引擎之一;但我國數字經濟發展仍面臨一些挑戰。在創新發展上,部分核心技術研發仍存在突破空間,網際網路、人工智慧等的算力水準需要提高;在協調發展中,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還不夠,數字經濟對農業的賦能需加強,産業數字化的作用有待增強;在綠色發展中,數據資源存儲、計算和應用需求大幅提升,數據中心升級換代淘汰的老舊設備也亟須規範化處理,避免環境污染,綠色化轉型迫在眉睫;在開放發展中,還存在數據資源分配不均衡的問題,這種失衡會妨礙國內統一大市場的總體進程,不利於經濟內外迴圈有序運作;在共用發展中,還需加快彌合城鄉數字鴻溝,統籌推進數字鄉村建設。問題就是機會。通過解決問題,全面激發更優“數據生産力”,推動數字技術創新在各産業領域的滲透、覆蓋和應用,有力促進産業數字化轉型,加快新興産業發展,以科技創新引領我國現代化産業體系建設。

(賈品榮作者係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高品質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