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賦能文化|科技助力煥新

數字賦能文化|科技助力煥新

 

讓公共圖書館擁有多種“打開方式”

藝趣>

時間:  2023-12-14 14:10:40  |  來源:  光明日報

在不久前召開的2023年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烏鎮峰會上,國家圖書館的“中華古籍資源庫”入選了2023年“攜手構建網路空間命運共同體精品案例”,令人眼前一亮。有記者深入了解“中華古籍資源庫”的使用和建設情況,發現線上檢索閱覽古籍,體驗極佳,且數字資源非常豐富,“該庫已擁有書籍影像資料逾2640萬頁”。可以説,在世界網際網路大會上的亮相,讓更多人看到了不一樣的公共圖書館,也讓人們意識到,原來圖書館還有這樣的“打開方式”。

今年,圖書館上過好幾次熱門新聞。年中,有媒體盤點國家圖書館“火成了網紅打卡地”,四層閱覽室幾乎每天滿員,有網友説,“去別的地方是消費,在國圖是免費獲得”。11月初,有媒體以《2本899元,古籍複製費為啥這麼高》為題,聚焦了古籍複製價格的話題。

也許,將這些關於圖書館的新聞串聯在一起看,我們才能更加了解圖書館的功能。

現代圖書館誕生在中華大地上的一百多年,也是公共機構存藏古籍的一百多年。如今,許多人將公共圖書館視為圖書借閱室,甚至自習室,而實際上,圖書館同博物館、美術館一樣,有文物存藏和展示展覽的功能。因為古籍不僅是可供人們閱讀研究的文獻,還是必須收藏保護的文物。有報道提出“古籍的原作者已經去世超過50年,這些古籍的版權屬於公共領域”。其實,將古籍等同於一些當代文獻,視為普通的“公版書”,正是忽視了古籍的文物屬性。人們常説的“一頁宋版一兩金”,指的就是珍貴的宋版書。紙壽千年,絹壽八百,古籍的修復、存藏、複製,每個環節都是頗具難度的“技術活”。目前,學界公認的解決古籍“藏”與“用”矛盾的重要方式,就是古籍數字化。近些年,“中華古籍資源庫”舉全國各地收藏單位與個人之力,不斷“上新”,共發佈了古籍影像資源超10.3萬部(件)。古籍數字化是文明傳承的必由之路,更是需要徐徐圖之的文化工程,需要全社會賦之信心、細心和耐心。

其實,公共圖書館還有更多“打開方式”。例如,許多圖書館都開設了少兒閱覽室,提供專業的少兒閱讀指導,推薦優秀童書;首都圖書館的電子資源開放“館外閱覽”,在家就可免費使用大量數據庫;僅今年一年,國圖就上線了10萬冊電子書,可免費線上閱覽,讀者還可以免費線上觀看權威學者的講座課程……在知識付費大熱的今天,公共文化機構裏還有很多免費的優質文化資源,等待著人們去關注和使用。

公共圖書館是文獻存藏機構,免費的圖書閱覽室和自習室,還可以是電子資源庫和線上課堂……當圖書館“火成了網紅打卡地”,一定會有更多讀者“解鎖”圖書館豐富多樣的公共文化服務。我們也期待,公共文化服務將進一步優質化、均等化,為建設全民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學習型大國,提供更多公共文化基礎設施。(作者:陳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