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中國政務 > 地方政務 > 北京市 > 

夜北京“變臉”——深夜食堂如何撬動夜消費升級?

發佈時間: 2019-07-19 | 來源: 北京日報 | 作者:  | 責任編輯: 胡俊

來源標題:夜北京“變臉”

夜深了,廣渠路輔路大郊亭一帶依然擁堵,穿著時髦的年輕人在“車龍”中尋找著回家的網約車。以往冷清的便利店裏,甚至出現了顧客排隊結賬的場面。

東南四環的夜,正隨著合生匯開設深夜食堂而悄然改變。

受到氣候等原因的影響,北京頻頻被外界詬病“沒有夜生活”;但另一面則是深夜裏簋街“一餐難求”,加班族靠街邊小攤果腹。今夏,各大商業地標跨出前所未有的一步,紛紛延長營業時間,合生匯這樣的深夜食堂如雨後春筍般興起。然而,被寄予厚望的深夜食堂還只能是北京升級夜間消費的敲門磚,更多業態、服務、配套也亟待“點亮”。

大悅城再潮不及深夜一碗麵

南方遊客到北京,最不習慣晚上10點後大街小巷就一片冷清;就像北京人到南方,總會感嘆一家小麵館也能營業到半夜12點。

北京人難道沒有夜間消費的需求?匯聚大批年輕人的朝陽合生匯可以回答這個問題。5月份以來,合生匯的深夜食堂升級,200多家店舖加入進來。

雖然合生匯定的營業時間是到晚上12點,但“李嘉嘉串串鮮”送走最後一撥客人時,已到淩晨一點多。如果是週末,淩晨三四點鐘打烊都是常事。“有客人晚上會專門打電話來問,‘40分鐘後到店還有吃的嗎?’”一麻一辣店長申曉飛説,經常會有客人開著車從十幾公里外趕來吃夜宵。

夜間消費的需求,北京歷來就有,而且極為旺盛。

“再潮的大悅城,也不如老張在深夜給我煮碗麵!”晚上12點半,朝陽大悅城暗了、靜了,旁邊的老張拉麵卻爆滿。吃麵的年輕人説,即使是淩晨一兩點來,也得排隊等十幾分鐘。東五環青年路一帶是北京傳媒、影視工作者聚集地之一,這些總是半夜收工的人,讓老張拉麵火爆異常,但也折射出深夜餐飲的缺口。

深夜裏缺少的不是需求,而是有效的供給。近來,京城多個商業地標通過深夜食堂延長營業時間,也收穫了不錯的成績單。市商務局數據顯示,中糧祥雲小鎮自5月推深夜食街以來,累計銷售2億元、同比提升11.9%,累計客流281.6萬人次、同比提升22.3%,其中晚9點後更同比提升71.1%;合生匯深夜食堂6月總銷售額達到4073萬元,同比增長42%,客流281萬人次、同比增長39%。

文化融入夜經濟潛力待挖掘

最近,“李嘉嘉串串鮮”的負責人正忙著跟合生匯樓上的電影院談廣告位,目標鎖定夜場觀影人群。“只靠深夜食堂,還撐不起夜間消費。”

此前,他就發現如果靠近三里屯的門店營業額突然大增,當晚工體肯定有演唱會和球賽。

深夜的東南四環,合生匯在周邊居民樓、寫字樓、商場一片黯淡的映襯下,顯得有些“孤獨”。好在合生匯體量夠大,容得下營業到淩晨兩點的喜劇現場、寰映影城和營業到淩晨6點的星聚會KTV,而不僅僅是只有深夜食堂這“一碗飯”。

“深夜食堂還只是夜間消費的第一階段。”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校長助理、中國文化和旅遊産業研究院院長鄒統釬説,夜間消費應當融合文化、體育等産品,豐富業態。廣州的夜遊博物館、上海的“動物園奇妙夜”以及不久前火爆的故宮燈會,都是將過去夜晚無人光顧的文化場所開發成夜間活躍的娛樂區域,挖掘出潛在的消費人群。

但作為全國文化中心,高品質演出、高等級博物館、藝術館密集的北京,文化消費與夜經濟融合的巨大潛力尚待挖掘。

臨近晚上10點,國家大劇院散場的客流熙熙攘攘,地鐵通道裏寸步難行;不著急回家的人們三五成群在大門口合影、閒聊,卻幾乎沒有人溜達著奔前門商圈而去;而前門大街絕大部分店舖,9點半就已歇業,也拒絕了少數想來消磨時間的人。而且,大劇院南側的出入口,至今未向普通觀眾開放,更人為切斷了大劇院客流與前門商業區的消費通道。“看完演出餓肚子”,成為大劇院常客們的共同感受。

“除了氣候原因,制約北京夜間經濟發展的更在於業態的品質和豐富性。”鄒統釬分析,北京夜間經濟還局限于餐飲、購物、燈光秀,高品質的文化、體育、競技、表演等産品亟待開發和行銷創新。

幾天前發佈的《北京市關於進一步繁榮夜間經濟促進消費增長的措施》中,在餐飲、商業之外,也著重提到要促進夜間的文化、體育賽事、旅遊等活動。

交通痛點須多渠道緩解

夜深了,比合生匯位置更好的西單則如同另一個世界,靜到讓人懷疑這裡白天的繁華。商場外閒逛的人大多是保安,只有剛剛進軍深夜食堂的華威商場閃著亮光,但客流卻一直不太高。大悅城、君太百貨、漢光百貨先一步打烊,客流並未引到華威來。

晚上10點以後,西單過街天橋甚至連扶梯都關了。在深夜食堂吃鹹了,連買瓶水的地方都很難找到。

如今蛻變成京城夜間一塊金字招牌的三里屯太古裏,也曾遭遇這樣的窘境。多年前,星巴克想在三里屯開一家24小時營業店,不料因客流等多方原因無法實現。伴隨著三里屯夜經濟的興起,這家店如今越開越晚,晚上10點後顧客還得排著長隊買咖啡。

夜間消費氛圍的養成,需要多業態共同培育。三里屯太古裏相關負責人説,大量吸引年輕人的潮店、酒吧、影院都在延長營業時間,彼此互動和疊加出了如今的三里屯。在服務細節上,太古裏還特意延長洗手間時間,最晚可延至淩晨兩點,扶梯、照明等也會配合。

對大批消費者和服務者來説,夜間消費的培育更需要城市公共服務支撐。

“再不走就沒地鐵了!”如果熬到11點華威打烊,會看到西單步行街小跑著趕地鐵的人們。這是西單等有意打造夜經濟的商圈正面臨的障礙。

幾天前,市交通委披露,通過地鐵1號線、2號線延長運營時間等措施來支撐夜經濟發展。但公共交通在夜間依舊存在痛點。比如,一位住來廣營的市民晚上11點離開華威,步行10分鐘進西單地鐵站還可以坐上1號線,但在大望路站換乘14號線時,已經趕不上14號線的末班車了。而夜間公交數量和線路太少,深夜搭乘公交回家時間更漫長。

也有專家建議,應更多通過定制公交方式解決深夜交通難題。

華熙LIVE面臨的一個棘手問題則是停車難。“雖然坐擁北京最大的單體停車場,但如果趕上演唱會和球賽,來消費的顧客就得在周邊幾公里外找車位。”華熙LIVE負責人説。

今夏,越來越多商業地標選擇在深夜“亮燈”,叩響北京升級夜間消費的大門。但對於一座適應了“朝而往暮而歸”的城市來説,塑造更有活力、配套完善的夜間消費氛圍還有很長一段路要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