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我愛這片藍色的國土】在工廠裏建濕地 江門構築生態與經濟“綠色發展”

發佈時間: 2019-07-18 | 來源: 金羊網 | 作者: 林潤棟 | 責任編輯: 胡俊

金羊網訊 記者林潤棟報道:在工廠裏建濕地,在濕地上建公園……7月17日,“我愛這片藍色的國土”網路主題活動採訪來到江門,了解這座擁有豐富海域與生物資源的海洋城市在推動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生態與經濟協調發展的措施與成果。

濕地上建公園 開發與保護並重

江門擁有414.8公里的大陸海岸線,全市領海基線以內海域面積2886平方公里,有著豐富的自然資源與海洋資源。圍繞著這些資源,江門在大力開發濱海旅遊的同時,也通過規劃建設濕地公園等多種方式,推動了生態與經濟相互協調的“綠色發展。”

image.png

風光旖旎的那琴半島地質海洋公園 金羊網記者 林潤棟 攝

位於江門臺山北陡鎮南部海灣的那琴半島地質海洋公園,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重要驛站。如今,這裡已經成為集遊覽觀光、健身娛樂、商務會議、培訓活動、婚慶婚攝等多景觀、多功能于一體的旅遊度假樂園。同時,該海域也是有著“海上熊貓”之稱的中華白海豚自然保護區。“為了保護中華白海豚,我們將海上娛樂項目大會重新評估。”那琴半島地址公園銷售總監吳福享介紹,在公園的開發建設的過程中,以保護生態優先。“這裡的一草一木,幾乎都按原樣保留下來。”

image.png

那琴半島地質海洋公園同時也是拍婚紗照的“聖地”金羊網記者 林潤棟 攝

而對於已有的濕地,江門也秉持著科學保護和合理開發的原則,在濕地上建設公園。比如位於臺山西南部深井鎮小江碼頭附近的一片紅樹林,就被規劃為海灣紅樹林國家濕地公園,以對紅樹林濕地進行保護和保育。通過紅樹林植被恢復工程、棲息地保護與恢復工程等,促進濕地生態系統的恢復與演替,重新構建穩定的紅樹林濕地生態系統。此外,還規劃設立濕地宣教展示區、濕地合理利用區、管理服務區等,借此將濕地公園打造成集紅樹林濕地保護、科學考察、海灣觀光、科普教育、生態旅遊于一體的濕地公園。

工廠裏建濕地 企業與環境共發展

製造醬料,人們腦海浮現的往往是小作坊,似乎與綠色環保沒半點關係。但在江門新會的李錦記生産基地,就是這番與眾不同的景象:這裡湖光瀲艷,綠樹成蔭,甚至還有“濕地公園”。實際上,這片即將竣工的濕地公園,既是李錦記為員工打造的休息空間,也是其對生産污水進行深度處理的“工廠”。據相關負責人介紹,李錦記生産基地內的濕地公園由人工濕地與景觀公園兩大部分組成。人工濕地通過選擇特定的植物,利用自然生態系統高效凈化污水,使處理後的生産污水變得清澈明亮,水質指標達到國家及地方制定的相關標準。景觀公園則種植與李錦記産品相關的農作物,如黃豆、辣椒等。李錦記生産基地濕地公園的建成,將促進周邊生態環境的發展。

image.png

李錦記新會濕地公園規劃圖 李錦記供圖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作為企業我們有責任參與到環境治理中來。”李錦記中國企業事務總監賴潔珊向記者表示,李錦記以可持續發展作為企業的長遠發展戰略,積極打造“國家綠色工廠”,推出了“環保3R”——減少使用、物盡其用、迴圈再造。“2008年我們一個普通産品玻璃瓶重320克,到2018年降至238克,十年間減省的玻璃用量可建153個羅浮宮金字塔。”據李錦記工作人員介紹,在産品包裝紙箱設計方面,經過李錦記團隊的不斷優化,重量減輕約10%,每年能減少205噸紙箱原料使用。

image.png

李錦記新會生産基地採用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 李錦記供圖

此外,李錦記還啟動了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項目,每年可節約約1312噸標準煤,減少3448噸二氧化碳的排放,並且産生的電能除了滿足廠房供應外,還將剩餘電量供應公共電網。在生産廠房內,還設有地源熱泵系統,系統啟用後能節省能源消耗達69%。此外,李錦記還進一步升級中水回用系統,將污水進行處理並迴圈用於碼頭貨櫃堆場降溫,高效合理利用水資源。依靠各種各樣新能源項目,李錦記從源頭上進行節能減排,實現了企業與環境的和諧發展。

image.png

李錦記新會的地源熱泵系統 李錦記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