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中山7月17日消息(記者王啟慧)“歷經十年自主創新,我們先後推出了5兆瓦至12兆瓦全球最大、技術最先進、擁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的抗颱風型大型海上風電機組,一舉佔領世界海上風電制高點。”在“我愛這片藍色的國土”網路主題活動的採訪中,明陽集團黨委書記王金髮向記者介紹,風能作為我國極具開發潛力的清潔能源,儲量豐富、分佈廣泛且經濟效益好,對於我國能源生産和消費革命具有重大意義。
工作人員在操控板面前作業。(央廣網記者王啟慧/攝)
在全球清潔能源發展、全面低碳轉型的今天,世界各國不斷尋求低成本清潔能源替代方案。海上風電是全球趨勢,但受制于抗颱風重大技術這一世界性難題。中國東南沿海特別是廣東沿海,颱風頻繁,一些歐洲風電專家曾認定要攻克這一世界性技術難題,堪比新能源領域的“登月工程”。但隨著明陽自主創新研發的抗颱風型大型海上風電機組的誕生,明陽一舉佔領世界海上風電制高點,變“不可能”為“可能”,使海上風電禁區在中國人手裏變成了極具規模開發價值的巨大富礦。
目前,明陽手握全球第一的海上風機訂單量,在全球海上風電創新排名中位列第一。海上風電是廣東省中山市近些年來重點推進的海洋新興産業。截至2017年底,我國風電累計裝機容量達到1.88億千瓦,僅佔可利用風能的7.52%左右,開發潛力巨大。“明陽的業務涵蓋風能、太陽能産業,致力於能源的綠色、普惠和智慧化。”談到未來,王金髮對記者説,明陽的目標就是推動廣東經濟高品質發展下的能源結構轉型,推出佔領全球制高點的工程技術、裝備技術、海上工程技術,打造高端海上風電裝備及海上工程裝備萬億級、世界級産業集群。
廠房內,工作人員正在進行核對。(央廣網記者王啟慧/攝)
王金髮的雄心來自於對自主創新實力的自信,也來自於國家對海洋産業和清潔能源的政策支援。“風電作為重要的可再生能源、非化石能源,對於我國能源生産和消費革命具有重大意義,將在未來較長時間內持續獲得産業政策的支援。”從去年起,廣東提出大力發展海上風電等六大海洋産業。在政策引領下,産業開始加速發展。在中山海上風電工作會之後,中山的海上風電項目核準進入了快車道。目前,中山已形成了以明陽為龍頭的幾十家上下游配套企業。
我國計劃2030年單位國內生産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至65%,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0%左右。據介紹,5MW以上大型海上風力發電機組作為重要的能源裝備,在國家産業重點支援下,在廣東等沿海省份大力提高能源自給自足率和清潔能源佔比的過程中將獲得大跨步發展。
工人在液化站前裁剪標簽。(央廣網記者王啟慧/攝)
新能源惠及底層、貧困家庭。2016年,在廣東始興縣一個小山村,明陽建設“光伏發電扶貧示範項目”並網發電,總裝機容量25.8kWp,年均發電量約3萬度,按照25年的全壽命設計,可帶來70余萬元的發電收入,幫助近30個貧困農民家庭實現長久脫貧,並改變他們燃柴燃煤生活方式,進入低碳家庭。據記者了解,明陽正計劃在“一帶一路”沿線複製推廣此模式,使底層貧困家庭也能分享到新能源帶來的普惠。
不止中山,放眼廣東,截至去年底,在粵海上風電産業開發與服務企業超100家,全省淺水區新核準風電項目裝機容量873萬千瓦,淺水區並網、在建、核準總規模達1035萬千瓦。海上風電産業將為粵港澳大灣區打造世界一流綠色灣區,併為城市群建設提供綠色能源和環境支撐,構建出廣東海上高端裝備産業集群和海洋經濟的世界級技術創新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