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中國學者在聯合國介紹教育扶貧70年成就

發佈時間: 2019-07-03 | 來源: 新華社 | 作者: 劉曲 | 責任編輯: 胡俊

新華社日內瓦6月25日電(記者 劉曲)中國人權研究會代表團25日在日內瓦召開的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第41次會議期間舉行邊會,介紹新中國成立70年來通過大力發展基礎教育、職業教育及高等教育,在教育扶貧上取得的主要成就和有益經驗。

中國人權研究會副秘書長王林霞表示,新中國成立70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實現了7.4億貧困人口脫貧,佔同期全球減貧人口總數的70%以上,被世界銀行稱讚為“迄今人類歷史上最快速度的大規模減貧”,是對世界人權事業的重大貢獻。

中國西南政法大學人權研究院尚海明博士介紹説,在眾多減貧舉措中,教育扶貧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根本性手段和重要方式,中國在教育扶貧過程中積累了眾多有益經驗。

他説,中國的基礎教育扶貧策略以“掃盲”和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為主。1949年至2010年,全國人口從5.4億增長到13.4億,但文盲人口從4.32億減少到0.55億,這極大提高了民眾的脫貧能力。另外,截至2018年,小學學齡兒童凈入學率達99.91%,中國義務教育普及程度已達到世界高收入國家的平均水準。

此外,中國還通過幫扶貧困家庭子女接受職業教育與幫扶農民工接受職業教育培訓的方式,提高貧困人口脫貧能力。讓貧困家庭、貧困對象擁有一技之長,已經成為貧困家庭解決基本生存問題的重要路徑。

在高等教育方面,中國制定了一系列的獎學金、助學金、勤工助學、助學貸款、特困生補助等配套政策。從2012年起,所有中央部屬高校安排專門計劃,面向832個貧困縣累計招生37萬人,有效提高了貧困地區學生就讀高水準大學的機會。

尚海明説,消除貧困是當今世界面臨的最大挑戰。70年來,中國走出了一條有自身特色的扶貧之路,中國也願意與各國分享在反貧困領域的經驗,共同建設一個沒有貧困的美好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