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本站專題 > 浙江有禮 > 浙風十禮 > 親有禮 新聞詳情
帶娃異地求醫的他們有了暫時的“家”:謝謝,讓我們喘口氣
發佈時間 | 2023-12-14 10:57:30    

   “一菜一湯,孩子吃得飽。”從江西贛州來杭州求醫的吳大姐從廚房裏端出一盤玉米炒肉,轉身進房替10歲女兒成成套上大花棉鞋,扶她到餐桌前。

  同處一個屋檐下,陜西安康的李阿姨看著成成有點羨慕:“我孫女還有點感染,2歲孩子化療頭髮掉沒了,你孩子頭髮真黑真多。”

  在浙江大學醫學院兒童醫院護佑童馨·鄰安小家內,四個異鄉來給孩子治病的家庭組成了暫時的“住房搭子”,同吃同住,費用全免。每個家庭擁有獨立的房間,家長可在公共廚房烹飪菜肴,方便照顧他們病中的孩子。

  這是浙大兒院針對異地就醫的困難家庭推出的一項溫暖舉措,患者家屬申請批准後,可免費入住距離醫院5分鐘腳程的小區7-14天。

  第一批入住的家庭已經感受到杭州給的溫暖:樓下買菜樓上做飯,送飯去醫院5分鐘,“室友”們彼此支撐,相互鼓勁。

  12月13日,大降溫來臨前,潮新聞記者走進位於濱江長河街道錢潮建業社區的護佑童馨·鄰安小家。

  是病友也是“室友”

  吳大姐賴先生一家住在護佑童馨·鄰安小家已一週。

  他們帶著10歲女兒成成從江西來浙江大學醫學院兒童醫院濱江園區看病,之前兩夫妻將就在醫院的陪護椅上,“晚上兩口子輪流睡”。

  這種睡法不舒服,但省錢。

  在醫院陪護女兒的日子裏,賴先生和吳大姐晚上陪護,白天焦慮,孩子盆腔內腫瘤手術後,流組織液,斷斷續續十多天,傷口仍未長好。

  聊天中,賴先生眉頭一直緊鎖。

  坐在旁邊的李阿姨安慰他,“你女兒快好了,她能吃得下飯,我孫女啥都吃不下。”

  成成進入病後護理階段,李阿姨兩歲的孫女還處於抗擊病魔的關鍵期。

  李阿姨同樣入住小家快一週,但她才知道賴先生姓賴。“我們不是不聊天,每天開口閉口都是孩子的病情,都忘記問彼此姓名了。”

  孫女在浙大兒院做化療,兒媳婦在醫院陪護,李阿姨負責餐點送飯。

  每每看一次術後護理中的成成,李阿姨心情都會好一點:“總覺得獲得一些信心。他們能好,我們家孩子一定也能行。”

  社區裏挖出來的“鄰安小家”

  住進這個小家前,李阿姨在杭州租過房子。

  “我來杭州三個月了,聽人介紹租的房子,離醫院太遠,坐車過來要半個小時。”為了省事,李阿姨送飯後會直接歇在醫院。

  “以前送次飯很累的,現在不一樣了,住小家,送飯過去五分鐘。”李阿姨説,有時候身體撐不住了,還能回小家歇一歇。

  小家分為四個房間,一個公共廚房,2個衛生間,客廳裏放著冰箱、餐桌必需品,房間內床、桌、櫥櫃一應俱全,陽臺升降晾衣桿能晾曬日常衣物,樓下是生活超市、國慷大藥房、健身房,大門口懸挂了護佑童馨·鄰安小家標識,電梯裏是社區老年食堂開業通知。

  “人很多,味道也不錯。”李阿姨曾去吃過幾次。

  這一切讓她都很感激。

  在公共廚房做飯的吳大姐不怎麼説話,同樣不掩飾住進小家的開心。

  她正給女兒做玉米炒肉。

  “樓下就是菜場,我早上下去買的菜,中午給孩子做一菜一湯。成成胃口好,一菜一湯全吃得完。”

  吳大姐説,有個地方可以短暫住上這麼一兩周,對於他們這樣的家庭已經是很感激了。“我老公剛帶著成成去社區醫院做了血常規。走過去一點點路,還不用排隊。”

  “‘護佑童馨•鄰安項目’,就是想讓異地來杭看病的家庭,能夠感受到杭州的溫暖。” 浙大兒院醫務社工部副主任沈美萍説。

  作為國內實力一流的兒童醫院,浙大兒院的病人一直來自全國各地。沈美萍説,“我們每年門診量在300多萬人次,最高的日門診量在1.7萬人次。這些患者中外地患者佔比很高,有約50%來自杭州市外,約1/6來自省外。”

  與病魔的戰鬥絕不是三五天的事,尤其是先天性心臟病、惡性腫瘤、短腸綜合徵等疾病。很多外地前來就醫的患兒家屬因為人生地不熟、經濟壓力等原因,常常很難一下子解決住宿的問題,有時候醫院的過道、座椅都成了他們“湊合一下”的休息地。

  “腫瘤患兒診療週期長,醫院的床位十分緊張,比如今天安排了出院,後天需要到醫院復查,對於異地就醫的患兒和家屬來説,這很不方便,來回奔波。”浙大兒院腫瘤外科護士長呂丹尼見過不少這樣的家長,幾天時間奔波就身心俱疲。

  小家的出現,讓這些手忙腳亂的家長暫時喘口氣。

  後期預計將再提供12-15個房間

  2023年7月,“護佑童馨•鄰安項目”初見雛形,在浙江省、市民政等相關部門的支援下,浙大兒院攜手浙江大學社會學系和北京同心圓慈善基金會共同開始了項目的推進與落地,最終確定了杭州市長河街道錢潮建業社區作為樣本社區進行試點推廣。

  第一個試點是起步,社區內的一套四居室被改造成了第一個溫馨的“小家”,可以同時為4個家庭提供臨時住所。

  “社區裏0-3歲托幼中心、健身房以及慈善服務中心等諸多資源都向患兒及家屬開放,比如在社區的鄰里中心食堂,他們可以享受和社區內部居民同樣的價格。”

  沈美萍介紹,醫院將與社區通力合作,繼續尋覓合適的房源,在3個月內,打造12-15個房間,為更多異地來杭的大病家庭減輕後顧之憂。計劃一年內直接服務100例患兒及其家庭,間接覆蓋500個家庭。此外,為給家長們提供更為優質的社會工作服務,基金會還聘請了專業醫務社工為每個家庭服務。

  沈美萍還透露,除了提供臨時的免費住宿外,日後項目還將逐步擴展,為大病家庭提供康復護理指導、營養指導、康養機構轉介、安寧療護轉介、心理危機干預、照護者喘息、病友朋輩分享、家屬課堂、疾病知識科普等,形成一個覆蓋就診生命週期的社會支援體系。

來源:潮新聞    | 撰稿:記者 章然 梁亮 通訊員 祝姚玲    | 責編:張曉欣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