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呼吸同感受同夢想,同愛同在同分享……”在杭州亞運會倒計時30天之際,《同愛同在》作為杭州亞運會主題歌曲正式對外發佈。
過去幾個月,這首歌已經在杭州地鐵、圖書館乃至街頭巷尾唱響,不知不覺在不少人腦海中單曲迴圈起來。有網友聽完歌評論道,“多聽幾遍有點上頭”“每天上班路上聽到這首歌,感覺亞運離我們越來越近了”。
音樂與體育,向來是一對合作無間的好CP。不同時代的亞運歌曲,曾激勵一代代體育健兒奮勇拼搏,引得國人一次次熱血沸騰。屬於杭州的亞運之歌,如何唱得更響、傳得更遠?
一
音樂是記憶與情感的容器。即便歲月更疊、光陰流轉,只要熟悉的旋律響起,便能喚醒那時那刻眼眶的濕潤、胸腔的共鳴。
“鮮花曾告訴我你怎樣走過,大地知道你心中的每一個角落,甜蜜的夢啊誰都不會錯過,終於迎來今天這歡聚時刻……”
1990年9月22日,當千家萬戶都把電視信號切換到同一個場景——北京亞運會開幕式現場,電視機裏傳出了輕靈悠揚的旋律,《同一首歌》像一股甘泉沁入心靈深處。那一年,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次舉辦綜合性國際體育賽事。太陽和長城組成的賽事會徽、國民吉祥物“熊貓盼盼”,以及劉歡和韋唯演唱的《亞洲雄風》,構成了一代人的集體記憶。
“我們亞洲,山是高昂的頭;我們亞洲,河像熱血流;我們亞洲,樹都根連根;我們亞洲,雲也手握手……”
當時,隨著改革開放持續推進,中國經濟進入發展快車道,正以自信的姿態走向世界舞臺,而體育與音樂恰是溝通世界、融入世界的載體。《亞洲雄風》踩在了時代的節拍上,點燃了當時國人心中的那把火,其蘊含的澎湃生命力延續至今。
當時間來到2010年,廣州亞運會舉辦,彼時的中國在世界面前更加開放包容。當人們唱到“Asia,where the sun has risen(亞洲,太陽升起的地方)”,仿佛看到一輪紅日在東方冉冉升起,以希望之光照耀前路。
恩格斯曾説:“在一切藝術中,只有音樂才能産生與廣大群眾的合作,同時在表達力量上,音樂也是優勝者。”音樂與體育賽事的結合是如此順理成章、渾然天成,在歷屆亞運會、奧運會、世界盃等國際賽事上,鼓舞人心的樂章一次次奏響。
如今,一首首杭州亞運推廣曲已經譜寫出來,就像精心烹飪的珍饈已經上桌。這些歌曲既有杭州元素、浙江特色,也有東方韻味、國際視野。順著流動的音符,普羅大眾將跟隨著體育健兒,一同感受歡笑與淚水的交織、夢想與激情的碰撞、勇氣與力量的傳遞。
二
當下,我們需要一首怎樣的歌,來詮釋杭州亞運會?
如果説33年前的《亞洲雄風》,是對亞洲人崛起於世界之林的驕傲宣示,那麼如今的《同愛同在》更多表達的是對亞洲“一家親”的情感認同。它並非“打雞血”式的勁歌嗨曲,而是以一種平和親切的口吻,唱出亞洲一脈相通、命運與共的美好願景。
事實上,自2020年以來,杭州亞組委通過三輪公開徵集與定向邀約,向全球徵集了3000余首亞運音樂作品,如主題曲《同愛同在》、推廣曲《從現在 到未來》《愛達未來》等,就是從中脫穎而出的。
從這些歌曲中,我們聽到了體育的精神。比如《To Win》就唱出了運動健兒們奔赴賽場的決心與必勝的信念,令人血脈賁張。我們還聽到了時代的潮聲。比如《愛達未來》抓取錢江潮這一鮮活意象詮釋亞運精神,在動情動感的疊音中,每個人都可以是時代弄潮兒。
我們也聽到了文化的魅力。比如《同愛同在》就寫道,“億萬個驕傲的聲音,匯聚成一句話,你和我同住亞細亞”。亞洲文明的多姿多彩、相融相生,浸潤在歌詞裏,躍動在音符間。一個“同”字,正是這首歌的主旨所在。同住地球村、同在亞細亞,需要同呼吸、共命運。
在亞運這個宏大命題下,創作者們從傳統與時代中汲取靈感,鍛造出激勵生命的語匯、直擊人心的旋律,傳遞出對“世界大同、和合共生”的熱望。尤其是一批90後、00後新生代唱作人,為亞運歌曲注入青春時尚的氣息,向世界展現出中國青年的文化自信。
不過,一首歌能不能廣泛傳唱、恒久流傳,需要由民眾來評判,用時間來檢驗。當前,亞運歌曲的熱度雖在不斷升溫,但距離真正的“出圈”仍有差距,在社會上尚未形成“多聲部”“大合唱”。如何讓亞運之歌成為全民金曲,筆者認為,離不開三個關鍵詞:
共情。《早安隆回》配上梅西在世界盃上的颯爽英姿、勵志故事,戳中了大家的心。作為精神與情感的紐帶,亞運歌曲當結合競技、拼搏、圓夢等振奮人心的場景,多用故事化的傳播擊中人們內心的柔軟,引發共鳴共情。
共創。《孤勇者》的爆火離不開短視頻二次創作,原曲衍生出的“緝毒警察版”“戰疫版”“抗癌版”等諸多版本在網上流傳,最終成為頂流。亞運歌曲不妨借力網路上的廣大音樂愛好者,鼓勵他們在原曲基礎上大開腦洞,進行二次創作和傳播,滿足不同人群的審美需求,激活“野生”流量密碼。
共融。城市文化需要音樂來烘托,音樂也需要融入群眾生活,讓群眾可感。像《同愛同在》,除了由專業歌手演繹之外,還邀請少兒合唱、小學生演唱來進行推廣,在學校裏、社區裏、街巷間都響起了《同愛同在》的旋律,營造出濃厚的亞運氛圍。讓每個人在日常生活中都能感受亞運歌曲的魅力,需要調動群眾的力量,持續推陳出新。
三
一首首亞運之歌,承擔著講好亞運故事、展示亞運美學、弘揚亞運精神的重要使命,也是中國向世界遞出的“流動名片”。
我們大多都不是作曲家,寫不出多真多深刻的歌,但可以用心聆聽、感受音樂之美,用情傳唱、築起音樂之橋,為世界走近亞運增添一種美麗的“打開方式”。
前不久,杭州一支年齡七八十歲的“搖滾奶奶”樂隊,自發排練《同愛同在》《等你來》《美麗亞細亞 好大一個家》等亞運歌曲,引來眾多網友點讚。奶奶們説:“亞運會就在家門口,一輩子還能碰到幾回這樣的大事啊?再不瘋狂點,我們就更老啦!”
亞運不僅是競技賽場上的爭金奪銀,也是融入日常生活、發生在每個人身邊的鮮活故事。用心去感受,會發現城市每天都在發生一些新的蛻變,周圍環境中的“亞運含量”越來越高,等待著身處其中的人們與之“雙向奔赴”。
這時候,普通人如何沉浸式參與到這場盛事中,共用精彩亞運?筆者認為,不妨一展嘹亮歌喉,唱響心中那首亞運之歌,讓自己站一回C位,當一次主角;也可以約上親朋好友,嘗試一次Citywalk,去街頭巷尾邂逅亞運元素,感受城市之美;或者與跑友們去杭州西湖邊打卡,在天然跑道上盡情揮灑汗水,喚醒沉睡的多巴胺;還可以在鄉村賽一場既有泥土味、又有人情味的“村BA”,享受競技場上的熱烈與激情......
“灑掃門庭,以候佳賓”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待客之道。今年以來,浙江全省域開展了“城市品質、城市治理、城市文明”三大提升行動,希望以最佳風貌、最優環境迎接杭州亞運,這背後的關鍵在於“人”。全民參與的熱情、“人人都是東道主”的共識,就是最美的亞運標識。
如今,我們與亞運已近在咫尺,每個人都將成為歷史的見證者、參與者、受益者。行至轉角處聽到的美妙歌聲、過馬路時會心一笑的“車讓人”、狹路相逢面帶微笑的一聲問好,或許就是每個人能向世界遞出的“最美名片”。
來源:浙江宣傳 | 撰稿: | 責編:韓辰霄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