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本站專題 > 浙江有禮 > 浙風十禮 > 敬有禮 新聞詳情
守護海島老人五十余載 七旬“阿魯”既是醫生也當“老娘舅”
發佈時間 | 2024-03-13 14:36:50    

   3月10日8時,晨曦中,舟山市定海區環南街道千島社區大貓村駐島責任醫生李光魯像往常一樣來到定海民間碼頭等候乘船。經過近1小時的航行後,船隻緩緩靠向大貓島簡陋的碼頭。

  下船步行10分鐘,走過長約1公里的水泥路,李光魯終於抵達大貓衛生服務站。步入其中,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墻壁上“以人為本服務永恒”八個紅色的大字。

  換上白大褂,李光魯很快進入工作狀態。這一天,他計劃走訪3戶家庭,為15位患有高血壓的老人進行檢查。

  像這樣守護海島老人健康,李光魯已堅守50餘年。

  成為醫生“阿魯”

  距定海本島7海裏的峙頭洋面上,大貓島孤懸海上。在這座7.6平方公里的小島上,住著幾百位老人,由於交通不便,他們很少與外出。

  今年70歲的李光魯是地地道道的大貓島人。1971年,17歲的李光魯從舟山衛校畢業,成為島上的一名“赤腳醫生”。

  “當時,村裏人生活都很艱苦,缺醫少藥,所以我越加覺得自己責任重大。”李光魯回憶道。

  1990年,李光魯擔任大貓鄉衛生院院長時,為方便就醫,他帶領黨員職工,提供巡迴醫療和隨叫隨到的出診服務,像這樣的24小時服務,在當時還不多見。

  李光魯和村民們十分親近,沒人叫他醫生,村民眼裏的他,是小輩的鄰居,都喊他“阿魯”。

  2001年,根據市政府“小島遷,大島建”戰略決策,大貓鄉政府、小學相繼撤銷,年輕人外出謀生,只留下一些“走不動”的老人。為了解決海島老人的看病問題,組織決定留下一名駐島醫生,論資歷、論條件,當時最有機會調離的院長李光魯,卻選擇了孤身留守。

  “如果離島,我可能有更多機會晉陞,我家人也都不在島上生活,但我放心不下島上老人。”李光魯這一留,就留到了現在。

  “阿魯”與老人的雙向奔赴

  這些年,只要出門巡診,李光魯必會背上一個藥箱,裏面裝著行醫四大件:血壓計、體溫表、血糖儀、聽診器,還有幾盒常用藥。這個棕紅色的老式藥箱,李光魯用了30餘年,箱體外的醫用十字標識舊得泛白脫皮,見證著他一直沿用至今的24小時出診服務。

  村裏的老人都需要到府服務,幾乎人人背得出李光魯的手機號碼,因為他24小時開機,隨叫隨到。村民中有150人患有高血壓,37人患糖尿病,還有7名腫瘤患者……自2006年開始為每個村民建立個人健康檔案後,每個老人的身體狀況都記在李光魯腦子裏。

  李光魯剛工作時靠著雙腳走了三四年,直到後來買了自行車,現在又換上小電驢,出診時隨便停在哪,從來不需要上鎖,島上每個人都知道這是他的車,是島上的“急救車”。

  李光魯看病不收掛號費,上午在服務站坐診時,來的人也絡繹不絕。一些老人有事無事總是會來這裡,等“阿魯”空閒下來,為他們宣講小病小痛、老年性疾病的預防治療及慢性病的康復指導,“阿魯”也總是熱情地招呼。

        血壓.jpg

  李光魯為老人測量血壓。舟山市委老幹部局供圖

  “阿魯”也是老娘舅

  在大貓島,除了生病了找李光魯,村裏一些家長裏短、磕磕絆絆的事情,村民們也喜歡找李光魯訴説。

  2020年,環南街道首個海島鄉賢工作室——李光魯鄉賢工作室在大貓島正式揭牌成立。之後,村民口中的“阿魯”醫生也成了島上的“老娘舅”。

  “大家都認識李醫生,幾乎每家每戶他都到府看過病,再難纏的村民或多或少都會給李醫生一些面子,有時候我們村幹部調解還是他有用。”環南街道大貓村黨總支書記徐完恩説,看著島上鄰里關係和睦,大家都是打心底裏高興。

  作為島上人人誇讚的“老娘舅”,這麼多年來卻把家中大小瑣事丟給妻子,李光魯有些慚愧。2015年退休以後,李光魯保持著每週在島上行醫5天的頻率,每次匆匆回定海,和家裏人沒待上兩天,便又匆匆回到大貓島。家裏人不僅沒有怨言,還很支援。13歲的孫子把爺爺當成自己的“偶像”,驕傲地説,“爺爺是去島上救人了。”?

  “只要我身體好,大貓的老百姓還需要我,我儘量給他們多服務幾年。”李光魯説,服務在這片生他養他的熱土上,是他這一生所做最有意義的事情。

來源:潮新聞    | 撰稿:通訊員 楊佳奇 王葉慧 記者 夏淩    | 責編:張曉欣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