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本站專題 > 浙江有禮 > 浙風十禮 > 幫有禮 新聞詳情
紙短情長:一封藏族媽媽對杭州的感謝信
發佈時間 | 2024-01-23 09:51:45    

   在浙大二院濱江院區兒童病房外,36歲的藏族媽媽卓瑪(化名)等待著10個月寶寶德勒(化名)肝移植手術完成。

  飛行10余個小時,跨越2900多公里,從西藏昌都到杭州,卓瑪抱著孩子一路求醫,直到今天(1月22日)德勒被送進浙大二院濱江院區手術室,她的心才稍稍安定。

  她對杭州有太多感謝的話,情感太滿,紙短情長。

       寶寶.jpg

  以下是潮新聞記者整理的她的自述。

  我叫卓瑪,生活在西藏昌都市。城市兩邊,扎曲河和昂曲河汩汩流淌,匯合而成瀾滄江,四川和雲南入藏都需要從昌都進入。

  這裡是一座很小的城市,我從來沒有離開過這座城市,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經營自己的小家。

  去年3月份,第二個寶寶德勒出生,全家都很開心。

  出生時,他和別的小朋友不太一樣,瘦瘦的黃黃的,我很擔心。在西藏昌都,這樣的新生兒很少見,向和我差不多時間生孩子的媽媽諮詢了下,都沒有遇到過。我找到了當地的醫生,説是新生兒黃疸,出院後多曬太陽就行了。

  我願意相信醫生的話,經常抱著孩子出來曬太陽。

  浙大二院濱江院區的醫生們都很關心10個月寶寶德勒 記者 汪馳超 攝

  昌都的日照時間很長,每天出門,德勒的小臉越來越焦黃,甚至眼白也變黃了。每天喂奶喂吃的,孩子卻一直長不高,看起來像個小貓一樣。

  同時期出生的孩子們一天天白嫩壯實起來,德勒卻像是乾枯的小草一樣,渾身焦黃。

  為了孩子,我著急了,想走出藏區,去大城市看看病。

  臨近城市的醫生看了説,是膽道閉鎖,需要肝移植,這是我從未聽説過的名詞。

  通過病友了解到,浙大二院的肝移植技術很成熟,在病友的幫助下,我聯繫到肝移植中心的周小虎醫生。

  我會簡單的漢語,但是打漢字並不熟練。看到醫生發來的微信資訊,但卻不會回復,查閱資料後,一般需要花上10——20分鐘才能完整回復。

  我很著急,但是醫生説,沒關係,可以來醫院看看情況。

  他們給我發來浙大二院地址。我從沒出過遠門,心裏很害怕,這麼大的城市,我會不會找不到醫院,找不到路線。

  杭州醫生給了我一個特別暖的回復。

  他們會派120救護車去蕭山國際機場接我去醫院。我的害怕和擔心一下子就消失了。

  會漢語的孩子叔叔、我、德勒三個人第一次坐上了飛機,我們要去未知的一個城市,但是為了孩子我不怕。

  到了杭州之後,這裡和我們家真不一樣,好大好漂亮。

  醫生帶著我們走出機場,坐上120救護車,來到浙大二院濱江院區。一系列的檢查後,發現德勒的情況挺嚴重,需要做肝臟移植。

  我在醫院陪著德勒,等待肝臟源。

  在醫院,我聽説醫生為了我們的事情,發了藏語翻譯志願者求助朋友圈。1月17日下午4點到11點,醫生接到五六百個電話。很多熱心的民宿老闆、藏語老師、藏族學生都想為我們的事情出份力,我真的很感動。藏族學生甚至特意到醫院,看望我和德勒,寬慰我們,肯定會好起來。

  很多感覺很難的事情,醫院都提供了支援。

  浙大二院肝移植團隊建立的“兒童肝移植公益基金”,為困難患兒家庭提供部分醫療費用減免,我們家的德勒也是受益者之一。

  每天我看著小小的德勒躺在病床上,一邊陪護一邊等待。杭州似乎是我的福地,肝臟源有了消息,1月22日,德勒的手術安排上了。

  我有些擔心,但也很信任這些醫生的技術。這兩周,醫生們為了我們的事情跑前跑後,很多志願者關心我們,看望我們,我想著,杭州這麼多人幫助我們,德勒也要爭點氣,挺過去!

  我想,無論是從未出過門的我,還是10個月的德勒,來杭州這一趟,真的是太暖了!如果德勒恢復過來,我一定要和醫生們一起合照一張,這是最難忘最感動的回憶。

來源:潮新聞    | 撰稿:記者 章然 汪馳超 通訊員 童小仙    | 責編:張曉欣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