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本站專題 > 浙江有禮 > 浙風十禮 > 幫有禮 新聞詳情
朱葉春:愛磅薄心強大路寬廣
發佈時間 | 2024-01-04 15:08:45    

   在金華開發區羅埠鎮永湖村塘下朱自然村,朱葉春創辦的殘疾人就業創業基地就在他家樓下。一扇帶有門禁的玻璃門將前廳與後院隔開,1000多平方米的場地經過無障礙改造目前共容納了46名殘疾人在此學習、活動、工作。

  “‘愛磅薄,心強大,路寬廣’是我在一個殘疾人活動上看到的標語,當時就很受觸動,現在變成了我的新年願望。”朱葉春説。農村的殘疾人在現實壓力下,往往會對所在家庭造成很大負擔,而他創辦的殘疾人就業創業基地,為他們的人生提供了一個出口,用他的話來説即:“安置一人,解放全家。”

       車間.jpg

  很慢但很暖的“工廠車間”

  殘疾人之家裏的工作節奏並不快,幾張長桌拼成一條流水線,工人們圍在邊上專心做著手工活。“工作以簡單的手工活為主,組裝印章、組裝文具比較多。”朱葉春介紹,這裡除了46名工作的殘疾人,還有8名專業的管理人員,主要負責崗前培訓、心理評估及日常秩序維護。

  上午8時30分準時開始工作,在兩間獨立的“車間”裏,有人組裝印章,有人打包枕頭。這裡沒有冷冰冰的機械設備和嘈雜的聲響,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個類似課桌的工位和安靜而溫馨的工作環境。做了一會後,大家會停下手中的活計稍微休息一下,然後再重新“上崗”。吃過午飯,大家可以在休息室午休,也可以使用健身器材鍛鍊身體。下午2時,大家再重新開始工作,一直到下午5時,下班後再各自回到家中。可以説,這裡就像是一座特殊的“工廠”,殘疾人每天都在這裡工作、學習、娛樂。

  剛滿20歲的小楊,做的是“折盒子”,就是將産品外包裝盒折好。最快的時候,他一天能折100多個,一個月他能領到近2000元的報酬。“他爸爸媽媽都要外出工作,原來就將他關在家裏。剛來的時候,他一句話都不會和陌生人説。”朱葉春説,這些工作看起來簡單,但是對這些殘疾人來説卻非常困難,普通人幾個小時就能學會的工序,他們往往需要3到5天。

  雖然大部分殘疾人都是附近村裏的,但也有幾個住得較遠。每天早上7時,朱葉春就開著自己的車子去接他們,“像校車一樣,很準時。”他説。在來到這個基地之前,這些殘疾人有一些被關在家裏,有些遊蕩在村裏無人照看,一方面他們沒有正常的社交生活,另一方面也不夠安全。朱葉春創辦的基地,不僅僅是工作場地,更是為殘疾人提供一種看護服務。“至少他們能在一個較為安全、舒適的環境下,養活自己,甚至還能為自己的家庭做點貢獻。”

  2021年,朱勝偉來到基地負責後廚的工作,他的妻子智力三級殘疾,也在朱葉春的創業基地裏就職。“我們兩個加起來一個月能有4千多的收入。”朱勝偉説,這份收入為家庭帶來了改善的希望。此外,朱葉春每年還會帶這些殘疾人春遊、秋遊、看電影等,讓他們走出家門,享受生活。

  很忙但很穩的“將心比心”

  朱葉春的四級肢體殘疾,是年輕時在一家棉紡廠當機修工時落下的。2003年,機械的齒輪碾掉他左手的一根手指後,他想用另一隻手將斷指撿出,這個動作讓他右手又失去兩根手指。他在家休養了一段時間,數次外出尋找工作卻因殘疾人身份受阻,索性就自己張羅了一個養豬場,從兩頭母豬養起,慢慢擴大規模。

  “不管是順境逆境,人一定要自己爭氣。”他説,2012年,他創辦了殘疾人就業創業基地,圍繞自己的養豬場發展出養豬、養魚、種植蔬菜等業務,先後帶動10余名殘疾人就業創業。

  “我們國家對於改善殘疾人就業狀況是高度重視的。”朱葉春説,在他的手機裏收藏著“十四五”殘疾人保障和發展規劃,其中有一段寫:“殘疾人社會保障水準和就業品質還不高,殘疾人家庭每人平均收入與社會平均水準相比還存在不小差距,因此要建立多形式的殘疾人就業支援體系,實現較為充分較高品質的就業。”

  2018年,他抓住契機,創辦了羅埠鎮殘疾人之家,為智力、精神和其他重度殘疾人提供日間生活照料、技能培訓、文體和輔助性就業等服務。他採用工療和農療相結合的方式,為不同殘疾人分配不同的工作:誰會做飯就到廚房幫忙,誰會幹農活就去田裏勞動,誰的手巧就去做手工活……做上這份工作後,他明顯變忙了,殘疾人之家也在相關部門的幫助下逐漸走向正軌,“我自己就是殘疾人,我幫助大家就業,主要也是基於將心比心。”朱葉春介紹殘疾人就業創業基地發展得不算快,但是目前為止,發展得很穩。

  很難但很值的一份事業

  打理這個基地並不容易。基地剛開辦起來的時候,很多企業都不願意提供手工原材料,為了給員工們找到合適的工作,朱葉春及相關部門的工作人員跑遍了全市上百家企業。

  據了解,為更好促進殘疾人就業,金華市實行殘疾人就業保障金制度,由未按規定安排殘疾人就業的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和民辦非企業單位繳納資金。“對於企業來説,如果按照相關比例招聘殘疾人工作,也不失為是降本增效的一個辦法。”朱葉春説。

  2023年,在金華市殘聯、金華開發區社會發展局和稅務局的積極推動下,朱葉春與浙江金華事必達再生資源有限公司達成合作,成立金華開發區首個工療型殘疾人之家,不僅提升了工作環境,還讓機構內的殘疾人每月都能擁有基本工資保障及社會保險,有效地為殘疾人家庭減輕了生活負擔。

  “我們希望在培養殘疾人勞動意識的同時,讓他們更清楚地認識自己,進而認可自己,找到自身的價值所在。他們有些在這裡學會了折盒子、貼商標,有了一份工作,他們就有了樂觀面對生活的動力。”朱葉春説,對殘疾人來説,政府補貼、慈善幫扶,在通常情況下只能滿足托底作用。而掌握一門技能,擁有一份工作,對於實實在在改善生活境遇,重塑信心才更實際,通過參與這樣的輕度勞動,殘疾人能夠實現自我價值,而且一定的收入和日間照料,也為殘疾人家庭減輕了不少負擔。

  “他們就像我的兄弟姐妹,他們的事就是我的家事,我願意為他們爭取更多的利益。”不斷拓寬殘疾人就業渠道,精準滿足殘疾人就業需求,幫助更多殘疾人家庭提高生活品質……對於未來,朱葉春還有許多規劃:“這是很難但很值的一份事業,我會一直做下去。”

來源:金彩雲客戶端    | 撰稿:記者 俞夏冰    | 責編:張曉欣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