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本站專題 > 浙江有禮 > 浙風十禮 > 幫有禮 新聞詳情
這條山路,他一走就是40多年——記東陽市三單鄉大蟠溪村衛生室鄉村醫生何新能
發佈時間 | 2023-12-08 10:44:55    

   冬日,冷風從深谷幽澗拂過,山林簌簌作響。蜿蜒崎嶇的山路上,東陽市三單鄉大蟠溪村衛生室鄉村醫生何新能背著藥箱,一瘸一拐,艱難而緩慢地走著。“留守老人普遍患有慢性病,天氣轉涼,病情容易加重。”他放心不下。進村巡診,不用看導航,不用翻閱病歷本,何新能也可以找到散居在山坳裏的每一位病人,因為腳下的這條山路,他已經走過40多年。

  三單鄉平均海拔600多米,從東陽市區出發,要一個多小時車程才能抵達。大蟠溪村是全鄉最偏遠的村莊之一,全村僅有的300多名常住人口中,半數以上是60周歲以上的老人。

  無論人多人少,只要有人的地方就需要醫生,這一點,何新能打小就明白。3歲那年,他不幸罹患小兒麻痹症,導致下肢殘疾。自己淋過雨,所以想為別人撐把傘,初中畢業後,何新能報名參加“赤腳醫生”培訓,從此踏上學醫之路。1980年,他回到土生土長的大蟠溪村,成為一名鄉村醫生,衛生室就開在家裏。

  剛行醫時,村裏沒有藥品配送,何新能就托親戚翻山越嶺,前往鄰縣新昌的醫藥公司買藥。知道有的村民家裏困難,他就只收取藥材的成本費或者允許村民賒賬。一年下來,賒欠的醫療費有幾百元,在那個年代,這不是一筆小數目,但何新能從不催討。漸漸地,衛生室成了村民眼中的“急救室”,何新能的電話號碼就等於“120”。

  在村衛生室裏,記者看到一個破皮褪色的小藥箱,打開銹跡斑斑的金屬扣,裏面擺著一些常用藥品和醫療器具,箱子頂部寫著五個紅色的大字:“為人民服務”。只要病人有需要,何新能就會帶上這個“老夥計”隨時出發。

  40多年裏到底救治過多少人?何新能沒有細數過,但每一個被他救治過的村民不會忘記。有一次,鄰村村民潘昌支突發疾病,家人向何新能求助。何新能背起藥箱,打著手電,冒雨出診,10多裏的山路,崎嶇泥濘,腿有殘疾的他不顧一切地往病人家裏趕,打針、吊水、喂藥……他徹夜陪護,直到老人病情轉危為安。時隔多年,家屬還是逢人便誇這位救命恩人。

  日復一日地坐診、出診、巡診,讓何新能對村民的健康狀況瞭如指掌,高血壓病人有146位,糖尿病患者有30人……這些資訊都深深印刻在他的腦海裏,遇到突發狀況,他總能以最快的速度趕到病人身邊,採取最準確的方式進行處置。

  12月5日,就在記者採訪時,72歲的村民何國浩突然昏倒在路邊。“快,拿速效救心丸來。”結合初步檢查結果和何國浩的既往病史,何新能迅速作出判斷,為下一步救治爭取了寶貴的時間。

  近些年,隨著當地一項項民生工程的建設,大蟠溪村交通條件和衛生條件不斷改善,村民看病就醫不便利的問題得到了有效解決。但年近六旬的何新能還是閒不住,每週,他都要至少進村巡診1次,做村民健康的“守門人”。每次看到他一瘸一拐出診,妻子張秀然總是不放心地“嘮叨”幾句:“路上可千萬要慢點。”

  2018年5月18日,何新能和往常一樣,騎著三輪車去為村民量血壓。騎到一處急轉彎時,剎車突然失靈,三輪車翻了,何新能重重地摔了出去,幸好一名村民路過發現。在病床上昏迷4天后,他才醒來,頸椎、腰椎骨折,臥床休息3個多月。得知何醫生受傷,連很少出門的老人都來看望他,可見到村民,何新能反倒先問起他們的病情。“論專業技術,老何可能比不上下派的專家和院裏的年輕醫生,但要説責任心,他是我們的榜樣。”三單鄉衛生院院長吳曉東説。

  一間衛生室,一年賺不了多少錢,甚至有時還會“倒貼虧本”;一個人守著幾百人,隨叫隨到,沒日沒夜地工作,40多年的堅持,到底圖個啥?除了一份濃濃的鄉情,何新能只是認一個很簡單的理,“人家叫我一天‘醫生’,那我就要盡一個醫生的本職——治病,救人。”

來源:潮新聞    | 撰稿:記者 李攀 傅穎傑 共用聯盟·東陽 李磊    | 責編:張曉欣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