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本站專題 > 浙江有禮 > 浙風十禮 > 幫有禮 新聞詳情
杭州亞殘運會志願者用行動書寫“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故事
發佈時間 | 2023-10-25 10:18:18    

    亞殘1.jpg

       朱檑(右)和同事在杭州亞殘運會開幕式現場。 受訪者供圖

  杭州人朱檑從被助到助人,從殘疾人運動員到亞殘運會志願者——

  換個身份回賽場

  10月24日上午,記者在杭州市殘聯碰到朱檑時,他正在為幾天后的杭州亞殘運會閉幕式志願服務練習一些簡單的手語問答。而就在22日晚的杭州奧體中心體育場,當亞殘運會開幕式結束,熱情和歡呼隨著觀眾離場慢慢散去後,靜謐的“大蓮花”中層看臺上,璀璨的燈光不時照亮著朱檑的身影,他看起來腿腳略有不便,但是卻細心地檢查著每一處觀眾座席。

  相比于不久前在杭州亞運會田徑項目的志願服務崗,朱檑這次更加接近主火炬塔,直線距離只有50米左右,服務的觀眾人數也更多。雖然服務點位面對舞臺,視野絕佳,但是他的目光卻時刻留意著觀眾席是否有人需要幫助。

  當中國代表團進場時,朱檑還是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夢想,換了一種方式實現了。”朱檑告訴記者。他是中國殘疾人田徑運動員,如果不是因為在訓練時膝蓋韌帶拉傷,錯過了這次亞殘運會的選拔,他也有機會站在賽場上。“之前比賽的時候,吃、住、行都離不開志願者的服務,這次雖然沒法參加比賽,我也想參與其中,作為一名志願者,也算彌補遺憾吧。”朱檑説。

  朱檑罹患先天性腦癱,從小四肢不協調。初中時期,一次康復訓練中,體校老師發現了朱檑的運動潛質,自那以後,走路都困難的他開始向跑步發起挑戰。

  每天訓練6個小時以上,幾乎全年無休,朱檑一練就是16年,日復一日的訓練讓他拿下多個全國性比賽的金牌。

  在朱檑身上的每段故事,都能讀出他堅韌的性格、拼搏的精神。志願服務也是如此。

  今年年初,在得知杭州亞運會、亞殘運會志願者招募的消息後,朱檑第一時間報了名,“我是杭州人,這個家門口的盛會,更應該參與。”

  朱檑在此次杭州亞殘運會志願服務中主要負責開閉幕式的觀眾座席引導任務。聽起來簡單,做起來並不容易。

  開幕式是晚上開始,他們下午2時30分就趕到了場地。搬物資,確定服務區,然後就是等待第一波觀眾入場,前前後後,朱檑站了七八個小時。

  負責的區域裏觀眾們的需求都要從容應對,諸如座椅位置在哪、衛生間怎麼走、地鐵口怎麼走比較近,甚至會有一些來自國外技術官員的問題,得用外語溝通。

  “在賽前培訓階段,類似的問題都已經演練多次,早就內化於心,就和跑步時的肌肉記憶一樣。”朱檑笑著説。

  當被問到接下來有什麼打算時,朱檑透露下一個目標是2025年全國殘運會。“再拼一拼,爭取拿到金牌。”由於疾病的影響,朱檑的語速並不快,但當他一字一頓地説出自己的目標,反而傳遞出了一種與眾不同的力量。

亞殘2.jpg

  王曉珍夫婦為盲人門球運動員理髮。 受訪者供圖

  聽障理髮師王曉珍為盲人門球運動員免費理髮——

  一雙巧手剪出美麗人生

  杭州亞殘運會盲人門球項目開賽以來,浙江塘棲盲人門球基地門球館很熱鬧。場館外不遠處,王曉珍一直默默關注著賽事,聽到中國隊捷報連連,她打心裏高興。

  王曉珍夫妻倆都是聽障人士,在臨平區塘棲鎮經營著一家理髮店。一走進店內,就會看到醒目提醒:“您好!我是聾人,您想要怎樣的髮型?請以筆代語或髮型圖片給我看,謝謝!”除了日常經營,2020年起,夫妻倆空閒之餘就會參與當地的志願活動,其中就包括為在浙江塘棲盲人門球基地訓練的國家隊、浙江隊及其他省隊盲人門球運動員公益理髮。

  視障運動員與王曉珍之間如何有效溝通,才能剪出合適的髮型?

  王曉珍拿出一張已經有些陳舊的紙給記者示意。紙上寫著幾類髮型,如平頭、西發、光頭、三刀頭等。每一類髮型後面還有細分:平頭是要方形還是圓形,是要留高一點還是低一點?碎髮的層次是要高一點還是低一點?圓頭是想留2毫米、3毫米,還是6毫米、9毫米?“每次理髮前,我都會拿這張紙給陪同的工作人員,請他們幫忙説給視障運動員聽,選好需求再指給我看,我就知道了。”王曉珍以筆代語寫著。

  聊到這,王曉珍拿出手機,指了指視頻裏的男孩,又指了自己,露出得意的表情。原來,最近備受網友關注的“突破二次元壁壘”的運動員——杭州亞殘運會中國代表團盲人門球運動員胡明耀(視障)的髮型,就是出自王曉珍之手。

  “大多數運動員對髮型的需求,都是簡單、好打理,有時候我也會根據他們的樣子加點設計,時間久了就有了默契,不説我也知道怎麼剪。”王曉珍繼續寫道。

  3年志願服務,盲人門球運動員對這對夫妻的手藝讚不絕口。這並非只是找到了有效溝通的方法,更重要的是王曉珍從未放棄過學習。

  在王曉珍這間不大的理髮店內,記者看到櫃子上擺滿了她努力的痕跡——法國第十屆國際殘疾人職業技能競賽美發項目冠軍、亞殘運會火炬手……這些足以證明,眼前這位個子小巧、笑容燦爛的聽障人士在自己賽道上的收穫。

  王曉珍很珍惜與盲人門球運動員之間的友誼,她認為:“我們互相明白彼此的不容易,我們也都相信,擁有一技之長能夠看到更大世界、能站在更高舞臺。”

亞殘3.jpg

  “霞姐”(中)和手語老師在亞殘運村教運動員做衍紙花藝。 拍友 柏藝雨 攝

  杭州市“手語姐姐”志願服務團隊——

  溫柔的指尖讓愛發聲

  杭州亞殘運會期間,“手語姐姐”身兼多職——既是亞殘運會開幕式演職人員,又是賽場“小青荷”,在開幕式文藝演出《心相約》篇章中,一位視障女孩的心靈獨白讓大家印象深刻,而在她身邊進行手語伴演的,就是“手語姐姐”毛董萊。

  場外,百餘位“手語姐姐”隨時待命,為聽障人士架起溝通橋梁。

  10月24日上午9時,00後譚鳳玲準時趕到邵逸夫醫院,前一晚,一對70多歲的夫婦通過“無障礙服務線上”預約了手語翻譯服務。“老人説,最近睡不好、吃很少、走路痛……”用手語和老人溝通後,譚鳳玲便準確將病情告知主治醫生。

  過去一年,這樣的服務譚鳳玲已“接”下千余單,她是杭州市“手語姐姐”志願服務團隊的一員。“服務隊成立13年,最小的18歲,最大的62歲。”杭州市“手語姐姐”志願服務團隊負責人柏藝雨告訴記者,這是一支“多元”的隊伍,既有殘聯繫統的手語老師,也有專業手語學校的師生,還有來自社會面的志願者。截至目前,“手語姐姐”累計幫助3萬多位聽障人士,志願時長超1萬小時。

  去年5月,譚鳳玲從手語學校畢業,成為一名專業手語老師。“一開始,我只是覺得手語很優雅帥氣,所以高考報考了這個專業。”譚鳳玲説,來到“手語姐姐”大家庭後,她日益感受到,手語是一門美麗的語言,能幫助聽障人士融入這個世界。“聽障人士看起來和健全人沒什麼兩樣,他們的需求容易被忽視,特別是在就醫求職、法律諮詢等方面,他們會因為溝通有礙感到孤獨,這也是‘手語姐姐’存在的意義。”譚鳳玲説。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而對於很多杭州的聽障人士來説,“手語姐姐”的陪伴是一輩子。不久前,志願服務隊日常辦公所在的“荷灣·暖咖”就迎來了兩位特殊的聽障客人,他們來找“手語姐姐”呂育蔚,諮詢孩子上學事宜。“我看著他們成家立業,有了孩子,媽媽每次産檢也是我陪的。”呂育蔚和身邊人説,“一眨眼,認識已有十年,現在我們無‘話’不談。”除了陪伴,“手語姐姐”還會協助社區,定期開展咖啡師、烘焙師等課程培訓,幫助更多聽障人士掌握一技之長。

  和記者聊起聽障這個特殊群體的故事,“手語姐姐”們仿佛有説不完的話,但大家不約而同提到了一個瞬間。那是發生在幾天前的杭州亞殘運會開幕式上,59位聽障人士受邀參加,當中國代表團入場那一刻,所有人突然站起了身,主動用手語“唱”起了國歌,不少人眼眶濕潤。每每回憶起這個鏡頭,加入“手語姐姐”已經兩年的田美佳,都會用鼓舞和震撼來形容,“雖然他們無法用語言表達,但是可以看出來,大家都有一顆澎湃的心,為強大的祖國而自豪。”

  這樣的自豪,也正得到回饋。在“荷灣·暖咖”,每年初夏到“十一”,聽障烘焙師吳靜霞都會準備愛心涼茶,為配送小哥、環衛工人帶來清涼,社區舉辦老人集體生日,她還會準備一個生日蛋糕,大家都會用“手語”喊她“霞姐”。翻開《亞運志願服務手語服務手冊》,扉頁寫著這樣一句話:“與人溝通,用他聽得懂的語言,他會記在腦子裏;但用他自己的語言,他會記在心裏。”

  這,不僅是“手語姐姐”團隊的初心,也正變成一種雙向奔赴的愛。

亞殘4.jpg

  宋芷蓁(右)和同伴正在固定支架。 受訪者供圖

  黃龍體育中心體育場田賽投擲區志願者宋芷蓁——

  從20分鐘到43秒的轉變

  扎著馬尾辮,大大的眼睛,一陣小跑,剛忙完上午比賽的宋芷蓁氣喘吁吁地出現在記者面前。宋芷蓁是浙江科技學院市場行銷專業的大三學生,也是杭州亞殘運會黃龍體育中心體育場的一名志願者。

  這次的亞殘運會,宋芷蓁主要協助裁判員開展相關工作,所在的區域是田賽的投擲區。亞殘運會中,投擲項目分為坐投和站投,坐投需要鐵質支架,用綁帶把運動員固定在支架上進行試投。宋芷蓁和同伴除了要和參加坐投項目的運動員溝通上下場事宜、競賽事宜、聯繫引導員等,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為運動員固定坐投支架,以便於他們在投擲中發揮最好的狀態。

  記者在賽場上看到,底部的鐵質支架為長方形,其中短的兩邊有6個孔,長的兩邊有7個孔,中間是一個鐵質的坐投座椅,座椅通過四根粗粗的鐵鏈和小孔連接固定。“每個運動員投擲的習慣和角度都不一樣,上場前會跟我們溝通他們所希望的最佳角度,而我們要以最快的速度完成支架固定。”宋芷蓁説。

  固定支架的工作,4名志願者為一個小組,每當有選手上場,他們就要和運動員溝通。宋芷蓁打開一段訓練視頻解釋道:“支架的固定需要使巧勁,做到動作迅速不耽誤賽程,也需要大家齊心協力同時發力,以免受力不均導致支架角度偏移影響運動員成績。”

  戴著白色工作手套,計算出最佳方案並且固定鐵鏈,既考驗動手能力又考驗數學。對這些志願者來説,這樣的工作剛開始時並不容易。宋芷蓁説,比賽的賽程安排精確到分鐘,這對他們的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此前的培訓中,只要一有空,宋芷蓁和同伴就會來到訓練場練習,除了手上的速度要快,大家還會討論最佳的固定方案。辛勤的付出總有收穫,他們固定支架的時間從第一次的20分鐘縮短至現在的43秒。如今,宋芷蓁和同伴的皮膚曬黑了,雖然戴著手套,手心也磨得紅紅的。不過,這些在宋芷蓁看來並不算什麼。這兩天,賽場上的一幕幕讓她感動。“身體上的殘疾並沒有讓運動員放棄拼搏,這也激勵著我們勇往直前。”宋芷蓁説。

亞殘5.jpg

  康羽鑫(右)在運動員休息區等待運動員。 杭州奧體中心游泳館志願者團隊供圖

  杭州奧體中心游泳館運動員賽後管理志願者康羽鑫——

  我是那個“抓”運動員的人

  中國計量大學大二學生康羽鑫笑稱自己是“抓獎的人”。

  自杭州亞殘運會游泳項目開賽以來,作為場館運動員賽後管理崗位的一名志願者,她始終忙碌著。她所在的志願服務崗位是為每場比賽的獲獎運動員服務,從比賽結束運動員進入賽後混採區的那一刻,到運動員進入頒獎等候區前,這段時間都需要該領域的志願者一對一做好引導。

  為此,康羽鑫和小夥伴準備了一套規範的表達流程,“見到運動員後,先跟他們説頒獎時間,然後表示祝賀,還要詢問運動員是否需要去熱身池放鬆一下,以及引導運動員去換頒獎的衣服。最重要的是,要時刻注意時間,隨時提醒運動員,確保在頒獎前進入等候區。”

  對康羽馨來説,時間是她所在志願服務崗需要特別注意的。游泳賽事,場館每天都會産生20枚左右的金牌,賽程緊湊。“我們一共分了4個組,每組3人,輪流服務每場賽事的3名獲獎運動員。一天比賽下來,每位志願者都至少要引導4至5名運動員。”她説,即便如此,有時候依然覺得時間不夠用。

  比如,游泳比賽每天的頒獎都在晚上,一般比完約6場賽事後開始當晚的頒獎,但志願者一共只有4組,這就意味著其中2組需要在服務完前一場的3名獲獎運動員後,繼續服務所負責的第二場運動員。康羽馨告訴記者:“在亞殘運會測試賽期間,就曾出現過由於賽程緊張而未及時‘抓到’運動員的情況。不過正式開賽以來,我們積累了經驗,每天都在查漏補缺,及時規避了類似情況的發生。”

  從亞運會到亞殘運會,康羽馨一直在做這方面的志願服務。由於亞殘運會賽事分級多,賽程會比亞運會更加緊湊。每天上午,她和小夥伴都會提前查看當天的賽程,做好規劃,並按照運動員名錄對應運動員的姓名和樣貌。不僅如此,在服務殘疾人運動員方面,細心很重要,“比如在引導視障運動員時,會從運動員的角度來指導方向,陪同期間要做到細緻用心,不放過每個細節。”康羽鑫説。

  “雖然每天都在爭分奪秒,但很開心。”康羽鑫説,能在國際綜合性大賽中為運動員服務,這段經歷很珍貴,特別是當獲獎運動員跟自己分享喜悅的那一刻,這種感覺很奇妙。

來源:潮新聞    | 撰稿:記者 沈琳 應陶 劉健 姜曉蓉 施力維 沈聽雨 通訊員 褚陳    | 責編:張曉欣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