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本站專題 > 浙江有禮 > 浙風十禮 > 幫有禮 新聞詳情
我要如何成為一名健康的大學生?一份硬核“舒壓攻略”請收藏
發佈時間 | 2023-05-24 09:56:11    

   對於大學,每個人都有見仁見智的讀解。

  成為大學生之前,很多人有五花八門的期待和憧憬;成為大學生之後,現實和想像的差距,幾家歡喜幾家愁。

  事實上,如今的大學生是一個看似輕鬆、事實上卻承載著巨大壓力的群體,學業、生活、情感、就業就像一座座大山一樣壓下來。

  不可否認,如今的大學生擁有很強的獨立性和自我經營、學習、發展的能力,但是隨著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因心理問題休學、退學,甚至自殺、兇殺等一些反常或惡性事件不時見諸報端,血淋淋的事實在不斷警示我們,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已經告急。

  成長的路上,滿地荊棘;無憂的年紀,蒙上陰影。

  那麼,從準大學生到大學生的這一步到底該怎麼跨越呢?目前我們的大學生或者是準大學生到底存在哪些方面的心理問題?

  大考之前

  適度焦慮讓人變得積極

  考前焦慮困擾著很多孩子和家長。

  浙大精中(杭州七院)、杭州市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診療中心執行主任王奕權強調,焦慮是一個正常的情緒反應。它是在一定壓力下或環境因素下造成的自然的情緒反應。所以,只要是一個生理、心理健康的人,就一定會有焦慮,這是不可避免的。

  適度焦慮對考試或重要事件的準備是有幫助的,它會讓你變得更積極、更有計劃和執行力。尤其是考試的時候,適度的焦慮可以讓你的專注力提高,而且也會讓你做好充足的準備。

  但是,過度焦慮就不行了。它會讓你緊張、手足無措、大腦空白,影響考試的發揮。所以,我們應該要避免過度焦慮。

  第一,認知調整。有些考生可能會因為對焦慮沒有正確的認識,覺得自己會焦慮就不對,不應該有記憶力不好、記憶力不集中的情況。所以,這種認知要去糾正,積極接納。

  第二,目標調整。可以定一個力所能及的目標,以復習基礎知識點為主,而且要勞逸結合,用一些正常的方式去釋放焦慮的情緒,像與熟人溝通,做一些簡單的感興趣的事情。

  第三,情緒調整。可以通過深呼吸、冥想、運動等形式,讓自己的心理、生理都得到放鬆。

  如果孩子出現過度焦慮難以調節,如出現失眠、心慌、食欲減退等情況時,建議儘早就醫,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

  填報志願

  尊重真實想法理性選擇

  孩子在不斷成長,但不少家長“原地踏步”,喜歡根據自己的喜好做“決策者”,打著“為你好”的名義。

  高考分數公佈,考生們都面臨著填報志願的難題。

  選擇自己喜歡的,還是選擇適合的,或者選擇父母中意的?

  王主任建議,考生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清楚地認識自己的興趣愛好和能力所長,家長也要充分尊重和積極引導,避免雙方態度的衝撞。

  在選擇專業和學校的時候,家長常常考慮的是“大學是不是有名氣”“專業是否好就業”。“一旦決定權在家長,孩子如果以後遇到波折,雙方的矛盾就會自然升級。越到後面,家長左右孩子的能力逐漸減弱,反而會造成雙方的背道而馳。”

  所以,如何正確填報志願,王主任是這樣認為的:選擇學校,需要提前了解學校的文化和競爭環境,避免適應不了反而選擇“躺平”;選擇專業則需要做好區間目標的上線和下線的規劃,上線是在自己感興趣的領域找到合適的專業,下線是在自己不討厭的領域找到那麼一些興趣點。

  與此同時,考生和家長需要進行充分的交流和溝通,“正常表達訴求,並做出理性選擇。”

  時代更疊,放眼現實大環境,早已經沒有了“最吃香”的職業,只有“卷出新高度”,所以我們就不要用所謂的大眾審美去選擇“絕對的好”,“保持一個平和的心態看待未來,我們心裏會輕鬆不少。”

  高考之後

  著重培養互動和社交能力

  經歷了長期的備考和緊張的考試之後,考生的各種心理需求在高考後一段時間會出現“井噴”現象,情緒也會産生巨大的波動。

  王主任解釋,這是因為在等待高考成績水落石出的過程中,考生既要承受因考試成績和自己預期有較大差距而産生的焦慮和自責,又要承受因等待錄取而産生的心理煎熬;既要面對前途命運的莫測,又要面對來自周圍人的各種詢問。這些都會讓剛剛擺脫高考壓力的考生繼而進入另一個心理壓力期,也就是所謂的“後高考心理”期。

  王主任説,孩子高考後放鬆一下,沒什麼問題。但是,如果孩子的行為過度了,家長就要及時干預和勸導。“可以讓孩子和同學聚個餐、一起運動或者來一場畢業旅行,這些才是良性的放鬆,讓孩子以健康的生活狀態去享受假期繼而迎接人生的下一個階段。”

  王主任提醒同學放鬆心情、調整心態。高考改革後,同學們有了更多的選擇與機會。與其糾結于既定的事實,不如多考慮一下實際性的問題。根據自己的水準、愛好、能力早早地物色一個適合自己的學校繼續深造,這樣也利於轉移注意力,不被懊悔失落的情緒束縛。

  理性的計劃可以讓我們冷靜看待、坦然面對我們走過的每一步,如果有條件可以量力而行,為自己提前做好計劃,避免自己陷入迷惘、手足無措的真空期。

  同時,家長要根據孩子的特點去幫助孩子度過高考後的“真空期”。例如有的孩子自律性比較差、社交能力也不足,家長就可以利用暑假,把孩子個人生活的能力先鍛鍊起來。

  大學生心理問題多

  學習、人際和睡眠

  進入大學校園,新鮮感和孤獨感撲面而來。作為獨立的個體,需要去解決學習和生活中的各種問題和矛盾。

  浙江省立同德醫院臨床心理科副主任心理治療師湯路瀚介紹,這時候大學生們可能會出現不同方面的迷茫。

  比如説學習。大學學習方式更為自主,從中學階段壓著學習且被灌輸“上大學就好了”的新大學生們,對新的學習方式摸不到頭腦也很正常,但也有人會出現放縱自我,找不到學習的意義目標,進而沒有學習動力,出現蹺課、曠課等問題。

  比如説人際問題及孤獨。遠離家人,進入集體生活對很多新大學生來説也是一個挑戰。集體生活中難免産生人際摩擦,如地域文化不同、性格各異、溝通交流誤會等因素導致人際衝突,長期在人際衝突中,不光是心情煩躁,還會影響心理健康。此外,新環境對“社恐”的人格外嚴格,若長期沒有人際關係,孤獨感增加,也會影響心情。

  再比如睡眠問題。新入大學,自由分配時間大增,有趣的事多得來不及嘗試,大學生們可能會熱衷於之前沒機會、沒時間嘗試的各種事物,比如熬夜打遊戲、刷劇、聊天,或者趕最後期限等。經常熬夜,不光會帶來身體的危害,還影響認知功能,記憶力下降,影響正常的學習生活。

  “很多問題得不到解決,可能會發展成焦慮抑鬱的情緒,沒有學習動力或過度擔憂學習,人際支援差,進而導致情緒低落等。”情緒就像多米諾骨牌一樣,一環扣一環,頃刻崩塌。

  如何享受大學生活

  醫生這樣建議

  偶爾熬夜沒關係,儘量規律作息。若已經出現作息紊亂,自己可嘗試調整入睡時間,比之前晚睡的時間提早15-30分鐘,進而逐漸調整到正常的作息。若發現自己無法調整,請積極尋求專業幫助。

  學習迷茫可以尋求前輩和同伴的幫助,比如組建學習小組,相互支援督促。同時也要探索內心,重塑對學習的認知,構建學習動力。

  抱著開放心態去嘗試各種新事物,享受不同的體驗,樂觀看待事物。

  根據自己的性格和愛好,參加一些社團活動,對自己的愛好進行更多的探索。發展興趣愛好,增加心理彈性,對未來面對困境都是積極保護因素。

  人際關係若有小摩擦,多積極溝通,化解誤會;可以換位思考,嘗試理解對方;若真的無法溝通協調,暫且先擱置,發展新的人際關係。

來源:潮新聞    | 撰稿:楊茜 通訊員 李彬 應曉燕    | 責編:韓辰霄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