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本站專題 > 縉雲 > 新聞速遞 新聞詳情
縉雲再捧省“科技創新鼎”!又是山區26縣唯一!
發佈時間 | 2023-11-13 09:51:53    

   11月10日,浙江省創新深化大會召開。杭州市和11個縣(市、區)被授予2022年度“科技創新鼎”,縉雲位列其中。至此,縉雲已連續兩年成為山區26縣唯一“奪鼎”的縣(市、區)。縉雲縣委書記王正飛代表縉雲上臺領獎。同時,縉雲還斬獲省科技市縣黨政領導科技進步目標責任制考核優秀,實現五連優;浙江金馬遜智慧製造股份有限公司再獲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科技創新鼎”,是浙江省科技創新工作的最高榮譽,象徵一個地方的科技創新綜合實力。獲獎市、縣(市、區)要滿足科技創新指數進步情況位居全省前列,全社會R&D經費支出佔地區生産總值比重高於全省平均水準,科技創新工作實績突出、特色明顯等必要條件。省科學技術進步獎是表彰完成並應用推廣創新性科學技術成果,為推動科學技術進步和經濟社會發展作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含金量十足。2022年全省獲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的成果共33個,其中由企業作為主體申報的僅7個。

  今年,縉雲再次獲此殊榮,背後有哪些實招和硬招?

  近年來,縉雲縣秉持“創新是最好的創業”工作理念,深入實施科技創新和人才強縣首位戰略。

  堅持企業創新引領

  多跨協同,持續優化“敢創”環境。實行縣委人才辦、科技辦兩辦合一,科創人才大小事“一辦管”制,強化涉企科創跨部門協同、聯動,全方位突出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實施“創新論英雄”改革,建立以科技創新為標準的企業評價、激勵體系,推出“科技創新鼎”企業、創新先鋒企業、創新爭先企業,以及創新領軍人物、科技攻關尖兵評選。完善創新表彰激勵機制,重獎國家和省級科技、專利、商標、創新創業大賽獲獎企業,鼓勵企業將科技政策獎勵的一定比例直接獎勵一線科技人員。建立“省科技型中小企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小巨人企業—科技領軍企業”梯隊培育機制,建立培育後備庫,每年開展高企預評審,把發好入口關。“雙倍增”工作從五年倍增加快到三年倍增,再實現了兩年倍增。到2022年底,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58家、省科技型中小企業271家,省級重點實驗室1家、省級企業研究院18家、省級高新技術企業研發中心50家。

  穩固平臺創新支撐

  內外聯動,持續拓寬“能創”空間。全力推進國家高新區創建。專班推進,順利實現了更名、認定、掛號候批三大步,縉雲經濟開發區成功更名為麗水高新區,麗縉高新區獲省政府命名認定。著力構建縣內縣外“3+N”創新動力體系,縣內打造中心城區、麗縉高新區、麗水高新區3個科創平臺,縣外打造上海、杭州、深圳3個科創飛地,構建“根基紮在縉雲、枝蔓伸向先進地區”的高能級開放創新平臺架構。縉雲縣人才科技創新服務中心投入使用,鋸床和特色機械裝備産業創新服務綜合體開展省級績效評價獲三連優,杭州、上海科創飛地落地運作,浙江科技學院浙西南研究院、浙江理工大學縉雲研究院、浙江工業大學縉雲創新設計研究院和縉雲先進製造業工程師協同創新中心等創新平臺掛牌落地。堅持持續集聚科技要素資源,做深産業創新服務綜合體,通過搭建創新研發、公共服務、創業孵化、技術交易、科技金融五大平臺,累計引進 10 家大院名校,27 家省內重點科技仲介、知名專業事務所。

  激活人才創新引擎

  三位一體,持續引育“會創”資源。把充分發揮科技特派員的制度優勢作為最重要的人才工作來抓。深化拓展領域,從農業向工業全面延展,在去年列入省首批科技特派團試點。探索實踐科技特派員和團“一片(聯盟)一組(平臺)一策一鏈(村)一企一徒一課一項目一專班一保障”十個一機制,《構建教育科技人才資源下沉服務機制 助力山區創新動能再提升》,列入省第一批創新深化試點,並在8月8日省創新深化現場會上作典型交流發言。深度對接産業發展需求,加大“高精尖缺”人才引育力度,著力引育高層次科技人才和團隊。目前,累計培育本土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援計劃專家2人、省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援計劃專家5人,省領軍型創新團隊和創業團隊2個。引進國家海外引才計劃專家2人、省海外引才計劃專家6人、市綠谷精英71人。

  優化政策創新激勵

  完善激勵,持續激發“要創”動力。堅持企業所需政策所向,從原有的非獨立政策中的一款7條內容,到獨立的科技政策,迭代成為完善的科技政策體系,及時調整激勵方向和重點,需要引導的事項做加法,已經形成企業自覺的事項做減法,進一步提升政策精準性和有效性,實現科技政策精準滴灌,持續不斷釋放科技政策紅利,形成企業不僅“比規模、比利潤”更要“比設備、比研發”你追我趕的良好氛圍。先後累計出臺21個惠企政策,內容涵蓋主體培育、研發支援、協同創新、科技金融等方面。率先實施“創新論英雄”績效評價改革,建立涵蓋企業研發投入、研發人員、研發設備、新産品産值、專利等12個指標的綜合評價體系。縣本級財政科技撥款從2018年的0.42億元上升至2022年的1.89億元,年均增長達45.65%,引導撬動全縣R&D 經費年均增長25.90%,科技政策激勵兌現年均增長66.46%,充分發揮財政科技投入的引導作用。

  保障服務創新護航

  需求導向,持續升級“優創”保障。暢通科技服務路徑,提升創新服務效能。堅持貼心暖心做好科技服務,面向企業需求集中開展協同服務。立足企業所需、政府所盼、創新所能,加大科技服務保障,破解企業面臨的束縛掣肘,打通企業創新發展“最後一公里”。創新實踐腦要靈、眼要明、腿要勤、手要快、心要誠“五要”科技工作方法和建立感情、真誠相待、意氣相投、關心一切“情真意切”服務方法,從解決企業創新的“關鍵小事”入手,解決企業創新能力提升的大事。

來源:潮新聞    | 撰稿:辛文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