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冷!18個省會級城市最高氣溫創新低,今冬會現極端寒潮嗎?
發佈時間 | 2023-11-13 09:39:09    

   最近我國接連遭遇多股冷空氣影響,全國大部出現明顯降溫,氣溫連創立秋來新低,部分地區堪稱“跳崖”式降溫!問題來了,眼下這股冷空氣將影響到何時?今年冬天會出現極端寒潮嗎?

  拆分問題,先來看最近這波冷空氣降溫能力有多強。

  這兩天北方氣溫基本到谷底了,今天早上最低氣溫0℃線位於河南南部、山東南部、陜西南部、甘肅南部、四川西部、西藏南部一帶。

  更猛烈的降溫出現在南方。從昨天和今天14時同時次氣溫實況圖看,10℃氣溫線大舉南推,最南端已進入廣西北部。四川、重慶、貴州、湖南、江西、浙江、上海、廣西等地均出現較明顯降溫,尤其廣西不少地方直接從夏天跌到了深秋。

  從氣溫創新低情況來看,截至今天早晨08時,哈爾濱、長春、瀋陽、蘭州、銀川、太原、天津、石家莊、鄭州、濟南、武漢、長沙、南昌、貴陽、昆明、福州等17個省會首府直轄市氣溫創立秋後新低,目前北方省會城市中,只有西安尚未破零。

  不僅最低氣溫,最高氣溫也持續創新低。截至今天15時,哈爾濱(-7.4℃)、西安(7.8℃)、蘭州(4℃)、銀川(2.2℃)、西寧(-0.3℃)、烏魯木齊(4.6℃)、濟南(6.3℃)、合肥(7.8℃)、武漢(11.8℃)、南京(10.6℃)、上海(12.6℃)、杭州(11.9℃)、長沙(7℃)、南昌(12.5℃)、貴陽(10.1℃)、成都(11.7℃)、拉薩(10℃)、福州(19.7℃)等18個省會級城市的最高氣溫創立秋後新低。

  隨著冷空氣繼續深入南下,明天,西南地區東部至江南一帶還將繼續大面積刷新低,最高氣溫僅有10℃上下。像是合肥、武漢、南京、杭州、貴陽13日最高氣溫或都不足10℃。

  此次降溫過程最低氣溫出現在13日至14日早晨,江漢、江淮南部、江南北部、貴州北部和東部等地最低氣溫將降至2℃——4℃。其中,合肥14日早晨最低氣溫可能是立秋後首次跌破0℃;武漢也存在破0℃可能。南京、杭州、長沙14日最低氣溫不足5℃,福州、廣州、南寧最低氣溫12℃——13℃,也都會是今年立秋後最寒涼的早晨。

  這股冷空氣過後,14日—15日北方大部地區開啟一輪升溫過程,多地最高氣溫可能回到正常甚至略偏高水準。不過15日—17日,還有新一股冷空氣自西向東影響我國大部地區,氣溫先後下降4℃——6℃,局地降溫幅度可達8℃——10℃。南方部分地區有小雨,東北地區東部有中到大雪。

  在新一股冷空氣和陰雨天氣的共同影響下,17日或18日早晨,西南地區東部和南部、江南中南部、華南等地氣溫還將繼續創新低,華南中北部、四川盆地最低氣溫降至4℃——8℃,江南中南部、貴州、雲南東部最低氣溫2℃——4℃。福州17日早晨最低氣溫或首次降至10℃,海口或首次降至20℃。

  總之,未來一週,在兩股冷空氣影響下,我國中東部大部氣溫偏低1℃——3℃,江南南部、華南北部和西部偏低4℃——5℃。冷空氣降溫效果杠杠的!

  11月接連3股冷空氣帶來的這“斷崖”式降溫有了,現在回過頭來看看這個問題:這個冬天會出現極端寒潮嗎?

  日前國家氣候中心剛剛官宣了一次中等強度的厄爾尼諾事件已經形成,並將持續到明年春季。受其影響,並疊加全球氣候變暖的大背景,2023年全球平均氣溫或將打破2016年最暖年紀錄。預計今冬到明春我國大部地區氣溫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但階段性冷空氣活躍,南方地區降水偏多,複合型氣象災害風險加大。

  根據這個氣候趨勢預測,可以拎出兩個重點:

  ①整體來看今冬我國氣溫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

  ②階段性冷空氣活躍,複合型氣象災害風險加大。

  如果你問這個冬天還會出現寒潮嗎?答案是有可能的,但是否能到“極端”,也就是冷破紀錄,仍不好説。因為大的厄爾尼諾事件氣候背景在這擺著,它到底會對氣候産生什麼樣的影響,仍是非常複雜且不確定的。

  咱們可以回顧下2020年到2021年冬季冷暖大反轉,那是在與厄爾尼諾相反的拉尼娜事件背景下發生的。

  2020年末到2021年初,我們先後經歷了四場大寒潮。尤其2021年1月初的超級寒潮,來自數千公里之外的極地冷氣團直接給我國北方地區帶來了北極版寒潮體驗,北京、河北、山東、山西、陜西等省市共計60個氣象觀測站的最低氣溫突破或達到建站以來歷史極值。其中北京最低氣溫跌至-19.6℃,創1966年2月23日之後最冷氣溫紀錄;濟南-18.3℃,創1月上旬最冷紀錄,也是1953年1月17日之後出現的最低溫度。

  這就算一次極端寒潮事件。但緊接著當年2月,我國又經歷了一次歷史罕見的回暖過程,近500個國家級站點打破2月曆史最高氣溫紀錄,生生把氣溫由偏冷,拉成了史上最暖2月。結果這冷暖大起大落的極限拉扯,竟導致那年冬天成了個暖冬。

  所以,在厄爾尼諾事件已經形成的氣候背景下,對一個長達數月的時效進行預測,就很難説到某次天氣過程(比如一次極端寒潮)那麼具體了,因為不確定性因素太多、太複雜了。

  但至少從目前氣候中心預測來看,氣候變暖的驅動影響仍在,整體來看,今冬可能又是一個偏暖的冬天了。

來源:中國天氣網    | 撰稿:辛文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