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説“耳聽為虛,眼見為實”,但網際網路時代,眼見真的為實嗎?你以為和你見面交易取錢的是投資合夥人,其實他只是臨時雇用的跑腿。
據了解,近年來,公安部聚焦電信網路詐騙犯罪,持續組織開展“雲劍”“斷卡”“斷流”“拔釘”和打擊緬北涉我電信網路詐騙犯罪等一系列打擊行動,打擊治理工作取得明顯成效,電信網路詐騙犯罪上升勢頭得到有效遏制。然而,詐騙分子一方面想方設法逃避公安機關的打擊,另一方面不斷翻新詐騙方式和手法,犯罪形勢依然嚴峻複雜。
線上交易 線下交錢
輕信當面交易結果損失慘重
近日,樂清的陶女士在網上認識一個人,教她在指定網站用虛擬幣投資各種理財産品。對方告知陶女士,網站不需要轉賬,並介紹一個賣幣“工作人員”給她。和其他交易平臺不同,賣幣人現場交易並到府拿錢,陶女士以為一手交錢一手交貨比較可靠,確認虛擬幣到賬之後放心將錢交給對方,同樣的操作,在小區門口進行了數次。直到最近,她跟朋友聊天時,才發現虛擬幣是假的,損失慘重。
民警介紹,在該套路中,詐騙分子往往通過網路社交平臺搜索被害人並添加好友,冒充“高富帥”“軍人”“投資專家”等身份與被害人建立關係,以有“特殊資源”“平臺有漏洞”可獲得高額回報等理由,鼓動受害人參與投資。充值方式改為購買虛擬幣,但又稱有關部門對虛擬幣管控嚴格,線上轉賬容易被凍結銀行卡,改為線下安排專人到其家中或指定地點取現金。
相似的套路也發生在王先生身上。王先生長年經營金店,近日有人加他好友想買4根50克的金條,但因本人沒時間過來拿,要安排朋友過去代取貨。王先生看到生意到府,沒有多想,就把賬號提供給對方,讓對方先轉錢再拿貨。錢很快到賬,王先生按約定將黃金交給了過來取貨的人。萬萬沒想到,一天后,王先生的收款賬號被凍結。經了解,打到王先生賬戶上購買金條的錢竟然全部來自外省電信網路詐騙受害人的轉賬。
民警介紹,該套路中詐騙分子選擇購買方便變現的商品(如黃金、煙酒、現金鮮花禮盒或蛋糕等),讓商戶提供銀行卡號,線上轉賬後,安排跑腿到府取貨。商戶收到的“貨款”實際上是電詐案件的“贓款”。就這樣,商戶經營者無意中成為詐騙分子洗錢的工具,又面臨著退還贓款的局面,導致商戶遭受重大損失。
民警提醒,線上轉賬要警惕,到府現金交易也要警惕。在大眾觀念中,電信網路詐騙大多線上上進行,不會膽大到線下交易,因此騙子反其道而行之,更加具有迷惑性。市民在與網友或熟人交流時,如涉及投資交易,務必通過正規渠道核實平臺真實性,切勿盲目取現交易,莫因一時小利,成為詐騙分子洗錢的工具。若發現銀行賬戶出現異常情況,應第一時間到銀行卡開卡行查明原因,如被警方依法處置,請積極收集交易資料,配合警方調查。
集群打擊 跨省協作
為全國打擊電詐“一盤棋”提供溫州模板
溫州市反詐中心不斷創新打擊電信網路詐騙犯罪戰術,如“人員流技戰法”和“省域合作打擊模式”,實現從零星打擊到集群打擊再到跨省協作的迭代升級,為全國打擊電詐“一盤棋”提供溫州模板。
近三年來,溫州公安共抓獲各類電詐犯罪嫌疑人1.8萬餘人,破獲案件7600起,追繳返還群眾被騙資金3.8億余元。多次國內外包機將犯罪嫌疑人從境內外押回溫州偵辦案件,並公開懸賞通緝緬北電詐重要頭目,有力打擊和震懾了境外賭詐犯罪集團,在社會上引起廣泛熱議好評。
在預警勸阻工作方面,溫州公安每天通過96110撥打預警電話1.2萬人次,到府勸阻3500余人,每年止付達365萬餘元,第一時間對疑似正在被騙的群眾開展電話回訪和到府見面勸阻,確保實現對電信網路詐騙精準預警、精確阻斷。
此外,溫州市反詐中心與金融機構建立了快速查詢、止付和凍結機制,針對現發的案件,通過接警止付機制,30秒內將涉案賬戶上報,1分鐘完成銀行查詢,5分鐘查明資金流向,並立即開展資金凍結工作,全力與詐騙分子搶奪時間、保護群眾利益。近三年來,累計預警回訪1168萬人次,成功勸阻攔截14481起案件,避免群眾損失6.37億余元。
來源: 溫州日報 | 撰稿:記者 杜一川 | 責編:金雨馨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