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
184042016@qq.com
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您的位置:首頁 > 浙江 > 溫州 新聞詳情 A- A+
瑞安:"三位一體"鋪就康莊大道
發佈時間:2023-12-15 09:55:40    

   記者初冬時節,漫步溫州瑞安市濱海之畔10萬畝都市田園,沿網紅木棧道登上38米高的風帆觀景臺鳥瞰,水田相間、阡陌縱橫的特色條臺地裏,綠油油的花椰菜一壟又一壟,長勢正好。

  在當地種了近30年地的老農夏成銀,眼下一人掌管200多畝花椰菜田。

  老夏種田,不是一個人在戰鬥,支撐正來自農合聯——瑞安市濱海花椰菜産業農民合作經濟組織聯合會。它把周邊四個鎮街的種植大戶、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供銷社、農業科技企業、蔬菜交易市場和金融機構共61家(名)會員,總計4200多農戶集聚到這個大平臺裏,形成“夏種西瓜、冬種花椰菜”的10萬畝連片菜籃子基地。

  農合聯的背後力量,源自17年前的一次擘畫:2006年1月,在全省農村工作會議上,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第一次提出“積極探索建立農民專業合作、供銷合作、信用合作‘三位一體’的農村新型合作體系,努力服務於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構想。自此,這項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工作期間,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以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為中心的綜合性農村改革,拉開了序幕。

  作為當年率先實踐的排頭兵,17年來,瑞安圍繞“三位一體”不斷深化改革,從“組建農合聯、開展生産供銷信用合作”的1.0版,發展到“涉農資源大整合、為農服務大提升、富農産業大融合”的2.0版,如今,正聚焦“一體化、現代化、數字化、共用化”探索3.0版本。

  思想的力量如何照耀一方土地的蝶變?久久為功、迭代升級之下,“三位一體”改革又帶來了哪些新變化?近日,記者再赴瑞安蹲點探尋。

  改革探路,讓小農戶有了大聯合

  “今年天氣偏暖,花菜長勢都很好。”來到自己耕種的200多畝花椰菜田間,夏成銀對這壟菜什麼品種、何時成熟,那方田如何輪作、打理要注意什麼,都如數家珍。看著一株株花椰菜,他判定再過半個月左右,又將迎來一場大豐收。

  從1995年幾畝地開始幹起,到如今成為當地花椰菜種植大戶,夏成銀種地的“發家史”,和瑞安一直以來基於“三農”的改革探索緊密相連。

  改革開放後,瑞安大批農民離土離鄉,辦廠經商務工,然而也有一批像夏成銀一樣最終選擇回鄉的農民,開始流轉別人的承包地,農業適度規模經營開始萌發。

  地越種越多,就能順理成章“長出”更多收益嗎?種1畝地、100畝地、1000畝地,農民對服務的需求一樣嗎?傳統農業生産“靠天吃飯”,如何打通技術、資金、購銷等“關節”?

  要回答這些問題,打破農業發展的局限,顯然不能單靠農民個體。

  2001年,瑞安有了農民專業合作社。“前幾年發展得很不錯,但沒過幾年,就遇到了瓶頸。”瑞安市農業農村局負責人回憶,比如不少社員想擴大規模,合作社卻存在單個合作社影響小、作用發揮不夠、互助擔保額度小等問題,“歸根結底是難以滿足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對服務的需求。”

  2005年,瑞安人想到在“專業合作”的基礎上,再進行一次更高層次的“綜合合作”——成立農村合作協會,將農民合作和各類為農服務組織聯合起來。

  2006年1月,積極探索建立農村新型合作體系的構想提出後,被既往農村發展難題困擾已久的瑞安,馬不停蹄開始率先實踐。

  兩個多月後,瑞安農村合作協會正式成立,組成單位包括:農村合作銀行、供銷聯社等8家核心會員單位,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機合作社等100余家基本會員單位。這是全國首家集農村金融、農産品生産和流通于一體的綜合性農村合作組織,新農村建設和“三位一體”農村新型合作體系的“瑞安試驗”正式開始。

  2006年12月,在瑞安召開的全省發展農村新型合作經濟工作現場會上,習近平同志對瑞安的探索實踐給予充分肯定。

  17年來,瑞安歷屆黨委政府始終牢記囑託、探索實踐,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農村“三位一體”改革重要講話精神,聚焦優勢資源整合,迭代升級為農服務,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紮實推進共同富裕、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走出了一條新路子。

  瑞安濱海之畔的10萬畝都市田園,以及背後“操盤”的瑞安市濱海花椰菜産業農合聯,正是近些年伴隨“三位一體”改革深入推進,涌現出的3.0版的典型例子。

  “農合聯在生産方面擰成一股繩,在供銷方面握成一個拳,在信用方面形成一股力。”首任理事長肖權國説,農合聯核心在於“一體化”,讓散戶抱團合作,銜接種子種苗、生産種植、加工行銷、金融信用等全産業鏈。農合聯成立當天,就得到了1.5億元的貸款授信。

  在這裡,種植、農資採購等可以一起“拼單”。去年10月,農戶通過農合聯,直接以出廠價向化肥廠“拼單”,每袋尿素比市場價便宜25元,僅此一項就為社員節省了10萬元支出。

  病蟲防治也有了新方式。“花椰菜剛種植下去的時候,害怕有病蟲害,依託農合聯,隨時有專家到田裏指導,解決問題。”肖權國説,除了請專家到府服務,農合聯還常態化組織農戶進行技術培訓,進一步提升農戶的種植水準。

  依託專業的銷售體系,小農戶在田埂旁就能對接大市場。花椰菜種植集聚後,全國各地客商慕名而來,農戶葉春友等人成立了瑞安市春友瓜菜專業合作社,在田地旁建立專門的交易市場,有專人對接市場。“我只要管好種植就行,會有人到府到田裏來收貨。”73歲的吳仁普一人種植20來畝花椰菜,一年可收入近8萬元。

  科技賦能,讓地里長出更多可能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鼓勵發展各類社會化農業科技服務組織,創新市場化農技推廣模式,打通科技進村入戶“最後一公里”。

  這讓瑞安莘塍街道董七村種植戶蔡月鋒感觸很深:“別人都開玩笑問我,你是不是給老天爺打電話啦,説幾個小時後下雨就下雨。”曾經,精準氣象這樣的專業名詞,對於蔡月鋒來説,是很遙遠的事。如今,他卻對此有了切身體會。

  農戶能感知天氣,離不開GIS遙感、精準氣象和精準種植等先進技術的應用。這變化源自瑞安與中化現代農業有限公司MAP技術服務中心的合作,它讓傳統花椰菜種植煥發了新活力。

  走進花椰菜基地,一片5畝的田地特別引人關注,這裡是中化農業MAP的試驗基地。MAP中國設施農業瑞安技術服務中心的90後技術人員黃文獻跟同事蹲在田間,用遊標卡尺測量花椰菜的莖粗,用SPAD儀測量花椰菜葉片的葉綠素含量,了解它們的生長狀況。“我們在做不同品種的對比試驗,測試哪個品種在這裡種植效益更高。”黃文獻介紹,要把最有效益的種植方法推廣給農戶。

  中化農業帶來的驚喜不止這些。每當冬季花椰菜收穫時,田間一個個紫色、金色的花椰菜惹人喜愛。這種新品種花椰菜色彩豐富,富含胡蘿蔔素和花青素等,在高端市場很受客戶歡迎,單個花椰菜可以賣到近10元,比普通品種高2至3倍。

  科技種植帶來效益提升。中化農業還提供機器人作業等全産業鏈、全週期數字化服務,預計畝均每季減少化肥50公斤、節水1.9噸。

  不僅如此,近年來,瑞安通過搭建數字化智慧鄉村平臺,推動生産管理線上化、流通行銷網路化、信用服務數字化,豐富“三位一體”改革內涵。

  “三位一體”智農共富平臺便是其中的典型應用案例。瑞安市供銷聯社負責人表示,該平臺構建貫穿生産、供銷、信用的全週期閉環精準服務,實現農民“無憂種植、無憂銷售、無憂貸款、無憂補貼”。農戶通過該平臺訂購化肥,方便又省錢。平臺還可以根據農戶種植地塊的權屬類型、種植作物、種植面積、農事操作及供銷、信用數據等資訊,繪製農戶信用畫像,構建“村社授信全覆蓋、融資保險全鏈條、專員服務全過程”金融服務。目前已建立白名單31.18萬戶,全域整村整社授信覆蓋率達100%。

  瑞安市農業農村局負責人表示,借助“三位一體”改革,引入數字化賦能、高效協同、整體智治的為農服務,讓改革成果變得更加立體。

  共用共富,讓農戶有更多受益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農業農村工作,説一千、道一萬,增加農民收入是關鍵。”“要堅持把增加農民收入作為‘三農’工作的中心任務,千方百計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

  農産品銷售是增收的基礎。在農合聯牽線下,保險公司和政府産業基金開始對農産品進行價格兜底,保障農戶種菜收益不低於3000元/畝。農村金融普惠式、免押式、互助式探索,有效破解了“三農”領域抗風險能力弱、融資門檻高等難題。

  “這裡還建有花椰菜全産業鏈基地,集冷鏈儲藏運輸、菜葉菜梗深加工等功能于一體。”瑞安市供銷聯社負責人介紹,農産供銷品牌化、電商化、現代化變革,可以有效破解小農戶經營難以適應現代化市場大規模、低成本流通的難題,讓花椰菜賣得更好,為農戶增加收入。

  “三位一體”改革,也為瑞安不斷開發農業産業新功能、農村生態新價值,進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紮實推進共同富裕,打開了新的想像空間。

  在綠油油的花椰菜基地裏,田間小路縱橫交錯,一條1公里多長的柏油路將田地和公園隔開,柏油路東側是田園,西側是瑞安市民休閒的中塘河公園。放眼望去,“水中可遊船、岸上可遊覽、田裏可遊玩”的田園風光呈現在眼前。

  瑞安旅遊投資公司的運營人員朱載解介紹,每到週末,田園裏的網紅木棧道和風帆觀景臺,滿是來打卡的市民。“高峰期日均吸引遊客達1萬多人次,年接待遊客超100萬人次。”

  基地核心片區所在的莘塍街道工作人員蔡建福告訴記者,今年夏天,街道還與當地文旅公司合作,打造西瓜·玉米節,通過衍生農創瓜果市集、農業研學等吸引遊客參與。

  通過“三位一體”改革,不斷集聚優勢資源,瑞安正讓花椰菜基地從單一的賣農産品向賣風景、賣文化、賣體驗轉變,向美麗田園要美麗經濟。

  “三位一體”為農服務的創新舉措,還在向各個層面延伸。比如,瑞安各鄉鎮成立垃圾分類合作社,把“三位一體”模式從農業生産領域拓展到鄉村生活治理;通過“三位一體”合作加強特色産業鏈,瑞安打造了天井垟大米、梅嶼果蔬、陶山甘蔗等特色産業示範基地;曹村鎮14個村集體經濟合作社聯合組建公司,管理運營該鎮全域旅遊資源,2.95萬名村民將享收益。

  聚力小農大合作,以大融合推動為農體系“一體化”,瑞安目前已構建“1個縣級農合聯+10個鄉鎮農合聯+N個産業農合聯”體系。其中,特色産業農合聯目前已達6家,涉農鄉鎮(街道)覆蓋率100%。

  共用改革成果,2006年至2022年,瑞安農林牧漁産值從18.20億元增至45.40億元,農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增長4倍多,城鄉居民每人平均收入倍差由2.53縮小到1.83。

  瑞安市委書記李堅表示,要以強烈的標桿意識,持續迭代深化農村“三位一體”改革,建好用好智農共富平臺、基層為農服務中心,線上線下全鏈條、全流程、全天候助農惠農富農,紮實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加快推動共同富裕先行。

  今年11月24日,浙江省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表決通過關於持續深化生産供銷信用“三位一體”改革加快推進為農服務現代化的決定,這是全國首個關於“三位一體”合作經濟的地方性立法。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三位一體”將在浙江大地上煥發出無限生機。

來源: 浙江日報    | 撰稿:徐健 應忠彭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微店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忠文創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