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是什麼?
她也許是兒童眼裏的主題公園,也許是老人眼裏的就醫保障,也許是成年人眼裏遍地開花的“共用社·幸福裏”。
一千個市民眼裏有一千種幸福。但每種幸福背後,不變的是市民對所在城市發自內心的認同感、歸屬感、安定感、滿足感。
提升治理效能,托起穩穩的幸福。溫州持續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群團助推、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市域社會治理體制,讓小平安凝成大平安,從小細節寫出大文章,也讓基層群眾的幸福有了越來越多的新打開方式。
下好“共治棋”
開出更多幸福之花,土壤是關鍵。
小區雖小,卻連著千家萬戶。不久前,溫州市鹿城區召開了一場事關816個住宅小區的大會——全區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暨現代小區建設大會。近千參會人員中,相當部分為業委會主任代表。
會議表彰十佳小區黨組織、業委會、小區業委會主任等,這不僅是鹿城歷史上第一次,在全國範圍內,也是少見。
人們常説,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水準,很大程度就體現在基層。
尤其在疫情應對、搶險救災等大考面前,一個個小區,一扇扇“小門”背後,藏著組織動員、快速找人、情緒安撫等看似瑣碎卻十分關鍵的環節,是市域治理不可或缺的“神經末梢”。
如何更好發揮“神經末梢”作用?溫州的探索是村社多元共治——通過加強村社黨組織建設,推動構建社區黨組織領導下小區黨組織、業委會、物業及多方力量參與的共建機制。
然而,共建機制並非一蹴而就。一直以來,業委會成立難、作用發揮難,是國內不少城市面臨的共性難題——年輕的業主沒時間沒精力,年老的業主雖有熱情執行力卻不高,即便業委會組建了,對其作用發揮也缺乏有效監督機制。
如何破題?溫州鹿城等地提出“像抓村委會建設一樣抓業委會建設、像抓村黨支部書記隊伍一樣抓業委會隊伍建設”。按照“先建黨組織、再選業委會”原則,溫州實現2274個小區黨組織全覆蓋,並由組織部牽頭髮動街鎮、社區、網格等力量,真正把講政治、懂治理、有責任心的業主尤其黨員業主排摸出來,動員他們參選業委會。統計數據顯示,業委會與支部委員交叉任職5584人。
與此同時,溫州優化配備專職社工和網格治理團隊,通過加大治理力量、資金籌集、空間拓展等要素投入,實現“有人幹事”“有錢辦事”“有場所服務”。溫州還在全省率先制定小區在職黨員“雙重管理服務”辦法,號召18.7萬名在職黨員主動到小區報到,亮明身份、參與治理。
一度被小區基礎設施陳舊、環境臟亂差、停車位嚴重不足問題困擾的桃源花園,因為多方力量的加入,從“老破舊”轉身為“幸福裏”。
在桃源花園,25名小區黨員、在職黨員在小區亮相,積極發揮先鋒模範作用,帶頭為小區建設“謀出點子”,帶頭為鄰里調解“想好法子”,帶頭參與治理建設;該小區推行“周例會”制度,社區“大黨委”、業委會、物業三方共商共治,共同解決小區疑難問題。針對住戶提出的提升小區環境要求,在小區缺少建設資金的不利情況下,社區積極對接,聯合轄區共建單位,為小區爭取綠化補植、樓道粉刷等公益項目。而讓小區業委會主任劉程丹更加幹勁十足的是,她因為業委會主任的身份成為鹿城區政協委員。“我會將這份榮譽化為動力,把小區的一件件小事、難事都變成實事、暖心事。”劉程丹表示。
這是溫州持續推進社會治理創新改革的生動實踐。這種傾注匯聚“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群團助推、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治理合力,也同步催生了“平安樂巡”“鄉賢治鄉”“安全生産互助管理聯盟”等諸多特色做法。
人人參與、人人有責的治理“共同體”,也讓溫州基層群眾的幸福,有了更加堅實的“基石”。
織密“服務圈”
在一塊塊幸福“基石”上,溫州市開展黨建引領“共用社·幸福裏”等創建行動,近三年來,新建提升518處黨群陣地、839個共用空間,集中梳理辦結交通微迴圈、陣地微改造等“關鍵小事”4447件,家旁邊一個個兼具辦事服務、文體活動、兒童遊樂等功能的“黨群服務圈”,成為人們茶余飯後的打卡點。
走進位於永嘉縣五中花園的甌江紅“共用社·幸福裏”,2000余平方米的共用空間,鄰里辦、兒童之家、銀齡樂園、鄰里匯、技能共用等子場景內,兒童們嬉戲玩鬧,老人們翩翩起舞,現場歡聲笑語不斷,而定期上演的技能培訓課堂,吸引了一批又一批廚師等行業高手在此分享技能知識,拓寬居民就業通道的同時,也提升了家庭生活品質。
而在蒼南縣錢庫鎮東西街社區,依託鎮級“幸福共用匯”平臺,在原有紅十字會、婦聯等聯盟基礎上,利用平臺內隊伍資源,與錢庫商會、溫州市中原應急救援中心、銀鋒老黨員工作室等達成合作,開展一批群眾喜愛、群眾需求的服務活動,並提煉出一批義診、義剪、親子閱讀等好評度高的活動,納入定期服務清單,不斷提高居民生活獲得感。
成立溫州市首支由失獨人員組成的“依鹿暖心”志願服務隊.jpg
成立溫州市首支由失獨人員組成的“依鹿暖心”志願服務隊。溫州市委政法委 供圖
在溫州,越拓越寬的“服務圈”,也“圈”進了20余萬快遞、物流、網約配送等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打造新業態新就業群體“微型”驛站,聯合愛心商戶提供“夏日送清涼”服務,成立城市宣傳“新”鋒隊;開展新居民政策入戶工作,邀請新居民子女參與“兒童之家”點單活動,用有歸屬、有溫暖的互動交流,讓新群體真正融入社區“大家庭”。
位於溫州市區的城市驛站內,空調、冰箱、微波爐、飲水機、沙發等一應俱全,還提供24小時智慧換電續航設備,解決了外賣騎手渴了、累了、休息、應急等一系列後顧之憂。“最近多雨,有了這個馬路上的‘家’,避雨歇腳都方便多了。”外賣小哥陳先生説。
織密“服務圈”背後,溫州優化配備專職社工、網格治理團隊等力量,抓深做實“五社聯動”和社會組織發展體系改革,推動478個社會組織結對795個村社,常態化開展“樂享銀齡·幸福常伴”“紅領巾課堂”“青少年主題研學”“紅色星期天”“我為群眾辦實事”等活動。
4.群眾通過數字門牌提交養老服務需求,志願服務組織第一時間到府提供相應服務.jpg
群眾通過數字門牌提交養老服務需求,志願服務組織第一時間到府提供相應服務。溫州市委政法委 供圖
提升“幸福味”
在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日益增長的需求面前,又該如何持續回應新訴求和新期盼?溫州以改革推進民生改善步伐,打通市域整體指揮聯動,實現縱向市縣鎮村四級黨組織一體指揮、橫向各單位各力量聯動推進的實施體系,牢牢把握新時代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的群眾路線,增強優質公共服務供給。
從“最多跑一次”“最多跑一地”,到“一次不用跑”,再到“一件事情一次辦”,溫州全力推進服務供給精細化、服務模式優質化、事項辦理規範化,為群眾和企業提供“鏈條最全、流程最優、材料最少”的辦事體驗。辦事更快了,更方便了,也更省心了——如今在溫州,拿起手機,動動手指頭,就能辦妥大量的事情。
人間煙火味,最撫凡人心。眼下,全國各地市集熱度居高不下。作為城市精細化管理體系中的重要一環,並不是所有地方都適合擺攤,如何在行政執法中既守住城市發展的底線,又充分考慮到老百姓的需求,體現著執法者的智慧。鹿城區綜合行政執法局、蒲鞋市街道辦事處等單位合力探索的愛心超市,整合各類資源,引導志願者加入其中,為流動攤販尤其高齡流動攤販排憂解難,是一項充滿溫情的探索。
擁有“迷你小區”之稱的溫州市山福鎮驛頭公寓,因為僅有70套房子,物業賺不到錢,好不容易“請”到的物業,幹不了多久又撤離了。就在該小區業委會一籌莫展之際,山福鎮推出鄉村物業,促進驛頭公寓與其所在村莊一起打包聘請物業,解決了“小體量公寓無人接手”難題。
盤活公共空間、黨員幹部示範引導婚喪簡辦、強社惠民改革……一件一件抓落實,一年接著一年幹,全民友好型社會建設走在前列,教育醫療、文化衛生養老等事業加快發展——用改革推進民生改善步伐,用持續的民生改善提升群眾幸福感,溫州正不遺餘力。
而越來越多事關幸福的新打開方式,也讓溫州順利獲評平安中國建設示範市,連續四年蟬聯中國最具幸福的城市。
來源: 潮新聞 | 撰稿:戚祥浩 通訊員 林唯 戴殊姿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