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人看病、替人取藥、幫人問診等一系列明碼標價的陪診服務在溫州興起。這究竟是一份怎樣的工作?近日,記者跟隨陪診師,全程陪伴一對來自麗水的盲人姐妹花就診,感受這份新職業背後的酸甜苦辣。
盲人姐妹花來溫就診 陪診師給了她們勇氣
當天早上7點40分,記者來到溫醫大附屬眼視光醫院,在人群中看到陪診師壹壹和大周小周(化名)時,姐妹倆沒有戴墨鏡,眼睛看上去也和常人無異,很難讓人相信她們是幾近失明的盲人。
不過很快,視力障礙的不便顯示了出來。取號時,壹壹一左一右牽著姐妹二人來到機器前,把二人手牽在一起,她則牽著姐姐,單手在螢幕前操作。
記者見狀趕緊上前牽起了妹妹小周,小周感受到後,立馬緊緊回握,似乎抓了救命稻草一般。
小周告訴記者,她從紹興出發,姐姐從麗水上車,兩人坐同一班動車來溫州,旅途中鐵路工作人員全程陪伴,到站後,壹壹便一直陪著她們。“壹壹她很細心,不管是在醫院還是在酒店,對我們無微不至,給了我們安全感和勇氣。”
取完號後,要到二樓檢查視力。上扶梯時,壹壹細心提醒臺階,行走時,擔心其他患者誤撞姐妹二人,壹壹一直舉著手護在她們身前。
檢查視力也是一波三折,起初姐姐的醫保卡刷不出來,醫生建議用手機電子醫保卡,由於視力問題,姐姐無法使用手機,壹壹幫其完成操作。
遺憾的是,檢查結果不太樂觀。姐妹倆患有視網膜色素變性(RP),隨著年齡增長,視力逐漸衰退,姐姐連眼前是幾根手指也看不清了,只有在手電筒直射下,右眼才有些許反應,妹妹的視力稍好些,勉強認出手指個數。
排隊等號兩小時 陪診師稱自己是“站長”
視力檢查完畢,接下來就是面診。壹壹為姐妹倆找了個位置坐下,自己則去診室門口等候叫號,由於患者較多,壹壹和記者在診室門前“接力”站了接近兩個小時,也許是鞋子不太合腳,又或許是長時間保持站立姿勢,沒一會兒,記者感到腳部有些疼痛,在地上蹲一陣子,發現腿也麻了。
“你這才哪到哪啊,有時候我們陪診一整天,都不能坐,即便有了空位置,我們也要讓給患者,經常是一站就是三四個小時。”壹壹打趣地形容陪診師的工作是“站長”,站的時間都特別“長”。
大約上午10點,終於輪到了姐妹倆就診。姐妹倆顯得有些緊張,妹妹握著記者的手更緊了。患病多年,輾轉全國各大醫院,一直未查出病因,直到來到溫醫大附屬眼視光醫院,才確診視網膜色素變性(RP),這次復診,姐妹倆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
對於患者來説 心情和病情一樣重要
“上次姐妹倆都做了抽血檢測,確認是基因問題,姐姐的眼睛裏還發現了一個血管瘤,現在她的視力直線下降,就好像眼前有一片白霧遮著,什麼都看不清……”儘管距離上次面診已經過去大半年,但壹壹仍對病情復述還是比較熟悉,整個過程姐妹倆幾乎不用開口。
遺憾的是,醫生沒有給出姐妹倆期待答案,經檢查,姐妹倆的視力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姐姐眼裏的血管瘤還擴大了。“目前的醫療技術還無法治療這種基因病,現在唯一的辦法就是等,等更先進的技術和藥品出來。”聽到此處,姐姐嘆了口氣,馬上有接著問:“那我妹妹呢?她的視力比我好,醫生你救救她。”姐姐的哀求換來的是醫生無奈地搖頭。
走出診室,姐妹倆臉上多了一些沉重,看到二人情緒低落,壹壹主動上前安慰,拉起了家常,姐妹倆也重新收拾了心情,“我們沒事,已經習慣了,好在孩子們沒有遺傳我們的病,他們健康就好。”
陪診結束後,已經是上午11點半了,整整四個小時。此時,記者才發現自己的手和小周的手一直沒有鬆開過,手上滿是手汗和紅印。
壹壹把姐妹倆送到了酒店,自己又折返醫院去給另一個患者列印報告。這期間,壹壹還將今天的醫囑和診斷整理好,用語音發給了姐妹二人。“我想讓她們感受到我的關心,因為對於患者來説,很多時候,心情和病情一樣重要。”
“這是一份需要共情的職業。”這是壹壹對陪診師的總結,每次看到患者從見面時的無助迷茫到陪診結束時感激欣慰的眼神,壹壹都覺得這份工作值得一直幹下去。
職業很耗費精力 收入也沒有想像中可觀
體驗完半天的陪診工作,記者才意識到陪診不僅僅是跑腿兒,這個職業看似輕鬆,其實很耗費精力,收入也沒有想像中可觀。
“我們掙得是辛苦錢,經常要各個科室跑上跑下,排隊也是家常便飯,如果體力不好,還真有可能吃不消。”壹壹介紹,現在市面上的陪診師基本上是按時間收費,半天200-300元,全天400-500元,收入按日計算,給許多人這個行業輕輕鬆鬆月入過萬的錯覺,事實並非如此。她曾有大半個月時間都沒有接到一單生意,直到現在,生意也並不穩定,有時多有時少,半天或一天完成幾單的情況很少。
壹壹認為,收入不高一部分原因是陪診行業準入門檻相對較低,缺乏規範和監管。目前相關部門只在2020年6月發佈的9個新職業資訊中有類似的“社群健康助理員”。
在這也導致,壹壹想成立自己的公司,但因為沒有相關品類,她只能選擇以“醫藥器械”名義來註冊,據她所知,還有很多陪診類公司在市場上打著家政服務的旗號。
提升陪診品質 期待行業規範化管理
缺乏行業標準,勢必會導致從業人員專業能力參差不齊、無序競爭、任性定價、糾紛頻發,名為“陪診”實為變相“黃牛”,導致很多人既想購買陪診服務,又擔心遇到騙子、花費是不是物有所值、醫療隱私有沒有可能洩露、陪診中突發意外責任如何厘清等一系列現實問題。
在她看來,規範化才能引領一個行業行穩致遠。“事實上,一個專業的陪診師,應該具備一定的醫學常識,以我自己為例,我是醫藥專業畢業的,了解醫院就診流程和藥品使用劑量,這樣才能在陪診時有效‘助’診,提升患者就診效率和品質。”
隨著社會老齡化進程加快,陪診師有望成為熱門行業。壹壹建議政府部門制定職業陪診管理辦法,明確職業陪診的職責、服務內容和收費標準。同時,建立執業準入制度和資質等級標準,鼓勵專業人員和專業機構進場。加大監管和處罰力度,防止“大處方、濫檢查”等欺詐現象出現。
一個正常的社會,每個人都不應該是孤島,無數患者和陪診師期待陪診行業規範化管理的未來,很快到來。
來源: 潮新聞 | 撰稿:共用聯盟·溫州中心 許雅晶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