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末七都島親子環島騎行安排上”“二十人組團輕鬆夜騎甌江路,抓緊群裏集合”“集體打卡騎行楠溪江綠道”……眼下,越來越多的騎行愛好者開啟他們的“追風”之路。
從低碳出行的新風尚,到打開社交圈的新方式,在健身、通勤、社交等多重因素的影響下,“騎行熱”正在不斷升溫,並帶動自行車及周邊産品的銷售量節節攀升,甚至出現“一車難求”的景象。還有不少自行車資深玩家的騎行裝備更高達數萬元,城市“騎行熱”帶火的“自行車經濟”正成為消費新亮點。
“騎行熱”的背後不僅是健身
今年51歲的市民潘先生家住溫州市區三垟濕地公園附近,平時騎自行車42公里,去機場上下班。作為健身達人,週末還會約上一群跑友在三垟濕地西環線綠道、七都綠道跑步,樂此不疲。隨著近年來綠色出行理念深入人心,越來越多像潘先生這樣的市民,開啟了“通勤+健身”的騎行日常。
“我曾經花了7天時間環海南島騎行800余公里。和幾個群友輪流陪同騎行的過程中,也體驗到了一種對自我極限的挑戰與突破。”自行車發燒友朱先生説。從日常通勤到健身挑戰,對於喜愛騎行的人來説,騎行帶來的改變不僅是身體機能的提升,還有生活態度變得更加積極向上。
“騎車之前,我的社交圈子很小,主要局限于同學和親友,如今的好朋友大都是騎車認識的,有些還是國內其他城市的。”在溫州0577濱江閃電店的負責人吳君縣看來,如今的騎行已經從小眾運動,發展為人與人之間的休閒社交新方式。
記者在吳君縣的朋友圈裏看到,除了各款配置的自行車外,他發得最多的便是各個俱樂部騎行活動的合照。其中,一張十多位騎友圍繞一對新人拍攝的婚紗照引起了記者的注意,吳君縣介紹,“這對新人是我們俱樂部的成員,結婚之前便經常相約在群裏參與騎行活動。我們每個俱樂部裏都有百人以上的成員,裏面有上班族,有大學生,也有不少中老年人。成立時間短的幾年,長的也有十來年了。大家在一起能夠相互認識、相互交流,我覺得很有意義。”吳君縣表示,在溫州,騎行愛好者的隊伍一直在不斷擴大中。
“週三晚上八點,環奧體中心團騎報名,準時出發,目前已有32人。”溫州某騎行群每週都會組織夜騎,最近的集合地點定在了奧體中心輕軌站,十多公里的“輕鬆騎”也吸引了不少騎行新手加入。群主小夢告訴記者,組織夜騎的初衷是讓騎行愛好者有一個互相交流的時間。從2017年建群至今,成員已發展到近300人,每次夜騎人數在20-30人左右。
從低碳出行的新風尚,到打開社交圈的新方式,自行車早已不再是單純的出行、通勤工具,而是集納了多種屬性的新載體,由此也催生了一股“騎行熱”。
“爆款”自行車需等待半年左右
騎行作為一種健康、低碳的出行方式,在年輕人之間迅速流行,也帶動了自行車及周邊産品的銷售,讓自行車市場“熱”了起來,甚至出現了“一車難求”的景象。在溫州,記者走訪多家市區自行車銷售門店,了解到目前多款熱門車型都處於斷貨狀態,並且多數都不接受預訂。部分門店自行車銷售同比增長了30%-50%,其中以1000元左右的入門款和16000元左右的中高端自行車最暢銷。
“你要的這個熱門款沒有現貨,預定了起碼要半年,還有些稀缺車款年內也不一定能等到貨”,開春以來,溫州捷安特望江路專賣店店員巨海霜每天都要接十幾個諮詢電話,百分之七十的回答都是“沒有現貨”。工作日中午十二點開始,店裏就會迎來絡繹不絕的客人,有來試車的,有來修整零件做保養的,也有人來打聽附近可騎的路線。兩名導購員一人負責向顧客介紹不同類型自行車的特點,另一人則忙著給已經選定産品的顧客調整車輛細節。
“我女兒早就在網上都做好功課了,選什麼車型、什麼顏色、車輪多大,我只管付錢就行了。”吳女士告訴記者,她來店裏打算給上初三的女兒買輛自行車。遺憾的是,吳女士女兒看中網紅款單車目前只有中號,小號早在一個月前就缺貨了。“這已經是我跑的第三家店了,不是顏色沒有就是型號不符。”無奈之下,吳女士表示只能先回去和女兒商量看看要不要換其他款式。
“我手上已經欠了七八輛車了,其中一款入門級碳纖維公路車,官網也已經缺貨超過2個月了。”巨海霜告訴記者,近來店內自行車銷售持續升溫,除了普通型網紅單車型號會出現缺貨外,售價萬元以上的公路自行車也要等。
據溫州一品牌自行車專賣店負責人鄭先生透露,一般各大自行車生産商每年針對各種車型都會制定一個生産計劃,按照這個計劃向上游各個零部件廠家訂貨,同時將整車分配給下游經銷商,疫情好轉後,消費者買自行車不但需要排隊預訂,而且還大量缺貨。尤其是現如今各類社交媒體活躍的情況下,一旦部分車型在短時間內爆紅網路後,依賴進口的一些熱銷産品的核心零部件貨源就會出現密集性短缺,造成部分熱門車型的交貨日期拉長,需要幾個月到一年不等。
“以前都是缺什麼款式,再去訂什麼款式。現在供貨跟不上了,廠家也是不同門店隨機分配,分到是什麼款式,就賣什麼款式。”鄭先生説。
市民熱衷為自行車裝備埋單
與自行車市場“遇熱”相對應的消費現象是,越來越多的市民正加大對自行車“裝備”的投入,“一入騎行深似海,從此錢包是路人”正是不少騎友的現實寫照。騎行新手古思南告訴記者,買車只是“騎行入坑”的第一步,他近來購入了一輛近四千元的山地車,但在裝備的花費上已經超過5000元,其中頭盔400多元、碼表369元、兩套騎行服1240元、專業騎行鎖鞋3290元,還有總價值上千元的其他配件。
今年46歲的林女士也是一名騎行愛好者,她告訴記者,在接觸騎行的六年多時間裏,她花了七八萬元陸續配齊了各式騎行裝備,包括頭盔、騎行服、頭巾、碼表、踏頻器、水壺架、騎行眼鏡等。“一開始沒必要入手很專業的,可以從初級的逐漸升級。”林女士對記者説,很多騎友在購車時都更傾向於“一步到位”,這些周邊産品既能提升騎車的安全性,也能讓騎行更舒適。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我買的第一台自行車是國産的阿米尼,主要是為了上下班方便。直到參加騎行組織後才開始升級裝備,現在騎的公路車價值30000多元。”騎行愛好者朱先生透露,他自2009年參與專業騎行至今已擁有三輛自行車,夜騎或競速時騎公路車,周邊遊時騎山地車,還有一輛混合路面車作為備用。
在市區江濱路的一家單車俱樂部內,記者看到店裏除了各式外觀酷炫的專業騎行車外,還擺放著各類騎行用品,價格從幾十元到幾千元不等。據店主吳先生介紹,店舖經營品牌有美利達、思帕克、森地客等,為消費者提供了多元化選擇。吳先生説,想要成為“資深騎手”,得從套件到輪組,再到碼表車燈以及全身騎行服等多方面的不斷升級。其中“老客”通常是連車帶各種裝備慢慢改裝、配齊的,平均一輛自行車的投入在三四萬元左右。
吳先生告訴記者,想要讓自己的車更進一步,每一克重量的升級都要付出十元乃至百元的代價。例如,一個碳纖維輪組可以比鋁合金輕500g,但可能要額外付出數千元的代價。此外,車輛的維修也並不便宜,部分車店清洗自行車一次的價格已經達到200元左右,直逼高端4S店的洗車價格。
當前大家越來越舍得對於自行車及其“裝備”的投入,有業內人士直言,一般來説,3000元以下的車子使用體驗相差不會特別大,而到了萬元以上的整車就可以用來當作一台專業的競賽用車了。當然如果你的預算更高,適當的任性一些,提升自己的騎行體驗,也無可厚非。具體買多少錢的自行車,大家還是要根據自己的預算、用車需求等量力而行、理智消費。貨比三家再購買,並保存好發票。
對話
溫州市自行車發展協會會長陳粲
期待溫州發力自行車賽事經濟
“騎行熱”不僅為引領健康生活方式、激活運動周邊消費提供助力,還為自行車行業發展帶來新的契機。當前,在建設低碳城市、佈局自行車道、步行道慢行網路、優先發展城市公共交通等大環境大背景的影響下,溫州如何為騎行愛好者營造更好的騎行環境?此外,杭州亞運會開幕在即,自行車比賽作為賽事項目之一,是否將掀起一股新的自行車賽事熱?帶著這些問題,記者近日對話溫州市自行車發展協會會長陳粲,讓他談一談對於“騎行熱”的多元化思考。
記者:騎行風潮下,自行車也從單純的交通工具變為一種運動方式和時尚符號,您認為騎行在今天對人們意味著什麼?
陳粲:我認為騎行是種新的生活方式。騎車是一種健康、休閒、解壓、享受的過程,自行車之所以流行起來是因為它能解決很多問題,比如我們的交通,現在市區上下班,稍微近一點的還真不如騎一輛自行車方便;還有亞健康和肥胖也是我們社會上碰到的問題,現在的年輕人也越來越有健康的意識,經過疫情這一波,更加認識到鍛鍊身體的重要性。而且騎行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屬性就是社交,我們業內有一句名言“一個人可以騎得很快,但一群人可以騎得很遠”,意思就是通過自行車這個載體還能認識到很多朋友。
記者:自行車已成為市民“最後一公里”出行的重要方式,您覺得溫州在進一步提升騎行環境品質、打造自行車友好城市等方面還有哪些提升的空間?
陳粲:進一步打造自行車友好城市我覺得還是得從硬體上下功夫,只有騎行的環境變好,參與綠色出行的群體才會越來越多。現在在市區通勤代步經常得和非標電瓶車和汽車搶道不是很友好,還有些道路設計上就沒有非機動車道,而且城市裏自行車停放也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可以借鑒一些自行車發達國家建設更寬的自行車高速路,設立更多的自行車停放點,讓自行車到哪都方便,相信這些問題得到解決自行車環境和氛圍會有很大的提升。
隨著一座城市自行車專用道、停放網路等基礎設施建設的不斷完善和企業品牌價值、競爭力的不斷提升,自行車能為人們出行帶來更為安全、舒適的體驗,也將為推動城鄉建設綠色發展、助力實現“雙碳”目標貢獻更大的力量。
記者:杭州亞運會開幕在即,自行車比賽是賽事項目之一,屆時是否將掀起一股新的自行車賽事熱?
陳粲:這對於我們整個自行車賽事的氛圍營造肯定是有推動作用的。特別是家門口能看到這樣專業化、高水準的比賽,無論是對於我們自行車愛好者來説還是專業參賽者來説,都是一次提升眼界的機會。
記者:在“騎行熱”和“亞運熱”的雙重驅動下,溫州是否能借力發展一波自行車賽事經濟?
陳粲:當然可以。溫州的地理環境有山有水有海島,非常適合自行車這項長距離的運動,加上溫州的鄉村、非遺、歷史、美食等,豐富的本土元素可以成為文體發展的良好支撐。近年來,我們協會助力溫州承辦了一批國內高端品牌賽事:2016年、2017年全國公路自行車冠軍賽(溫州站);2018年的時候還運營了全國公路自行車錦標賽,2019年運營了楠溪江女子國際公路自行車賽;2020-2022年因疫情停賽,今年的賽事也將重新啟動。所以,我們是有發展自行車賽事經濟的經驗和基礎。
無論是自行車賽事的組織者還是參與者,都希望溫州能多多舉辦高規格的專業賽事,這對於地區經濟的發展、城建的完善,以及人民文旅生活的豐富都是很大的提升作用。從經濟效益來説,也是一個很好的發展契機。結合自行車賽事的熱度,進一步發展賽事經濟,通過更多的文體賽事促進體育和旅遊融合發展,發揮文化體育旅遊資源疊加效應,提升溫州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將賽事打造成溫州的“新名片”,讓更多人認識溫州這座美麗的城市,把溫州推到國際的舞臺上。
【新聞+】
原來家門口這些綠道這麼美還能騎行
記者帶你打卡五條市區近郊的騎行路線
亞運賽事熱帶動了騎行熱,那麼我們市區近郊究竟有哪些道路適合騎行,並有美景相伴呢?記者了解到,近年來溫州積極推進城市綠道建設,其中不少綠道兼顧漫步和騎行的功能,近日,記者從市區近郊的綠道中篩選了幾條顏值高、體驗感佳的綠道,進行了一番騎行體驗,在強身健體的同時又能賞心悅目,下面跟著我們的足跡一起去打卡吧。
線路一:鹿城區甌江南岸綠道
甌江南岸綠道西起鹿城區甌江大橋,東至蒲州水閘,全長14公里,隸屬省級4號線,沿線有帆影廣場、臥旗山、郭公山、月光碼頭、江山會客廳、山體燈光秀,城市陽臺等主要景點,與“中國四大名嶼”之一——江心嶼隔江相望。綠道全程實現“騎行道、健跑道、漫步道”三道融通。沿路各類配套設施齊全,植物種類繁多、層次豐富、季相明顯,是溫州集防洪、生態、景觀、休閒于一體的沿江城市綠道,2017年更被評為“浙江省最美綠道”。
線路二:鹿城區七都環島綠道
七都環島綠道位於七都島,以“健康、生態”為理念,採用自行車騎行道、有氧跑道、步行道多元複合模式設計,總度為14.8km,串聯了樟裏等6個社區以及九里等4大公園。綠道沿線綠廊綿延寬闊,驛站各具特色,標識設施齊全完備、智慧載入,慢行道平均寬度6米以上,出入口百餘個。這是融“智慧運動、體育遊戲、親子互動、戶外休憩”為一體的“運動+”綠道,也是七都國際未來科技島“公園綠島、無界江岸、半城半鄉“空間特色的重要組成部分。
線路三:海經區甌江口南堤綠道
甌江口南堤綠道位於溫州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甌江口靈昆南岸,起點為靈昆南線標準堤交界處(靈昆大橋),終點至海思水閘,總長6.98公里。南堤綠道以優良的自然生態環境、獨特的濱海和濕地景觀為依託,打造可行、可賞、可娛的景觀大道,是一條多功能的綠色休閒綠道。
線路四:永嘉縣甌江北岸綠道
永嘉縣甌江北岸綠道位於永嘉縣甌北城市新區,總長度為6.8公里,平均寬度42米,沿線景觀綠化面積達24萬平方米,集漫步道、跑步道、騎行道于一體,沿岸建有市政、安全、商業、科普等服務設施以及各類導引資訊、警示等標識系統。目前人氣較火的一段騎行道路是甌北客運碼頭至東甌大橋這一段沿江堤壩。該綠道堅持充分發揮甌江北岸山水資源優勢,結合北郊森林公園雙塔城市公園和甌江北岸自然濕地等特色資源、打造一條依山傍水、結構合理、功能完善、惠及⺠生的綠道。
線路五:永嘉縣楠溪江綠道
永嘉楠溪江綠道位於永嘉新坊濕地公園至湖西露營基地,總長度為7.84公里,串聯了岩楓核心景區的各大景點。該綠道是綜合慢行道,沿線設有驛站、公廁、休閒廊亭等構築物,各類市政、安全、服務、科普等配套設施齊全,引導、資訊、警示等標識系統完善,周邊植物多樣,景觀層次感強,是集生態、旅遊、休閒、娛樂、健身為一體的特色濱水綠道。
來源: 潮新聞 | 撰稿:共用聯盟·溫州中心 胡超然 張晨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