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
184042016@qq.com
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您的位置:首頁 > 浙江 > 台州 新聞詳情 A- A+
20元一顆的仙居楊梅,誰在掌握定價權?
發佈時間:2024-06-26 10:29:36    

  6月中旬,電商618大促已近尾聲,但仙居縣橫溪鎮坎頭村人王旭偉一年中最繁忙的時刻,才剛剛開始。

  在他五層別墅的一樓,擠滿了忙著打包、發貨的工作人員和快遞小哥。這些人將包裝成費列羅巧克力樣的楊梅,從冷庫中取出,套上真空包裝袋,放入機器抽幹空氣,再和冰塊一起放入白色泡沫箱、打包,裝入印有“仙居楊梅”的包裝盒,貼上電子面單。

  門前,兩三輛正在等待的冷鏈運輸車暗示著,這些楊梅即刻就會發出。

  這幾乎是仙居人一年中最忙碌的日子。每到楊梅成熟季節,農戶們淩晨一路跋涉到山上,將採摘好的楊梅連夜放入冷庫。24小時之內,這些楊梅必須裝上運輸車,發往全國。上午11點剛過,網店後臺系統顯示王旭偉已發掉了二百多箱楊梅。

▲採用費列羅巧克力式包裝的仙居楊梅。(金澤鑫 攝)

  仙居楊梅近些年聲名日盛,背後是一個個仙居人靠電商平臺發家致富的故事。2011年,王旭偉從父親手中接過一百多畝楊梅園,隨後他試圖打開仙居楊梅的線上渠道。三四年前,他開始將生意重心移至拼多多。尤其在楊梅大減産的2022年,面對楊梅收購價和零售價嚴重倒挂,傳統預售模式失靈時,他在拼多多上一口氣賣掉了500多萬元的現貨楊梅。如今,像王旭偉一樣在拼多多開店的仙居農戶不在少數。

  在電商創造的規模效應下,仙居人得以將冷鏈運輸及包裝成本顯著壓縮,生意做到了全國。也因為電商的關係,農戶們得以繞開多層經銷商,將楊梅的定價權拿回到自己手裏,使自身與消費者雙雙收益。

  從預售到現貨銷售

  楊梅以仙居為盛,仙居有五十多個楊梅村,其中坎頭村是最早大面積種植楊梅的村落之一。2018年,一顆重達50.3克、拍出了萬元天價的東魁楊梅,便出自坎頭村。

  仙居楊梅一般每年6月中旬成熟,果期最晚至7月初,採摘期不過二十余天。短暫的採摘期,讓楊梅難以像普通商品一樣以現貨銷售。2022年之前的十幾年,仙居人一直提前10——30天開啟預售,線上上安穩經營著楊梅生意。

  但2022年夏季,仙居縣罕見地迎來了連續暴雨天氣。據官方統計,僅6月份仙居就有23天在下雨,期間當地還發佈了5次暴雨警報,4次為三級及以上警報。連日大雨,據傳使楊梅産量驟減四成。

  一時間“洛陽紙貴”,楊梅地頭收購價瞬間飆漲。

  蔣賽澤是王旭偉同鄉,同樣經營了多年的楊梅生意,每年銷售額數百萬元。生意剛起步時,他主要銷售小顆平價楊梅。

  小顆楊梅往年的收購價每斤不過8元左右,但2022年直接翻倍漲到了15元。過往數年預售時,蔣賽澤會根據上一年售價定下次年的價格。這直接導致,2022年楊梅採購價和預售價倒挂,算上包裝、運輸等費用,蔣賽澤共虧損了五六十萬元。“你沒法不發,很多都是老客戶復購,不發店就別開了。”蔣賽澤説。

  極端天氣影響很快波及仙居所有楊梅商家,王旭偉也在其中。相比之下,王旭偉因為自身經營一百多畝楊梅,掌握了定價權,情況稍好。當年,他仍以每箱虧損30——40元的方式,發掉了13000箱楊梅。

  楊梅地頭收購價大漲時,稍有實力的商家,能以短暫虧損的方式維持經營。但更多賣家,為避免過度損失不發貨,結果只能閉店。有人估計,當年某平臺約六成仙居楊梅店舖因此關閉。

  單果25克左右的中高端楊梅每斤零售價更逼近百元。本地商家很快意識到,一旦遇到極端天氣情況,價格倒挂現象勢必會重演。預售賣得更多,虧損得也更多,虧損金額可能難以承受。為規避風險,自2023年起他們一直等到楊梅成熟,直接在網上現貨銷售。

  預售模式下,仙居人會在前期拉長戰線重點投入。按照王旭偉的説法,在一些電商平臺,前期他會通過投流等方式,提升店舖權重,這樣等到楊梅成熟,店舖正式開售時自然會涌入大批流量。但轉為現貨銷售後,考驗仙居楊梅商家的,是快速打出爆品的能力。

▲仙居農戶新鮮採摘的楊梅,即將入冷庫保存。(金澤鑫 攝)

  拼多多百億補貼,是讓楊梅迅速賣爆的主要渠道之一。同樣是在楊梅大減産的2022年,面對採購價及零售價嚴重倒挂的楊梅市場,王旭偉首次將一批品質不俗的、單顆重達25克的大楊梅放在拼多多上銷售,很快脫銷。

  店舖實際運營下來,王旭偉明顯感覺到拼多多降低了商家的經營門檻。“你可以不需要太強的運營能力,也不需要會投流,只要商品優質,平臺略加補貼,楊梅就很容易被打爆。”

  品質保證前提下,當地人發現任何價位段的楊梅,都有機會在拼多多上被快速打爆。2023年,蔣賽澤也在拼多多上嘗試銷售了一批品質口感兼備的中小型楊梅,很快銷售額也突破100萬元。

  誰在掌控楊梅的定價權

  楊梅易變質,早期尚無有效的保鮮方式,加上前期銷路難打開,仙居當地人更樂意種植數周不腐的橘子。

  34歲的郭帥出生於仙居縣大莊村,目前擁有二十多畝楊梅樹,是當地楊梅種植大戶之一。但直到二十年前,郭家人才一口氣把原先的橘子樹全部砍掉,悉數種上楊梅樹。

  在郭帥印象中,以前只有少數來仙居旅遊的江浙遊客,才會偶爾購買楊梅嘗鮮,因此楊梅市場並不大。電商出現後,楊梅的銷售半徑迅速擴大,激勵一批當地人開始種植楊梅。

  2022年,溫州人傅疆偉找到了郭帥,希望包下對方的160多棵楊梅樹。1998年出生的傅疆偉,高中畢業後在義烏和姐姐經營冰袖生意,並在拼多多上賺取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後來,在朋友的建議下,傅疆偉來仙居做起了楊梅生意。

  為保證發貨時效,傅疆偉把電腦、印表機搬進了郭帥的三層小別墅裏,搭起一個臨時辦公室,樓下是楊梅冷庫。訂單激增時,他也會親自去冷庫幫忙打包、發貨。借助發達的快遞物流網路,郭帥的楊梅次日就能送達江浙滬等周邊地區,48個小時內便可送達北京、廣州等地區。

  合作第一年,巔峰時每天郭帥就能賣出兩千多箱楊梅。“拼多多的訂單太大了,傅總一個人就能賣掉我們全部的産品。”郭帥説,靠著賣楊梅年收入也有了大幅上漲。如今,他在園區中開拓更多荒地,用於種植楊梅。

  仙居縣50多個村落的約10萬村民,已種植了近15萬畝楊梅樹。電商帶來的海量訂單,是刺激他們加入楊梅種植大軍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電商簡化了此前紛繁複雜的經銷商體系,使仙居楊梅得以從産區直接送到用戶手中,提升了流通效率。産區直髮模式下少了經銷商加價,用戶購買價格也降低了,農戶有了楊梅的自主定價權,收入也在提高。

  比如,今年受天氣影響楊梅産量下滑,單顆重25克、品質上乘的楊梅收購單價達到了33元。郭帥記得,放在七八年前小商販掌握銷售渠道的年代,相同規格的楊梅價格即便被壓到10元,對方也未必願意採購。近些年屢屢傳出仙居楊梅在海外賣出“一顆20元”的價格,除了高昂的空運成本佔據大半,背後也意味著楊梅不再被賤賣,農戶拿回了定價權。

  楊梅罕見大減産的2022年,在價值35萬元的楊梅被拼多多用戶爭搶完後,郭帥試圖從鄰村收購更多高端楊梅,有人報出了80元一斤的收購價,直接翻了數倍,這讓郭帥大感意外,一度猶豫不敢收購。

  “一是價格漲了這麼多,擔心賣不掉。還有就是不難想到,以前經銷商層層加價會有多猛。最後,我們發現原來種植戶的好日子真的來了。”郭帥説。七八年前,楊梅生意剛剛起步時,一家人年收入不過六七萬元,連去年的五分之一都不到。

  電商不僅帶來銷量,更以集約經營的方式大幅降低了冷鏈運輸及包裝成本,使仙居人以低成本把楊梅生意做到全國。

  以冷鏈運輸環節為例,2019年,一箱楊梅冷藏發往廣州的快遞費用是80元,如今不過20多元。

  費列羅式包裝,是仙居楊梅走出江浙滬的重要一步。通過將單顆楊梅獨立包裝,避免出現此前楊梅在藍色塑膠筐內相互擠壓而損壞的情況,也讓楊梅保質期從一天延長至三天,一度使楊梅的電商售後率從15%降至2%。

  王旭偉所在的坎頭村,于2019年推廣使用費列羅式包裝。他還記得,採用新包裝後,一箱仙居楊梅的包裝成本(含費列羅式包裝殼、冰塊、包裝盒以及真空包裝設備等)高達50元,“原先一箱楊梅售價160多元,換包裝後要賣220元。”在以拼多多為代表的電商平臺帶來海量訂單後,今天一箱楊梅的包裝成本被攤薄到不過18元左右。

  打造第二個“仙居楊梅”

  仙居楊梅之外,另一個楊梅地標品牌也有崛起之勢。

  得益於高山氣候,雲南石屏楊梅的口感並不差,且當地種植著荸薺梅、水紅楊梅以及東魁楊梅等諸多品種,較仙居的楊梅品種更多。石屏楊梅採摘期自每年4月中旬開始,比仙居楊梅早近50天。更重要的是,雲南楊梅的規模化種植程度更高。據傳,在當地往往一個農戶就承包了整座山的楊梅。

  如今,石屏楊梅的種植面積接近仙居楊梅,有14萬畝。但因為品牌關係,石屏楊梅的年産值僅為仙居的三分之二(石屏楊梅年産值約8億元,仙居約12億元)。於是,機敏的仙居人正復刻仙居楊梅的成功路徑,試圖借電商力量將石屏楊梅打造成下一個地標品牌。

▲剛剛打包好的新鮮楊梅,將通過全程冷鏈物流送到消費者手中。(金澤鑫 攝)

  蔣賽澤目前正計劃與石屏的農戶合作,把當地楊梅搬到拼多多上來賣,而王旭偉的行動要早得多,投入也更大。

  三年前,王旭偉就嘗試從包裝、儲存、運輸等環節,讓雲南楊梅的線上銷售標準化。比如,仙居楊梅的費列羅式包裝設備,主要由仙居商戶向工廠定制,雲南市面上極難買到,王旭偉就將這些包裝的生産設備、冷藏冰塊以及真空包裝機,一起帶到了雲南。

  隨後他還在當地興建了兩座2000平方米的冷庫,用於存儲楊梅。

  這些投入很快有了回報,王旭偉預計,今年的上新季,雲南楊梅在拼多多店舖的銷售額將逼近百萬元大關。

  “就像仙居楊梅一樣,等石屏楊梅的知名度打開後,用戶還是會以搜索為主,流量自然集中到貨架電商上,比如拼多多。”王旭偉説。 

來源: 潮新聞    | 撰稿:魯佳    | 責編:汪傑菲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微店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忠文創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