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繼“遠嫁”四川旺昌、移栽酒泉火箭發射基地、種子搭乘神舟十六號出征太空後,仙居楊梅再一次走出去,赴上海進行品牌推介。在網上,“中國楊梅60元一顆出口迪拜”“淩晨3點的楊梅山全亮了”等話題屢上熱搜……如今,“仙居楊梅”已成為價值24.98億元的區域公共品牌。
經過30多年的發展,仙居楊梅在種植面積、産量、産值和品牌價值、産後商品化處理能力等方面均屬全國前列,不僅獲國家農産品地理標誌,仙居楊梅栽培系統還被列入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産。
仙居楊梅叫好又叫座,口感是關鍵。改善口感,仙居最先靠的是“外援”。仙居從黃岩引進東魁品種試種,引苗、育種、嫁接……在農技專家和梅農的共同努力下,東魁品種在仙居安家,茁壯成長。
品種好固然重要,但能否吃上這一口最佳風味,還要“看天吃飯”。嬌弱的楊梅在授粉、坐果、果子成熟等生長的每一個階段,都受天氣影響。
與天氣抗衡,仙居憑的是科技的力量。一週前大多數梅農還在準備荸薺種楊梅上市,仙居烏岩山楊梅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朱銘程已為自家東魁楊梅的採摘、發貨忙得團團轉。在烏岩山間,最亮眼的莫過於一座座閃著淡藍色光芒的“暖房”,裏頭挂著的是已成熟的東魁楊梅。“棚子裏楊梅上市早、品質高,相比露天楊梅,售價高出不少,一斤能賣到上百元。”
朱銘程介紹,“暖房”中可控水、控溫、控濕,相比平均果重22克左右的東魁楊梅,“暖房”楊梅可達28克,甚至30克以上,“最關鍵能在楊梅成熟期避開梅雨季,品質絕對有保障”。
仙居楊梅出圈有天時地利的加持,更有人的精心呵護。3月保花,5月疏果,7月養護……而後,枝條修剪、土壤管理,樣樣有門道;營養供給、病蟲防治,事事需工夫。設立農産品品質安全監管站、綠色栽培寫入村規民約、楊梅護安隊巡邏。
為了更好地幫助梅農解決農技難題,仙居還為楊梅産業定制了“親農線上”應用場景。大數據從“雲端”進入“山頭”,産區、天氣、水肥、銷售等資訊,讓每一棵楊梅樹都擁有獨一無二的“身份資訊”,也讓梅農在山間就能與專家連線問診、把脈開方。
“目前,全縣種植面積在5畝以下的小戶佔整體梅農的72%,存在抗風險能力弱等問題。”仙居縣農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為了將楊梅産業做大做強,仙居發佈《楊梅産業高品質發展三十條》,對引進新技術、規模化種植等情況給予支援,讓梅農真正得實惠。
作為一種季節性水果,楊梅果期不長,鮮果最多只能賣3個月。但仙居卻將這一季節性水果延長為全年性産業。19家楊梅深加工企業以楊梅為原料,推出楊梅棒冰、楊梅原汁、楊梅酥等産品,打造了全産業鏈産值超過35億元的楊梅産業。
來源: 浙江日報 | 撰稿: 徐子淵 共用聯盟·仙居 應芳露 胡逸年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