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台州人上街,很可能與一些新變化不期而遇。比如在椒江騰達中心,看到爵士樂隊駐唱,在黃岩九峰公園,聆聽民樂悠揚,等等。
變化的起源,是台州一項雄心勃勃的文藝計劃——今年將舉辦“草地音樂會”不少於1000場次演出。
提起台州,很多人的印像是製造之都,溫嶺玉環的泵閥、黃岩的模具、路橋天臺的汽配等名聲在外;民營經濟發展高地,平均不到8人就有1個“老闆”。
但事情正在起變化,春節期間,臨海憑藉紫陽老街“出圈”,隨後又靠“糯嘰嘰的台州”,收穫一波流量。台州,悄然興起城市形象迭代的心。
1000場音樂會,老百姓買賬嗎,能讓製造之城颳起文藝風嗎?三線小城打造城市品牌,淄博已經珠玉在前,這條路浙江能複製嗎?我們去現場聽了聽。
(一)
春光爛漫,在椒江雲西公園,C釐米國潮樂隊開唱,旁邊立著“文藝賦美·草地音樂會”的logo牌。4個人,一台音響、一個話筒、一架古箏,將正在野餐的、遛娃的、曬太陽的男女老少吸引過來。
主唱楊哈尼長髮飛揚,樂手思薇撥動琴弦,一首王心淩的《愛你》旋律悠揚。此刻,歌聲是清甜的,春風是清新的,空氣帶著慵懶、愜意。
翻閱草地音樂會節目單預告可見,僅4月,台州9個縣市區要在25個場所演出近百場。
對製造之城的文藝新風,市民看起來也挺買賬。
還在讀小學六年級的西西,上午看到微信推文,下午就拖著媽媽和弟弟來了,全程興致高昂,“平時就喜歡聽歌。”圍觀的林先生,現場追問起下次舉辦的時間,“椒江以前沒有這樣的活動,聽個音樂會都要跨市。”台州流行音樂協會秘書長張瓊的小紅書成了“催更貼”,椒江週末草地音樂會的微信群也已有200多人加入……
疫情過後,市民文化需求井噴。“猶如甘泉解人渴。”台州市文廣旅體局公共服務和藝術處處長項永軍感慨。
與浙江很多城市一樣,台州不缺文化底蘊——自古以“海上名山”著稱,佛道儒名流雲集,還是和合文化的重要發源地之一、浙東唐詩之路目的地。
但不得不得承認,在公共文化服務方面,台州還需向前進位。在浙江省公共文化服務評估指數(CMDI)排名中,台州位置靠後,每人平均公共文化文物事業費排名也靠後。
去年開始,浙江啟動“文藝星火賦美”工程,顧名思義,就是讓文化藝術像星星一樣融入城鄉。今年3月初,台州文廣旅體局發佈《關於在全市開展文藝賦美·草地音樂會的通知》,以每場補助1000至2000元的價格招募演出團隊,提升城市文化藝術氛圍。
“招募令一發出,電話被打爆了。”台州文廣旅體局工作人員張興昊説,反響很熱烈,僅椒黃路三區就收到了56支本土音樂團隊報名,最終44支通過評審。
其中,有活躍一線的文藝骨幹,如台州市柳琴·阮·三弦專業委員會、椒江區文化館“青春之聲”合唱團;有老當益壯的退休老幹部,如相聚在歌聲中、黃岩老幹部民樂團;有激情滿滿的院校老師,如北師大台州附中“NOW”樂隊;有技能滿點的民間藝人,如清醒樂隊、野格Club。
“文藝産業實現長遠發展,必須通過市場化運作。草地音樂會,是我們經過多次探索、多方考量後選擇的最適合台州的文藝表演形式,四兩撥千斤,花小錢辦大事。”項永軍説。
但是,辦個草地音樂會,就能補齊文藝短板了?1000場音樂會,能持續多久?
(二)
4月初,記者到德國採訪,其中一站正是斯圖加特。這是世界知名的製造之都,不僅有賓士、博世、保時捷等名企,還有1500余家中小企業。
更出人意料的,是當地的文化藝術氛圍。從酒店前往國王宮廣場,一處普通的地下通道裏貼著3張近期展覽的海報,州立歌劇院前展示著芭蕾舞劇團的演出目錄,幾乎每週一場、持續全年。此外,市裏還有3個小劇院、2個音樂劇院、國際弗裏德里希綜藝劇場等,以及私人美術館、畫廊等,草坪上還舉辦巴赫音樂節、露天爵士節等。
與之相比,無論台州,還是浙江乃至中國許多城市都有功課要做。
事實上,為了肥沃文藝土壤,台州也做過一系列嘗試。
“我們舉辦過大大小小的音樂會、藝術節,為期三五天或一週,大的一場花費二三十萬。群眾當然很歡迎,人山人海盛況空前,但只熱鬧一會兒,沒有持續性,過去了就過去了,起不到文藝普及的作用。”項永軍説。
問題出在哪兒?
一是缺硬體設施,目前,台州大劇院選址尚在調整,台州美術館仍在籌劃中。
二是缺專業人才,杭州有浙江歌舞樂團、浙江小百花、杭州演藝集團等團隊,還有浙江音樂學院等高校加持,但能為台州撐門面的,只有台州亂彈劇團和台州民樂團,前者性質上還屬於民辦公助。這就使得當地很難涌現大批量、高水準的原創文藝精品。
當然,也有好的一面。比如,去年,台州建成“15分鐘品質文化生活圈”887個。椒江推出“共用鋼琴”,將社會愛心人士捐贈的鋼琴放置在椒江騰達中心等人流量大的公共區域,來往市民免費彈奏、共同欣賞;黃岩、天臺選擇社區、商業街坊、文博場館、公園景區等空間,邀請文藝志願者、文藝校外培訓機構來到現場表演;爆火的臨海古城讓出興善門的C位空間,在這裡自發彈唱的廣東小夥朱志清甚至成了景區“流量密碼”。
不追求規模,不限于劇場,不囿于圍墻,三五個人“一站、一唱、一演”,即可完成一場演出。
這也啟發了台州通過“全民參與”、撬動“文藝復興”的思路。草地音樂會,應運而生。
(三)
回過頭看,製造之都,究竟為何急著搞文藝?
滿足老百姓的需求自不用説。伴隨著生活水準的提升,城鄉居民,尤其是年輕人對文化藝術的要求和需求水漲船高。這一點,從前段時間杭州舉辦的“宋韻今輝”藝術特展,一個月來吸引總觀展人數達15萬人次,就可一窺。
“台州以前所未有的重視推進文藝工作,除了打造有詩情、有溫度、有口碑的常態化文藝活動品牌,更有其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台州文廣旅體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陳波説。
首先,是重塑城市形象。
以民營經濟起家的台州,最近正在打造新能源城、新材料城、新醫藥健康城、未來汽車城、精密製造城。無論城市有機更新,還是産業體系重塑,都需要吸引更多人口流入,特別是獲得年輕人才青睞。而一座城市的文化氛圍好不好,娛樂業態豐富不豐富,越來越影響年輕人的選擇。除了“台州式的硬氣”,當地必須增加一些浪漫情懷、藝術氣息。
此外,在浙江打造新時代文化高地的當下,台州作為11個設區市之一,必須響應、作出成績和亮點。
其次,以文促旅,帶動産業發展。
最近爆火的淄博,燒烤美食文化帶動文旅産業、全域消費等發展。文化,不僅能成風化人,同樣也可以是帶動旅遊、創意、餐飲等多元産業高品質發展的支點。在今年全力拼經濟、促銷費的大背景下,更需好好用好文化這一招。
“城市形象也是一種競爭力。遊客來到台州,隨意走走逛逛,就能看到樂隊駐唱,遇上一場音樂會,這是很特別的感受。”陳波説,對於普通市民來説,每天到街頭走走就能享受藝術,也會更加熱愛這個城市。
將視野放遠,成都的春熙路、大悅城、太古裏、東郊記憶等就有不少熱門地標,街頭藝人會在固定時段亮相,和觀眾們一起享受“詩與遠方”。
此外,歐美許多大城市,如巴黎、倫敦、羅馬、紐約等,不管旅遊城市,還是金融城市,文化藝術氛圍都很濃厚,百老彙、紅磨坊、馬戲,甚至街頭的小型默劇、音樂演奏、活人雕像、街頭雜技,吸引著全球無數遊客。
“草地音樂會是一個開始,我們也希望它能成為棋眼,激活一池春水。”陳波説。
城市形象建設,如同一場馬拉松,絕非一蹴而就。台州乃至整個浙江,都需久久為功。
來源: 潮新聞 | 撰稿:趙靜 沈晶晶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