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
184042016@qq.com
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您的位置:首頁 > 浙江 > 紹興 新聞詳情 A- A+
這名香港浙商離世,讓家鄉動容
發佈時間:2024-02-19 10:03:03    

   2月18日,正月初九,年味依然濃烈,而在紹興上虞,很多人卻沉浸在深深的緬懷中。當天淩晨2時零1分,第五屆全國道德模範候選人、浙江省愛鄉楷模、知名港胞張傑因心臟病突發在香港離世,享年95歲。大家通過各種方式,追思這名愛心人士。

  張傑在家鄉上虞可謂家喻戶曉,他的名字總是和捐資助學緊緊相連。許多上虞人曾直接或間接地受到過他的幫助:或是拿到過他設立的獎學金,完成了求學夢想;或是在他出資建造的教學樓裏上過課,做過實驗;或是使用過他捐贈的教學、體育器材。

  18日上午,不少市民趕到上虞梁湖街道的一幢老房子外,獻上一朵鮮花,鞠上一躬。1928年,張傑就出生於此。這幢老屋,與周圍的農家新居相比,略顯寒磣。不遠處,便是張傑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捐資建造的梁湖天香小學和張傑中學。幾十年過去了,校舍依然寬敞明亮,學生畢業了一茬又一茬,但他們都知道,自己的學校是一位在香港“睡地板的老闆爺爺”捐資建造的。

  由於家境貧困,張傑很小的時候就來到香港謀生。1978年,他在九龍一帶的街上租了一間不足6平方米的樓道口,開起零售鋪,做賣蟹、賣粽子、賣茶葉蛋的生意。

  雖然在香港的生活算不上富裕,但張傑對在家鄉捐資助學情有獨鍾。

  1979年,張傑捐給上虞中學一台價值3000元的彩電。之後,每次回鄉,張傑都要去各個學校走走看看,發現有困難的學校,就出資建校舍、添設備。上世紀80年代,在上虞中學,張傑發現學校找不到一間像樣的實驗室和圖書館,便慷慨解囊,先後為上虞中學捐建教學樓、圖書館、宿舍樓,並捐贈彩電、樂器、麵包車、吊扇等物資。他還設立1萬元的獎學基金。

  1991年,張傑得知國家開展“希望工程”,他特地來到上虞的四明山區,走訪了當地的小學、中學。他拿出100多萬元,興建皂湖、覆厄兩所中學和梁湖、湖西兩所小學。他又來到上虞偏僻的陳溪鄉紅橋村,捐資20多萬元,捐資興建紅橋小學。

  張傑曾榮獲上虞傑出鄉賢等稱號。    劉盼 攝

  上世紀90年代,《浙江日報》多次在顯著位置報道張傑捐資助學的事跡。張傑曾告訴記者,正是艱難的謀生路堅定了自己捐資興學的心願,他説:“中國要富強,一定要把教育搞上去,但人口多、攤子大,光靠政府是不夠的,要全民來支援教育,捐資興學才行。”

  40多年來,張傑共捐資1500萬元,建造了18幢張傑教學樓,32間教室和宿舍樓、圖書館,並設立200多萬元的教育基金,資助困難學生。

  這位慷慨助學的港商,對自己和家人卻非常“吝嗇”。2005年,張傑被全省民眾公選為“浙江驕傲”人物。在頒獎儀式上,張傑笑著説:“人家叫我老闆,其實我睡的是地板,吃的是豆瓣。”

  1997年,浙江日報記者曾應邀前往張傑在香港的家裏做客,發現他家30來平方米的一間房子被一隔為二,裏間是臥室,外間作為客廳。並不是張傑無力改善住房條件,而是他把辛辛苦苦積攢下來的錢,都捐給了家鄉的教育事業。張傑常説:“錢要花在正道上。”在香港,張傑吃的是粗茶淡飯,穿的是廉價衣衫,出門坐車,專揀沒有空調的公共汽車,就因為車票便宜。張傑對自己“摳”得近乎苛刻。有一年,老人生了一場病,做了一次手術。躺在醫院的病床上,張傑翻來覆去睡不著:怎麼補上這個缺口呢?最後,這位有幾十年煙齡的“老煙民”硬是戒了煙。

  對自己馬虎慣了的張傑,回鄉捐建學校卻十分講究。每次建樓,張傑總是特別忙碌,選定校址、檢查品質、督促進度……樁樁件件都要勞心費神,他還專門物色了一支建築隊承建新校舍。建張傑中學時,張傑又關心起廁所問題:“不能讓孩子們在臭烘烘的地方唸書啊。”建成的廁所果然亮堂、整潔。

  張傑最近一次出現在公眾面前,是在2023年8月。受上虞家鄉人民的委託,上虞鄉賢研究會會長陳秋強等前往香港祝賀張傑95歲大壽。這是張傑第一次過生日。張傑對大家説:“有人問我,長壽的秘訣是什麼?是舍得!我把一生節衣縮食的鈔票都為家鄉捐資興學,我心裏很開心。長壽大概是老天對我的回報。”

  “生命長度各有時限,生命寬度可廣如大海。亦如家鄉的曹娥江水川流不息,家鄉人民會永遠緬懷張老先生。”陳秋強感慨。

來源: 潮新聞    | 撰稿:王晨輝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微店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忠文創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