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和石碑合個影!”8月16日,安吉余村村口又出現了爭相合影的畫面。這塊靜靜矗立的石碑之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紅色大字在陽光下折射出耀眼的光芒。
8月16日,我們跟隨來自全國各地的首個全國生態日主場活動參會代表赴湖州安吉縣、德清縣等地調研,他們有的來自遼闊草原,有的見慣了高山大川,有的來自繁華都市,如今集聚湖州,交流學習浙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和推進“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的實踐案例和經驗做法。
在湖州,他們看到了什麼?
嚮往的風景
“我看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行遍江南清麗地,人生只合住湖州。”看著車窗外滿目蔥綠、流水潺潺的自然風光,一位來自湖北省的代表不禁吟誦起這句詩,“今天總算眼見為實,這不就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嘛。”
調研過程中,首先驚艷參會代表的就是湖州的高顏值。在德清縣五四村,大家乘著電動觀光車穿梭在鄉野阡陌間。兩旁,青山連綿、澗溪叮咚,一座座小洋樓錯落排列在竹林中。來自內蒙古自治區的參會代表王燁拍攝沿路風景,不斷向家鄉的好友發去現場視頻。“看到美景必須分享,當好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積極傳播者!”王燁説。
“現在美得像花園,曾經卻是‘垃圾隨地丟,污水滿地流’。”五四村黨總支書記孫國文向嘉賓們講起五四村的故事。20多年前,這座莫幹山腳下的小山村還貼著“臟亂差”的標簽,村莊發展主要依賴劈山賣石,村民出門“晴天一層灰,雨天一身泥”。
2003年6月,乘著實施“千萬工程”的東風,五四村決心整治村莊環境,當月就關停了3座採石場,實行封山育林。此後10多年來,又通過“一根管子接到底”“一把掃帚掃到底”,實現污水處理全納管、垃圾分類全鏈條、廁所革命全覆蓋,實現了從後進向示範的美麗蛻變。如今,五四村村美人和,項目紛至遝來,每逢假日,到處都是遊客的歡笑聲。
同樣經歷蝶變的還有安吉縣靈峰街道大竹園村,這個曾經連村幹部工資都發不出的典型貧困村,如今村民已住進了讓城裏人羨慕的浙北風格民居,溪水從房前屋後潺潺流過,和5個水塘相連接,儼然一幅“家家畔水居、戶戶聞水聲”的鄉村畫卷。
行走在村莊裏,大家被眼前的一幕幕所吸引:村民家門口隨處可見各種由破陶罐、舊輪胎和塑膠瓶等回收物製作而成的花盆,簡單環保卻充滿巧思;幾位搖著蒲扇散步的老人,拐進了轉角的居家養老照料中心免費理髮;扎著羊角辮的小娃娃跟隨母親,把垃圾分裝好投進不同顏色的垃圾桶……“這裡的垃圾分類,做得比我們的主城區還好。”一位來自長三角城市的參會代表忍不住感慨。
臨行前,大竹園村的村歌《我的大竹園》縈繞耳畔,“青山抱村落,綠水繞田園。山莊戲流水,幸福來相伴……”
富民的産業
“我看到美麗經濟N種打開方式”
在首個全國生態日主場活動上,來自吉林省的參會代表陳偉學到了一個新詞——“生態底色”。“我們吉林跟湖州很像,自然環境優美,都有著鮮明的生態底色。”陳偉説,這次走訪湖州,她看到了“美麗經濟”的N種打開方式。
一來到德清縣莫幹山鎮仙潭村,大家就被村口的文創集市吸引住了。銀杏樹下,擺著瓷器、茶藝、農家手作等攤位,村民熱情招呼著來往遊客。一旁,年輕的吉他手撥動琴弦,輕輕哼唱民謠,濃郁的文藝氣息撲面而來。
“市集對面就是我們的文杏裏書房,由仙潭老村委會建築改造而成,集書吧、展覽、文創、茶飲、會議及戶外活動於一體,可以與周邊民宿形成互動,進一步帶動客流量。”仙潭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沈蔣榮向代表們介紹,“目前我們村共有166家特色精品民宿、14家餐廳、7家咖啡館和3家露營基地,僅去年就吸引15萬人次的遊客。”
“沒想到村莊業態這麼豐富。”陳偉舉著相機,不斷拍照。
“自‘千萬工程’啟動以來,我們每十年謀定一個發展方向,前十年環境治理,後十年産業發展。”沈蔣榮説,眼下,仙潭村正整合周邊兩個行政村資源,以“村集體出資源、國企出資金”的方式,全面發展旅遊、農業、文創等特色富民産業,實現民宿單一産業向構建一體化鄉村農文旅産業生態圈迭代。2022年,仙潭村年每人平均收入達到5.6萬元。
年輕的“合夥人”
“我看到新空間在鄉村生長”
來自四川的參會代表吳蘭驚訝地發現,與大部分中國的農村不同,安吉余村的年輕人很多,村子裏生長出許多創意無限的新空間。
眼前是一個由舊廠房改造的余村印象青年圖書館,內設書籍閱覽、鄉村文創、教育研學等多個功能區。地下一層則是一個鄉村國漫美學空間——“美在余村國漫咖啡體驗館”,如今也成為國漫愛好者的打卡點。在圖書館周圍,許多捧著咖啡杯、拿著吉他的年輕人在草坪上愜意歡笑。
“來余村做寶藏青年”“腳步丈量不了的地方,書籍可以”“要實現財務自由,先實現草坪自由”……在余村的創意空間裏,腦洞大開的文案和設計讓人驚艷,一位來自北京的參會代表認真地挑選了一張明信片留作紀念,村子透露的青年朝氣令她感到振奮。
“城市有的,余村都有;城市沒有的,余村也有。”余村村黨支部書記汪玉成自豪地告訴參會代表,2022年7月,余村所在的安吉縣天荒坪鎮創新推出“余村全球合夥人計劃”,不僅邀請全球英才帶著項目、創意來到余村,還聯動周邊3個鄉鎮的下轄24個行政村一起打造高能級、現代化、國際范的大余村。
如今,僅余村就有1.5萬平方米的空間正在盤活,當地還把綠道、咖啡館、文旅驛站等打造成3000多個“大自然的工位”,年輕人不僅可以到鄉村旅遊、生活,更可以創業、辦公。
守護住綠水青山,迎來了青春力量。在五四村,一幢純白色的簡約小樓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孫國文介紹,這是“木芽鄉村青年創客空間”。
“木芽”意為“新生的萌芽”。隨著鄉村旅遊産業的發展壯大,民宿産業鏈的日趨完善,不少優秀的年輕人紮根鄉村。從項目設計到管理運營,“木芽”貫徹“科技進鄉村、資金進鄉村,青年回農村、鄉賢回農村”的“兩進兩回”機制,為年輕人的鄉村創業夢提供全方位綜合服務,自2019年創立以來已孵化企業12家,今年一季度總産值達6000萬元,激活了村莊發展的新動能。
“這是一種宜居宜業、共創共建的青年發展型鄉村,體現了一種高品質的生態文明。”看著眼前這片美麗鄉村逐漸成為年輕人的夢想承載地,吳蘭倍感振奮。“美好的生態吸引人,宜居的氛圍留住人,人的創造力又讓更多可能性在這裡迸發。”她想帶更多的父老鄉親來湖州取經。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在湖州,參會代表看到了這句話的真正含義。
來源: 潮新聞 | 撰稿:朱承 葉詩蕾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