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
184042016@qq.com
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您的位置:首頁 > 浙江 > 共同富裕 新聞詳情 A- A+
中國一流水稻離國際"頂流"還有多遠 一碗米飯找答案
發佈時間:2023-05-12 09:01:57    

   這個5月,全國最“能打”的水稻都來到了杭州。5月10日至11日,第四屆全國優質稻品種食味品質鑒評活動在杭州舉行。這是國內“糧食圈”最具權威性和公信力的官方品鑒活動,能拿到金獎的品種,可謂是國內水稻界的“頂流”。

  不過,拿到金獎不是終極目標。鑒評目標直指國際“頂流”,採用優質稻品種“日本漁沼越光”和“泰國香米KDML105”作為對照,換句話説,國內一流還要對標國際“頂流”找差距、補短板,增強競爭力。

  相較國際“頂流”,國內一流還有哪些差距?全國範圍內,浙江的水稻育種處於什麼位置、如何發力?答案,就藏在一碗米飯裏。

  從夠不夠吃到好不好吃

  你見過擺滿電飯煲的“考場”嗎?5月10日,在位於杭州富陽的中國水稻研究所,4位院士和26位知名水稻專家組成的鑒評專家組分兩組照面而坐,鑒評40個粳稻和41個秈稻品種。

  經過初評盲選,擺在鑒評專家組面前的,是從各省選送的115個優質稻品種(47個粳稻品種、68個秈稻品種)中,優中再選優的81位“種子選手”。每個品種都有著和上一輪不同的“代碼”,氣味、外觀結構、適口性、滋味等,是評價它們“好不好吃”的關鍵。

  其中有一個指標很特別:冷飯質地。袁隆平農業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水稻首席專家楊遠柱告訴記者,室溫放置1小時後,冷飯的黏彈性、成團性和硬度是重要的觀察指標,容易黏結成團、很硬、渣感重的米很難受到市場歡迎。“過去,我們追求吃飽飯、解決溫飽問題,現在則由産量向産量品質並重轉型,進一步提高稻米品種的食味品質,向國際優質稻看齊,甚至實現趕超。”楊遠柱説。

  單從好不好吃來看,部分國産稻米品種在某些指標上已能與國際一流品種一較高下,但個別性狀的差距依然很大。就拿冷飯質地來説,“日本漁沼越光”是高端日料常用的壽司米,軟糯彈牙,冷掉後也很有嚼勁;“泰國香米KDML105”,光名字裏的一個“香”字,國內很多品種還在追趕的路上。

  “要超過這兩個品種,還有很大難度。”鑒評專家組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萬建民説,中國是個14億人口的大國,一直以來,産量是第一位的。隨著消費需求的升級,國産大米的外觀品質、品牌乃至品種都開始受到關注。

  而要培育有國際競爭力的大米,中國也具備自己的特殊性。其一,産量是我們守住糧食安全的“紅線”,育種創新要在確保産量的前提下去攻堅;其二,中國國土面積廣闊、生態環境多樣,品種選育要朝著抗病蟲、抗高低溫、增強廣適性等方向努力,門檻高、難度大。

  “就拿泰國香米來説,他們的畝産水準是100多公斤,而中國稻米的畝産一般為500多公斤甚至更高。”楊遠柱説,在大米品牌建設方面,目前國內還沒有搭建起按品種收購的糧食體系,市場上大多是混配米,像稻花香和五常大米這樣強關聯的品種和品牌還是太少。

  為加快推動水稻品種向品質、品味、品牌的梯次轉變,2018年起,農業農村部組織開展全國優質稻品種食味品質鑒評活動,以品質為突破口推動良種攻關和優質稻品種鑒評,四屆活動共徵集優質稻品種423個,選出金獎品種110個次、86個。

  作為品鑒專家組成員,楊遠柱參加了連續四屆鑒評活動。他注意到,參評的品種年年更新,今年尤甚,新品種佔到六成以上。

  根據官方2021年的品種推廣面積統計,68個獲金獎品種年推廣面積已達3400萬畝以上,佔全國水稻主要品種種植面積的10%,其中,包括浙江勿忘農種業股份有限公司“中浙優8號”在內的9個品種,每年推廣面積達100萬畝以上。

  摘金三塊,浙江水準如何

  在本屆鑒評活動中,浙江在115個優質稻品種中佔據9席,最終30塊金牌,浙江拿到3塊:浙江勿忘農種業股份有限公司的“浙禾香2號”、浙江可得豐種業有限公司的“嘉禾香1號”拿到粳稻金獎,勿忘農的“中浙優8號”拿到秈稻金獎,其中,“嘉禾香1號”“中浙優8號”均為連續兩屆獲獎。

  這樣的成績,對標全國,水準如何?

  “四屆鑒評活動,我們的金獎數量依次是1、0、3、3,近年來進步還是很快的。”省種子管理總站站長施俊生説,這幾年浙江選育了一大批優質、高産、多抗、適合機械化栽培的水稻品種。

  從獲獎名單來看,15個粳稻金獎,東三省就佔了10席,浙江能在剩餘的5席裏拿到兩個席位,殊為不易。而在廣西、廣東、湖南等地見長的秈稻金獎榜單,浙江也斬獲一席。

  “浙江處於粳稻、秈稻都可以種植的區域,建立了完善的種質資源收集保護利用體系,收集保存的水稻資源近9萬份,數量居全國第一。”施俊生説,更重要的是,浙江有中國水稻研究所、浙江大學、浙江省農科院、嘉興市農科院、寧波市農科院等一批科創平臺,能夠圍繞主要指標,通過科企合作、聯合攻關加速育種創新進程。

  連續兩屆獲獎的“嘉禾香1號”,就是嘉興市農科院、浙江可得豐種業有限公司、中國水稻研究所選育審定的。可得豐這次有“嘉禾香1號”“嘉豐優911”“嘉豐優3號”三個品種入圍,後兩個品種都是剛剛審定的新品種,也是首次參賽。

  “從全國範圍看,浙江在早稻、秈粳雜交稻、優質稻的育種研發上走在前列,湖南的‘長板’在綠色優質高産秈型雜交水稻研究方面,廣東則在優質秈稻育種上特色鮮明。”楊遠柱表示,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育种家、企業家要樹立全國、全球市場理念,面向全國、全球做種業。

  走出去,也是浙江種企的鮮明特色。勿忘農的“浙禾香2號”,2021年在上海審定,今年已成為浙江省種糧大戶搶著種的“香餑餑”,種植面積將突破10萬畝;可得豐在省外建有制繁種生産基地6000多畝。

  “浙江是用種小省、供種大省,我們的生産和銷售都在省外鋪開,是實實在在的‘地瓜經濟’。”可得豐董事長曹小平説,企業總部在磐安,但生産遍佈上海、江西、福建,品種種植範圍從河南一路延伸至海南。“國獎品種的快速推廣,能讓農民獲得更大效益。”曹小平説。

  誠然,浙江種企“走出去”有資源要素制約的因素,但提高單産及滿足多元市場化需求,才是育種創新最大的驅動力。為加速育種進程,“多培育一代品種”,省內不少種企都在海南南繁育種。目前,浙江在南繁的育種基地面積達2800畝。不久前,浙江在此建立全國首家專門為南繁提供服務的省級公共實驗室,為南繁的科研育種單位就地鑒定篩選、提高育種效率添了一把火。

  從綜合實力來看,浙江在優質稻産業化進程上還需要進一步形成競爭力,省內具備較強影響力的大品種還不夠多,全國種植推廣面積在千萬畝以上的品種還較少。而躋身全球種企前十榜單的唯一一家中國民族種企隆平高科,每年推廣的水稻種植面積接近5000萬畝,推廣的30多個隆晶係品種中,81%是優質稻。

來源: 浙江日報    | 撰稿:祝梅 通訊員 陳鎏琰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微店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忠文創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