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
184042016@qq.com
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您的位置:首頁 > 浙江 > 共同富裕 新聞詳情 A- A+
浙企出海首選東南亞 互惠互利開拓全球市場半邊天
發佈時間:2023-04-23 08:57:27    

   600多年前,一支浩浩蕩蕩的船隊從南京啟程,在鄭和率領下,開始一次史無前例的遠航。而後,千萬華人沿著他開闢的新航道,去到泰國、新加坡、印尼,漂洋過海,在不可知的他鄉建立希望。

  數百年過去,下南洋的主角中出現了大批浙商。到東南亞去!稠密的人口、充滿活力的年齡結構、更為熟知的文化、地緣上的鄰近……種種優勢,讓東南亞成為浙企出海的首選區域。

  當“全球化”成為中國公司的“必答卷”,東南亞是繞不開的一道“大題”。東盟,中國最大貿易夥伴,10年來,“一帶一路”倡議在東盟落地生根,東盟成員國都已同中國簽訂雙邊“一帶一路”合作文件,中國與世界共同成長的空間越來越廣闊。近年來,浙江對東盟的出口連續多年保持高速增長,東盟也是浙江對外投資的主要方向。

  “不去東南亞,等於失去了全球市場的半邊天。”迎著赤道上的熾熱陽光,從浙江延伸出去的地瓜藤蔓正在汲取養分。

  拓市 穩鏈 降本

  疫情後出海“井噴”

  飛機快降落雅加達時,大片水域提醒我們,印尼是“萬島之國”。橫跨3個時區,300多個民族,多元又複雜,出海印尼不是一道簡單的題。但印尼浙江商會會長伍晉斌告訴我們,僅僅今年前3個月,就有700多位浙商和我們飛過一樣的航程。

  把因疫情失去的3年奪回來,不論是傳統的生産製造業、建築業、能源行業,還是網際網路大廠、技術公司,都在涌向印尼。已經是半個“印尼通”的姚國建告訴記者,每天都有接不完的電話,找他諮詢怎麼在印尼註冊公司。

  作為杭州梵泰珂網路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上個月姚國建承接的杭州跨境電商海外合作園印尼園區已揭牌,“到了印尼的浙商都很興奮,因為這裡是真正的‘戰場’。大家來印尼,是來蹚市場的。”

  身在印尼的人,都能感受到這個國家年輕的活力和高速發展的脈搏。這裡的很多産業還非常基礎,數以億計的印尼人需要更具性價比的産品和服務。記者抵達印尼的前一個月,150余家杭州企業組團來到雅加達國際會展中心,參加第三屆中國(印尼)貿易博覽會。

  “每天有1萬人。”姚國建回憶會場當時的人氣,“展位上裏三層外三層,很多人臨時加印名片都來不及。”那次展會,杭企意向訂單突破4.2億美元。

  毫無疑問,印尼是浙商出海的寶藏市場。這些年,來自浙江的創業者在印尼慢慢形成了一個圈子,在當地已頗有影響力。去年的印尼巴厘島G20峰會,就有十幾位浙商參加。“風頭一時無兩。”常駐印尼的振石控股集團高級副總裁王源説,僅振石所在的桐鄉一地,就有4位大手筆投資印尼的浙商。

  到印尼的浙企,不少是為了尋求産業鏈上游的資源,或投資,或並購。因為在浙江,資源要素約束矛盾突出,浙商心裏清楚,“如果要保持非常低的成本,沒多久你的工廠就得像吉普賽人那樣到處遷移”。而把根留在浙江,藤蔓延伸到海外,很大程度上確保了國內産業鏈的安全。

  滿載著鎳鐵礦石的船舶,從印尼緯達貝園區碼頭出發,駛至萬里之外的嘉興港,再把貨物運往振石控股集團下屬的不銹鋼公司——東方特鋼。早在2010年,振石在印尼投資鎳礦,成為印尼第一家既擁有鎳礦資源又建有鎳鐵冶煉廠的中國企業。今年底,振石印尼碩石項目第一條生産線將建成投産。“通過佈局海外,我們打造了一個供應鏈閉環,從源頭確保了産業鏈的安全。”王源説。

  雅加達北部港口保稅區,讚宇杜庫達工廠,這是杭州讚宇科技收購了印尼杜庫達工廠後的新名字。在全球最重要的棕櫚油産地就地取材,這裡生産的脂肪酸和甘油,一半銷往中國,一半銷往美國、德國、土耳其等國際市場。把製造基地建在原材料産地,讚宇確保了産業鏈安全的同時,也降低了成本。讚宇科技印尼公司負責人樓東平告訴記者,10多年來,讚宇科技的年營收翻了5倍,目前正規劃在馬來西亞建設生産基地。

  穿著印尼人愛穿的Batik(當地民族服飾),後備箱里長年放著高爾夫球桿,浙商用印尼人的方式融入印尼。

  對於疫情後的這波“出海井噴”,伍晉斌認為,疫情放開後,浙企出海願望非常迫切,但這不是産業轉移造成了“空心化”,相反,有競爭力的企業都在全球供應鏈重新配置中獲得了進化。這不能説是“産業轉移”,而是“産業溢出”。在“産業溢出”中,有助於浙企進化為全球化企業,進而帶動整個産業鏈配套商、供應商的進化。

  加速本土化 輻射東盟

  從落腳點到新支點

  在聯合國亞洲總部所在的泰國曼谷,許多跨國公司也選擇將亞洲總部放在這裡。

  雖然人口體量遠不及印尼,但因為消費能力較強,泰國同樣是出海東南亞重要的目的地之一,浙商對泰國的興趣也很濃烈。

  “一個更為富裕的東南亞才能成為中國企業新的大市場。將區域總部設在泰國,輻射東南亞,成為越來越多浙商的選擇。”泰中羅勇工業園總裁趙斌,近期的日程被安排得密密麻麻,最近兩個月,他一天最多要接待10家來考察的企業。

  由浙企華立集團投資的羅勇工業園,因其十餘年的口碑,已是浙商在泰國的第二個家。入駐羅勇的220家企業中,三分之一是浙企。穿梭不停的卡車,壯觀的摩托車“上班族”,夾雜其中的商務車,整個羅勇瀰漫著“大幹一場”的氣氛,這其中就有寧波奧克斯泰國工廠。

  “我們在加速泰國本土化發展。”奧克斯泰國製造基地相關負責人説。2018年,奧克斯到泰國拿地投資,投産之時恰逢疫情暴發,一晃就是三年。“最初我們為了規避關稅被動走出國門,如今泰國作為新的戰略支點,輻射整個東盟市場。”該負責人透露,目前公司正向泰國基地配置資源,包括泰國基地的擴産能計劃和本地化安裝團隊的擴充,“到今年7月,泰國工廠的人數要翻一番。”

  不止奧克斯。羅勇工業園內,有三分之一是龍頭企業,中策橡膠、銀都餐飲設備都想在東南亞大展拳腳,來泰國落腳設廠的理由頗為相似——尋求更低的勞動力成本,或者規避貿易壁壘。但在今年,大家有了共同的目標,深耕本土,輻射東盟,這是一個新支點,也是一個新起點。

  全球遭遇逆風逆流,中國製造面臨史無前例的巨大挑戰。對身處其間的浙江製造企業來説,海外佈局並不意味著絕對安全。歐美市場仍要大力開拓,但不確定性是肉眼可見的,相較之下,家門口的東盟市場,有著可觀的潛力,有望成為全新的增長點。

  “今年我們在研發適合東南亞市場的産品,預計年底能上市。”銀都餐飲泰國阿托薩工廠負責人陳建明稱,目前銀都正在調整泰國的銷售戰略,“東南亞市場對泰國産地很認可,以泰國為支點,我們打開東盟市場更容易。”

  帶著一群“泰哥泰妹”,中策橡膠泰國公司總經理陳華把東南亞市場銷售比例從5%拉升到了20%。泰國水果運輸車多,中策專門開發了新品輪胎,還因此填補了細分領域裏載重皮卡的空白。

  9年前,中策為了應對美國反傾銷而落戶泰國。但現在,陳華告訴記者:“在全球産業鏈供應鏈重構的巨大機遇面前,有實力、有競爭力的企業會想得更長遠一點,在已有海外基地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自己在全球配置資源的能力。”

  距離羅勇工業園2個小時車程,是北柳府的正泰新能科技有限公司泰國基地。在泰國人的春節——宋幹節前夕,正泰正在繁忙擴産中,預計今年泰國基地的産能將提升100%以上。“企業的藤蔓延伸出去,把國外的優秀資源嫁接回來,反哺國內産業高品質發展。”正泰新能相關負責人説。

  藤蔓在新的土壤落地生根後,還會結出新的小地瓜,即區域中心。這一點,在我們採訪中不斷被驗證。離開時,陳建明告訴我們,羅勇園區開始出現了“搶地”“搶人”,寧波、溫州和金華的企業拿地建廠的熱情尤其高。我們向趙斌求證,他笑著説,羅勇在疫情三年一直沒停步,園區一期的確不夠用了,但是二期去年底已經達到了招商要求,仿佛就為今年特意準備一般。

  互惠互利 融為一體

  給世界帶來中國機遇

  唯以心相交,方成其久遠。走出去的浙企,深諳這個道理。

  陳華在中策廠房外,建造了一條數公里長的綠色長廊。恣意的陽光下,茂盛的爬藤植物長滿了廊架,長廊裏有類似杭州“小紅車”的共用單車,還有奶茶店、咖啡店。

  “開始只有一小段,後來我們發現員工都很喜歡到長廊休息,所以不斷延伸,就有了現在的綠色長廊。”憑藉著尊重與關愛,陳華成為當地企業敬重的“大姐”,在泰國9年,她策劃過集體婚禮,在深深了解泰國人的想法和做事風格的基礎上,她能輕鬆解決工人上班偷懶、遲到、曠工等情況,而她身邊的泰國人,也對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和做事風格有了一定了解和適應。

  每年1月1日,中策會奏中國國歌、升中國國旗,然後再奏泰國國歌、升泰國國旗。“你看,基本上我們園區內的中國企業,也都會在門口放泰國四面佛,這是尊重員工的信仰。”中策泰國公司5000名員工中,92%是泰國人。

  如今,中國企業集聚的泰國羅勇府,已成為泰國收入最高的區域。作為羅勇工業園規模最大的企業之一,中策鼓勵泰國員工參加在職教育,對取得學歷學位證書的員工給予一定補貼。同時,每年定期輸送泰國籍班組長到杭州培訓,學習中國先進製造技能,也學習中國文化。

  在赤道陽光的直射下,在印尼的樓東平身著Batik,和印尼員工打成一片。他告訴記者,為了讓印尼員工了解中國、體驗中國速度,公司決定在今年雅萬高鐵開通後,組織印尼員工分批次前往乘坐。這個令人興奮的決定,在公司印尼員工當中傳遍了。

  印尼員工逢年過節、結婚生子,常會邀請中國同事參加。“中國春節吃什麼?”“怎麼做印尼炒飯?”“種辣椒有什麼好辦法?”……一次次飯後閒談、歡聲笑語中,中國員工和印尼員工成了交心的好友。

  已經成為印尼電錶市場“一哥”的海興電力,則流傳著一句玩笑話:鐵打的本地員工,流水的中國員工。原來,公司的管理層中,十年以上工齡的本地員工佔到一半以上,他們收入在五六千元到一萬元不等,在當地算很不錯的收入。在公司的休息區,記者還看到了專為本地員工準備的休息區。“只有和本地員工融為一體,讓他們日子過好了,我們才能長久發展下去。”公司亞洲區負責人李國華説。

  為投資所在地提供就業崗位,為當地員工提供體面的工作和穩定的收入,已經成為浙企深耕本地的共識。從提供就業,到通過技能培訓為當地培養成熟的産業工人,再為當地經濟作出貢獻並最終惠及當地人。

  王源不曾忘記,他所跟進的振石的第一個項目,落戶在印尼格貝島。這個只有2000戶左右居民的島嶼,居民從前多以捕魚為生,隨著振石的到來,他們紛紛進入振石的鎳鐵廠工作。“振石為他們修路,解決用電、飲水等基本所需,我們眼見當地居民的生活得到了很大改善。特別令人欣慰的是,當地之前一年出不了三個大學生,隨著經濟改善,之後一年出了幾十個大學生。”他説。

  “你的源泉來自梭羅,萬重山送你一路前往,滾滾的波濤流向遠方,一直流入海洋。”採訪途中,印尼民歌《美麗的梭羅河》回蕩。但願浙企也像美麗的梭羅河,越過山巒,奔流向海。

  我眼中的“地瓜經濟”

  今年是我到泰國的第9年。前不久,我剛當選為泰國中國企業總商會理事會主席,我要為“娘家人”提供更多服務。

  許多浙商到羅勇來,都會先來找我聊聊,我基本毫無保留。在羅勇,我們在園區裏已經形成了一個小小的産業鏈群,配套企業已經有十幾家。

  紮根泰國發展壯大,我一直在想,中策做對了什麼?

  一是企業要做好準備再“走出去”。中策決定在泰國投資建廠之前,從多個方面進行了調查研究和可行性分析,並進行了大量前期準備工作,從企業發展戰略規劃到産品定位再到人才選拔培養儲備等,進行了多次論證分析。

  二是企業“走出去”,利潤是硬道理。中策落戶泰國,首先看中泰國作為全球最大的橡膠生産國的原材料和勞動力優勢,同時能以泰國為中心輻射整個東南亞市場。為贏得市場,我們還針對泰國本地進行了多個新産品的開發。活下來,並且活得好,這是海外公司的終極使命。

  三是“以心換心”與當地居民打交道。疫情三年,很多泰國民眾生活拮據,我們組織愛心捐贈,連續20天向泰國芭堤雅的貧困市民發放500份愛心盒飯和飲用水。我們還與附近學校聯動,組織當地村民進行漢語培訓,幫助村民就近就業。漸漸地,在他們心中,中策成為了真正的“自己人”。

  (中策橡膠泰國公司總經理 陳華)

來源: 浙江日報    | 撰稿:陳文文 夏丹 周旭輝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微店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忠文創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