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
184042016@qq.com
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您的位置:首頁 > 浙江 > 麗水 新聞詳情 A- A+
景寧建縣40年回眸:綠水青山帶笑顏
發佈時間:2024-06-27 09:30:29    

  6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給麗水市景寧畬族自治縣各族幹部群眾回信,肯定景寧40年發展取得可喜成績,提出“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譜寫畬鄉景寧發展新篇章”的殷切希望。

  1984年6月30日,經國務院批准,景寧畬族自治縣正式設立,成為全國唯一的畬族自治縣。

  2002年和2005年,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兩次到景寧調研,其後,他多次作出指示批示,勉勵景寧跟上時代步伐。

  志不求易、事不避難,40年來,這個地處浙南大山深處的小縣,走出了一條民族團結進步、經濟繁榮發展、社會和諧穩定的特色發展之路。從設縣時的國家重點貧困縣躋身全國120個民族自治縣(旗)前列。2023年,全縣地區生産總值邁上百億元臺階,達到102.8億元;城鄉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4.98萬元、2.81萬元,是設縣時的62倍、190倍,城鄉居民收入比縮小至1.77,所有行政村集體經濟年總收入超過30萬元……

  青山依舊,山歌悠揚。

  畬鄉故事,越講越精彩

  形似鳳凰的路燈,“身披”畬族彩帶的建築,身著畬族服飾的行人……漫步在景寧縣城,仿佛走進一座沒有圍墻的民族博物館。

  畬族自治縣全國只有一個,是景寧最大的特色。

  2002年11月25日,剛到浙江工作不久,習近平同志到景寧調研。他諄諄囑咐,“畬族的特色、山區的特點、後發的特徵,這‘三特’都是你們的優勢,有的是現實優勢、有的是潛在優勢”。

  今年“畬鄉三月三”活動期間,天南海北的遊客涌入景寧縣城,與畬鄉群眾一道,唱一曲畬族山歌,品一道畬家美食,開啟一年一度的歡樂盛事。畬族傳統節日“三月三”,已成為景寧一張文化金名片。

  “我們一直在深入挖掘文化價值,持續打響文化品牌,不斷講好‘畬鄉故事’。”景寧縣文化和廣電旅遊體育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當地設立了民族文化發展基金,制定了《景寧畬族自治縣民族民間文化保護條例》等規章制度,推動民族歌舞、服飾、語言、習俗等的保護傳承。

  時光流轉,“中國畬鄉三月三”等文旅活動、“畬家飄歌”等文化品牌、《畬秀·千年山哈》等民族歌劇、山哈大劇院等地標建築已“走出”大山,讓景寧文化知名度、吸引力持續增強。

  從景寧縣城往西約12公里,遠遠就能看到一個古樸的塔樓,寫著“中國畬鄉之窗”6個大字。這裡是大均鄉大均村,曾以“臟散亂臭”出名,缺乏像樣的産業,村民紛紛外出務工。但如今的大均,山清水秀,建築古色古香,畬族婚嫁演出等活動精彩紛呈,成為遠近有名的“畬風寨”。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村民周仁建與妻子藍愛蘭2000年回家鄉創業,在大均古街開了一家賣畬族綠曲酒的酒坊,生意越來越好。

  今天的景寧,民族團結之花越開越鮮艷。全縣民族村集體年經營性收入50萬元以上的佔比53%,15萬元以下的全面消除。

  景寧西南方大山裏,一個總投資92億元的項目正火熱施工——景寧抽水蓄能電站,縣史上最大的單體項目。“這類重大項目含金量高、落地性強,優先佈局落地景寧,幫助景寧揚優勢、補短板,助力我們探索高品質發展共同富裕特色之路。”景寧縣發改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40年來,特別是“八八戰略”實施以來,浙江集全省之力支援景寧發展。2008年5月,浙委53號文件出臺,開啟浙江專為一個縣制定政策的先河。2012年,浙委115號文件出臺,加大支援力度。2018年,省政府專題會議明確,支援景寧加快發展。2022年,省委、省政府決定:以景寧為樣本,量身定制扶持政策,支援景寧走山區縣高品質發展共同富裕特色之路。

  景寧的結對夥伴不斷增加,“山海協作”從鄞州拓展到現在的溫嶺、海鹽、上虞、寧海四地;協作方式從“問海借力”變“優勢互補”,從“異地開發”升級為“産業鏈深度合作”……

  畬鄉駛入大發展“快車道”。

  特色之路,越走越寬闊

  盛夏的景寧,滿眼都是綠色。

  綠水青山間有一條無形的線——海拔600米等高線。曾經,它意味著山高路遠發展難,現在卻成為生態好、品質優的標記。

  近年來,景寧構建以惠明茶為主導,高山果蔬、中藥材為優勢的“景寧600”農業産業體系,生態農業從“散裝”向“精裝”轉身。全縣已建成“景寧600”生態示範基地12.95萬畝,開發農産品七大類120款,累計銷售額超42.12億元。惠明茶成了“惠民茶”,年産值達6.74億元,4萬名茶農實現穩定增收。

  習近平同志為景寧發展把脈定向時指出:“景寧一定要走生態綠色可持續發展道路。”

  多年來,景寧立足“茶鄉竹海”等優勢,生態農業從散到精,生態工業從無到有,風情旅遊由點及面,創新生態産品價值轉化路徑,發展之路越走越寬闊。

  立夏已過,地處麗水經濟技術開發區的麗景民族工業園,熱潮涌動。園區重點發展半導體、精密製造等高端新興産業,引入了飛科電器、娃哈哈等知名企業的新項目。這塊4平方公里的“飛地”,已是景寧工業新的增長極。總投資120億元的富樂德半導體項目,實現景寧百億級單體産業項目“零的突破”。

  工業是國民經濟的主體。設縣之初,景寧工業基礎薄弱,工業總産值僅1351萬元,且以鋼鐵廠等國營企業為主。40年來,景寧民營工業發展迅速,形成了電力、閥門、食品等近20個行業。2022年,縣裏明確了竹木加工、精密製造、畬醫藥大健康三大主導産業,先後招引落地滬特精密、“中國畬藥谷”等重大項目,去年規上工業産值首次突破30億元,達32.72億元。

  “清新的空氣、清澈的溪水,讓人就像走在雲端、遊在山野。”這是很多人初到景寧的印象。40年來,景寧始終“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生態環境狀況指數連續10年位列全省前十;2023年,空氣品質優良率達100%,森林覆蓋率達81.45%。

  對生態産品價值實現機制的探索,更讓景寧打開發展“新通道”,“窮在山上、苦在路上”成為過去,好山好水“賣出”好價錢。發佈全國首個鄉級GEP核算報告的大均鄉,利用優質生態資源發展水域救援、旅遊、民宿、農家樂等業態,帶動農民增收5000余萬元。

  立足民族和生態優勢,推動風情旅遊、觀光旅遊、康養度假深度融合,景寧旅遊由點及面、從弱到強,邁向全域旅遊,2023年實現旅遊收入27.1億元。

  高山崖間,一座廢棄礦廠,搖身一變成為懸崖上的“那雲·天空之城”。這一投資15億元的景寧重大文旅項目,2022年開業至今,接待遊客20余萬人次,營業收入超1億元,成為蜚聲長三角的旅遊新地標。

  小城生活,越過越紅火

  四根立柱、雙重飛檐頂,為紀念景寧建縣而建的“團結門”,曾是縣城北大門、城與鄉的分界點。如今,縣城北側高樓林立,它又成了新城、老城的融合點。

  “九山半水半分田”的景寧,群眾原本大都散居在山上,資源分散,生活不易。

  2005年8月10日,頂著炎炎烈日,習近平同志再訪景寧,實地考察了東坑鎮何村(現新和村)一處地質災害點。“習近平同志當年強調,進一步推進欠發達地區加快發展,要從優化全省生産力和人口佈局出發。這是景寧一直堅持的路徑。”景寧大搬快聚富民安居工程指揮部辦公室負責人説。

  “小縣大城關”“小鄉大集鎮”,創新思路引領群眾下山進城。目前,景寧已有4.17萬群眾搬離高山遠山,縣城常住人口占縣域比重從1984年的不足10%提升至74%。

  行走在東坑鎮白鶴、洋橋頭等搬遷安置小區,眼前是一幢幢富有畬鄉風情的樓房、公寓,道路寬敞,一輛輛小汽車停在房前屋後。

  “在山上,老房年久失修,婚都沒法結;搬遷當年,我就結了婚,現在都有二寶了。”白鶴村村民蘭李清一家四口,住在150平方米的房子裏,很是美滿。

  群眾生活改變之際,景寧的發展路徑也更寬了。

  以縣城為核心,發展打造城北的外舍新區和城南的澄照副城,將周邊鎮村串“珠”成鏈……景寧拉開了“一新一老一副城一環”的城市框架,先後建成體育公園、山哈大劇院、三月三廣場等公共服務功能設施,建成張春安置公寓等保障性住房,縣城承載能力持續提升,縣城面積從1984年的不足0.5平方公里拓展到10平方公里,高空俯瞰如一隻展翅飛翔的鳳凰。

  從“團結門”往北走三五分鐘,新建的景寧縣人民醫院外形典雅。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與其結對幫扶10年,這裡有了很多不輸于大醫院的設備,讓大山裏的群眾在家門口看上省級醫院專家。再往北走,紅星小學內,從電子班牌到3D列印館,再到含直播間、巡課平臺等基礎應用的景寧教育數據中心,智慧化設施讓孩子們自信迎未來……

  從“偏居小城”到“品質景寧”,40年來,景寧人民生活越過越紅火:鄉村環境從潔化、硬化到美化、景區化,涌現出伏葉、深垟等一批美麗鄉村“示範生”;雲景、景文等高速公路相繼建成,四好農村路、農村客運公交通達每個行政村;98%的中小學生、100%的高中生在縣城就讀,景寧中學成為山區縣“縣中崛起”典型;縣域就診率達91.88%、基層就診率達52.89%,全縣每人平均期望壽命達80.65歲;城鄉基本養老服務均衡覆蓋,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達99.91%,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以內;省級平安縣“十九連創”,獲全省首批“二星平安金鼎”和安全發展銅鼎……

  “青山翠那個綠水流,畬歌飛出了畬山頭……”40年滄桑巨變,融入一首首山歌之中。畬鄉人民感恩奮進,又踏上譜寫發展新篇章的征程。 

來源: 潮新聞    | 撰稿:金春華 張苗 鄔敏    | 責編:汪傑菲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微店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忠文創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