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合者,不以山海為遠。
浙江和非洲,相隔萬里,卻交往頻繁。非洲已成為浙江最重要的合作夥伴之一。
業內有句話:“對非合作,全國看浙江,浙江看金華。”金華在對非交流中存在感頗高。據金華海關統計,2022年,金華對非洲進出口額987億元,同比增長7.2%。其中,出口879.4億元,佔全省對非洲出口總額的33.3%,居全省第一;佔全國對非出口總額的8%,居全國地級市第一。
這已經是金華連續第9年對非出口總額佔全國8%及以上。作為一個地級市,金華是如何與非洲擦出火花的?
遍地商機 非洲客商愛上金華
在義烏港海關監管場所,一個裝載著LED燈泡、釘子等貨物的集裝箱緩緩運入,準備發往坦尚尼亞。作為金華對外貿易的重要物流樞紐,義烏港平均每天有數百個集裝箱出口非洲。
全球輕工、日用小商品的生産和國際採購,是金華的優勢領域。因為有價廉物美的商品,上世紀90年代末,第一批非洲客商來到金華。此後,一批又一批懷揣“淘金夢”的非洲人紛至遝來。他們從採購小商品起步,發展到創辦自己的外貿公司,不僅事業風生水起,生活也過得有聲有色。
有著“世界小商品之都”美譽的義烏,更是成為非洲商人的聚集地。非洲大陸已經超過歐美、中東、南美等地區,成為義烏小商品的第一大出口市場。高峰期,常駐義烏的非洲客商有2500多人。
“小商品成就了很多像我這樣的非洲商人。”50歲的維基來自馬達加斯加,在義烏從事外貿生意14年。她第一次走進義烏國際商貿城時,就被眼前的一幕驚呆了。“市場太大了,商品琳瑯滿目,創業的機會就在眼前。”當時,一句中文也不會的她,就用手機和肢體語言與經營戶溝通交流。很快,日用百貨、針織服裝、五金配件等“金華製造”,就源源不斷地發往馬達加斯加首都塔那那利佛。
“一般貨物到非洲要四五十天,義烏背靠7.5萬戶商戶,貨源物流優勢明顯,發貨最快30多天就能在非洲上架銷售。”維基在塔那那利佛最繁華的中央大街開了家店舖,裏面的商品基本上來自義烏,非常受當地市民青睞。
這兩年,為進一步擴大出口,金華大力發展跨境電商、海外倉、“帶你到中國”展廳等外貿新業態,非洲國家也深受其益。
在盧安達首都基加利的“帶你到中國”貿易服務中心內,各種商品整齊地陳列著,採購商絡繹不絕。他們在貨櫃裏挑選套鍋、小家電等貨物,下單後,商品源源不斷地從金華發往盧安達。
姜布是盧安達常駐金華的客商之一,他的名字也是中國老師起的。“我在這裡4年,一邊學習貿易,一邊學習漢語,方便跟老闆們打交道。”姜布説,盧安達人喜歡購買金華的廚房用品、五金工具,如燒烤機、空氣炸鍋、浴室配件、門鎖等。“通過盧安達‘帶你到中國’展廳陳列展示的新品,當地客商即使不去金華,也能找到心儀的商品。”姜布説,隨著疫情防控政策的優化,再加上迎來了需求旺季,最近他都在忙著出貨,“今年預計採購金額會翻番。”
非洲有句諺語,“朋友是與你同路的人”。多年的生活、經商,讓非洲客商逐漸融入金華、愛上金華。維基不僅事業風生水起,還收穫了愛情、成家立業,成了一名中國媳婦。“我和老公都在金華發展,我們愛這座城市,也愛這個國家。”她動情地説。
這兩年,來金華看市場、尋商機的全球客商越來越多。為此,金華推出了外商生産經營、涉外法律服務、政策諮詢、政務出海和外國人落地等十項涉外服務舉措,開公司、工作、居留“一件事”辦理,培育發展國際融合社區,支援國際青年創業創新等,都為外商提供了便利的環境。
來自衣索比亞的德傑內,2006年因為採購需要慕名來到義烏,如今能説一口地道、流暢的中文。他有4個孩子,都在義烏讀書。“橫店影視城、諸葛八卦村……閒暇時,我還會帶著孩子們去周邊旅遊。”德傑內説。
優勢互補 3萬婺商非洲“淘金”
站在140米高的孜孜馬大廈頂樓,可俯瞰印度洋西岸重要港口城市——達累斯薩拉姆的全景。這座當地最高樓,由坦尚尼亞國家社保基金投資,其承建公司的創始人黃再勝是金華市金東區人,目前擔任聯合建設國際有限公司董事長、坦尚尼亞中華總商會名譽會長。
去年11月,2022中國(浙江)中非經貿論壇暨中非文化合作交流周在金華舉行,一批重大特色項目簽約,涵蓋工程、投資、貿易等領域。
黃再勝深有感觸,去年中非經貿論壇召開後,考察坦尚尼亞市場的中國企業越來越多,有生産電動工具的,也有從事建材生意的。
“淘金”非洲,已經成為眾多浙商的共識。“拿坦尚尼亞來説,中國是其第一投資來源國、第一大貿易夥伴,中坦合作已經有了很好的基礎。”黃再勝説,“中非經貿論壇效果很明顯,在‘一帶一路’的影響下,各方對走出去拓市場的積極性非常高。”
“非洲是一片神奇的大地,也是一片充滿希望的土地。”金華對非經貿商會秘書長季擁民説,20多年前,第一批金華人前往非洲經商,在金華與非洲之間搭建起了互信共贏的商貿之橋。
黃再勝就是其中之一,他已闖蕩非洲24年。1999年,他大學畢業後先後被外派至肯亞、坦尚尼亞負責工程項目。2006年,他看到海外市場的潛力,決定“下海”創業,成立了聯合建設國際有限公司,從此在非洲紮下了根。
“中坦國家工業園是我們這幾年的核心項目。”電話那頭的黃再勝介紹,佔地約10平方公里的園區分為農産品加工、鞋服製作、建材加工、醫藥化工、設備製造、出口加工、商住配套等7大板塊招商,建成後將吸引350多家企業入駐,預計可為當地提供10萬個就業崗位,也能産生可觀的經濟效益。
黃再勝説,和他一樣在非洲創業、工作的僑商有很多,逢年過節大家總會聚一聚。大家都希望,繼續當好中非友誼的“民間橋梁”,為金華和非洲的經貿往來、産業交流助力。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約有3萬名金華籍商人長年在非洲經商,且數量還在增長。作為中非經貿往來的重要節點城市,近年來,金華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持續深入推進與非洲國家的合作往來,發揮全球輕工、日用小商品生産和國際採購方面的優勢地位,不斷擴大中非雙邊貿易,拓展經貿合作新通道。
這段時間,金新康人在金華,卻心繫非洲。“公司銷售總監等人在非洲考察市場,他們已經走了安哥拉、坦尚尼亞等七八個國家,發現那邊市場空間很大,大家都很興奮!”
金新康是浙江康寧進出口有限公司負責人,該公司主要從事電動工具貿易。做出派遣員工到非洲實地考察的決定,也是源於他參加了去年11月在金華舉辦的中非經貿論壇。“接下去要大幹一場,全力拓展非洲市場。”金新康認為,非洲豐富的礦産資源、龐大的潛在勞動力資源以及廣闊的市場潛力,能與中國出口企業形成互補,因此非洲是中國企業“走出去”戰略的關鍵版圖之一。
服務大局 對非交流“百花齊放”
“在金華,我們能發現什麼?”這是加彭姑娘周埃樂的疑問。去年,周埃樂遊歷八婺大地,以親身經歷解答心中疑問。
去年11月,以周埃樂遊歷金華為視角的10集紀錄片《最金華》,在尼日利亞、坦尚尼亞、肯亞、尚比亞、烏干達、南非等20多個非洲國家播出。這部由金華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和四達時代集團聯合攝製的紀錄片,帶領非洲觀眾領略了金華獨具特色的新時代景象和風土人情。
國之交在於民相親,民相親在於心相通。對非貿易的背後,離不開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廣泛交流與合作。近年來,金華不斷培育對非合作土壤,逐步探索出一條政府、企業、市場、高校多方聯動、協同創新、相互賦能的發展路徑。
在浙師大新月湖畔,有一棟四層小樓。棕黑色的楹聯式門牌上,刻著11個金色大字:“浙江師範大學非洲研究院”。從2007年創辦至今,浙師大通過非洲研究院、非洲博物館、中非智庫論壇三大實踐平臺,把非洲研究不斷延展,成為中非友好關係的一支強力“粘合劑”。
“浙師大非洲研究院是中國高校首個綜合性非洲研究院。高校如何更好地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服務國家戰略,不只在書齋裏面做學問這麼簡單。金華和浙師大的模式,實現了很好的結合。”浙江師範大學非洲研究院院長劉鴻武説。
成立16年來,浙師大非洲研究院搭建起從本科到碩士、博士學位點完整的課程體系、教材體系、師資體系和人才培養體系,培養了中非研究博士、碩士300多人,累計培訓非洲高端人才4000人次。
作為國內首個非洲綜合性博物館,成立於2010年的浙師大非洲博物館被譽為傳播非洲文化的“立體教科書”,館藏藝術品1000多件,每年參觀人次超1萬。如今,博物館二期工程“中非交流博物館”正在籌建中,計劃今年上半年開館。去年12月,浙師大還成立了非洲區域國別學院。
2007年起,浙江師範大學先後與喀麥隆雅溫得第二大學、莫三比克蒙德拉內大學、坦尚尼亞達累斯薩拉姆大學和南非西開普大學合作成立4所孔子學院。十幾年來,浙師大已先後派出數百名漢語教師,先後培養了數萬名通曉中文的非洲“中國通”,其中有數百名是漢語專業的畢業生。
“計程車司機興奮的表情,讓我至今難忘。”浙師大非洲研究院碩士研究生、26歲的麥曉晴曾是喀麥隆雅溫得第二大學孔子學院漢語教師志願者,一次在當地坐計程車時,伴隨著廣播裏傳來的中文歌聲與主持人的實用中文教學,麥曉晴與司機、乘客一起説中文、唱中文歌。下車前,司機還向她打聽去哪可以學中文,“司機説,他想讓兒子學習中文,然後到中國留學。”
金華職業技術學院則把推動中非關係的著力點放在了技能培訓上。
魯班工坊是我國“一帶一路”境外辦學品牌,致力於為“一帶一路”國家培養技能型人才,金職院“盧安達魯班工坊”就是其中之一。它設立於2017年,由金職院與盧安達穆桑澤職業技術學校及在盧安達中資企業合作,輸出專業教學標準,培養盧安達産業發展亟需的技能人才,服務國際産能合作和“走出去”中資企業。截至目前,金職院在盧安達重點産業開展技能培訓4000余人次,輸出課程標準20個,2項專業教學標準納入盧安達教育資格框架體系。
經貿、教育、人文……金華對非交流“百花齊放”。“我們希望通過各領域的交流,更加紮實有力地服務國家外交大局、服務浙江對外開放大局,努力創建新時代中非地方合作的樣板典範。”金華市外事辦相關負責人説,今年初,由金華與浙師大共同申報的中非經貿合作創新實踐榮獲2022年度浙江省改革突破銀獎。
來源: 浙江日報 | 撰稿:沈超 何賢君 薛文春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