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
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浙江 > 嘉興 > 衛生健康 新聞詳情
我的學科有故事|“鏡”益求精強本領 守“胃”健康“腸”自在
發佈時間 | 2022-11-30 17:03:17    

微信圖片_20221121132750.jpg

  外科裏的“搬磚工”、醫院考核中的“迷惘科室”……談及嘉興市第一醫院胃腸外科的發展史,作為胃腸外科學科帶頭人的蔣紅鋼主任醫師,寥寥數語道出其中的曲折與不易。而如何在把握學科間“分”與“合”辯證關係的基礎上穩中求進,在胃腸外科主任陳治橫主任醫師看來,打好團隊基礎、以患者為中心,引進先進理念與技術才是守“胃”護“腸”的關鍵所在。

查房.jpg

  “夾縫”中的突圍之路

  “胃腸外科的前身是腫瘤外科,最早就是大外科,隨著學科不斷朝著精細化、專業化方向發展,于2017年最終演變為胃腸外科。”從醫35年的蔣紅鋼回顧往事,思緒萬千地感慨道,從臨床醫學專業畢業後到嘉興市第一醫院,因為喜歡做手術,選擇了外科,但當時學科也沒分得那麼細,所以更具體的研究方向選擇上也是“身不由己”。

  與胃腸外科“結緣”,在蔣紅鋼看來是“無心插柳”的結果,卻讓他靜下心來重新審視這個學科,進而潛心研究,也見證了它的萌芽之初、發展之勢。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胃腸道惡性腫瘤患者確診後多半放棄治療,只有少部分患者有機會選擇手術,但是受限于當時的醫療水準,手術切口可謂是‘頂天立地’,而且恢復慢,並發癥多。如今,對於早期胃腸腫瘤,我們可以直接在內鏡下處理,使這部分患者免除腹部手術;對於進展期患者,大部分可以通過腹腔鏡微創技術行根治手術,開幾個小口子甚至部分患者腹部無切口,最大程度保護正常組織,將術後影響降到最低,減少出血量和手術並發癥,加快康復速度。”對於醫學技術的進步,蔣紅鋼深有感觸地説道,即便是一些偏晚期的腫瘤患者,由於癌細胞往往已經轉移到其他臟器,比如肝、肺等,他們還會採用MDT(多學科聯合診療)模式,為患者制定出個性化的最優的綜合治療方案。

  為患者康復按下“快進鍵”

  近年來,快速康復理念興起,嘉興市第一醫院胃腸外科也是緊跟步伐,大力推行。快速康復(ERAS)理念是指在手術前後實施各種已證實有效的方法減少手術患者的並發癥,控制炎症,減少應激反應,有效縮短住院時間,提高患者術後的生活品質,加快術後康復。

手術.jpg

  作為胃腸外科“快速康復理念”的倡導者和實踐者,陳治橫説:“快速康復它不是單一的某個方面,而是由平均住院時間、微創手術患者比例、術後並發癥等多個考核指標組成,最主要是改善了患者的就醫體驗。”

  從一些細節上,也更加證實了“快速康復”理念的優越性。“以前腸癌的患者手術前會有一個漫長的禁食和準備過程,術後因為擔心進食會對傷口有影響,長時間採用靜脈營養來維持;隨著醫學認知和技術的不斷進步,現在術前6小時禁食,可以喝點流質食物,3小時禁飲,術後亦是如此,減少腹腔引流管、胃管的放置,加強導尿管的管理,大大縮短了禁食時間,讓患者儘早進食恢復經胃腸道攝入營養,加速康復。”陳治橫舉例道。

  守“胃”健康“腸”自在

  “做人要知足,做事要不知足,做學問要知不足。”我國醫學泰斗、被譽為“中國外科之父”的裘法祖老先生這句話激勵了無數的外科醫生不斷前行,蔣紅鋼、陳治橫也一直將之銘記於心。

  學科要發展,離不開人才隊伍的建設。“每天都在‘疾風驟雨’中奔波,隨時保持待命是常態。”蔣紅鋼這樣形容自己的工作狀態,即便科室裏每個人都很忙,只要你有去進修、讀碩士或博士的想法,他們都會盡力整合資源去支援,培養複合型人才。同時,也會根據學科發展的需要,引進一些專業化人才,強化人才隊伍建設。

胃腸外科合照.jpg

  關於學科的未來發展規劃,陳治橫表示:“學科要生存發展,必須要同時立足眼前和長遠。快速康復是一個方面,我們還強調腫瘤的綜合性、規範化治療,健康知識的普及,MDT團隊協作,並著重強調精準化、微創化的治療方式。”

  此外,他還強調,早期的胃腸腫瘤甚至部分胃癌、腸癌都沒有明顯症狀,早篩查、早治療很關鍵。就大腸癌而言,從腸息肉到腺瘤樣息肉,最後發展到腸癌,一般需要10年以上的時間,如果早期能夠做好腸癌篩查,在息肉階段就給予切除,腸癌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預防胃腸癌最直接的方法是胃腸鏡檢查,40歲以上人群建議定期做胃腸鏡檢查,有腫瘤家族史的更應提高防治意識,早發現早治療。”陳治橫最後提醒道。

來源:中國網    | 撰稿:莫藍婷 通訊員 嚴曹瓊 諸勝濤    | 責編:陸姍姍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